2016年,国家卫计委在《深入落实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重点方案》提出推行日间手术的三项要求:一是主动公开日间手术病种和术式清单,二是理顺内部业务流程,三是以医联体为切入点,衔接分级诊疗制度。日间服务中心根据院党委“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工作部署,结合上述几个方面的要求,党员干部带头找问题、想对策、干实事,党员“亮身份、亮标准、亮承诺”,进一步提升了日间手术的质量和效率。
衔接分级诊疗——党员在行动
“喂,是张医生吗……您那边的几位病人康复得怎么样?”在日间服务中心,一位医务人员正耐心地边讲边听边认真地记录着。一打听,原来她正在与基层医院的医生联系。
日间手术开展以来,科室的党员干部就在思考:24小时之外,病人如何也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护理呢?结合分级诊疗模式,大家把目光投向了广大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些基层医院本身承担着预防、治疗、保健的职责,又紧邻患者居住地。更重要的是,卫生服务中心平时的患者较少,何不整合资源,将社区医院作为病人术后护理的主要场所呢?想到就干,支部的党员干部率先带头,抽空闲时间,想各种办法,有的甚至通过私人关系,主动联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协商合作的可能性。到上半年,日间中心已经成功地与武侯区、成华区、锦江区等40多家社区医院建立起紧密合作关系。只要符合出院标准且还需要护理的病人,日间中心就会将病人资料转回离其住所最近的社区医院,由社区医院与之对接,提供辅助治疗、伤口护理、康复等日常服务。不过这样一来,与基层医院沟通及患者随访的工作量就迅速增加。在人手本就紧张的情况下,大家积极克服困难,还抽调出专人负责这项工作。
为了保证基层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日间中心专门在5月份组织免费培训,为来自社区医院的近百名医务人员讲授日间手术术种筛选、伤口护理、术后随访及双向转诊流程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派出党员干部和专家,到基层医院指导及协助做好患者术后康复。另一方面,专门开设绿色通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第一时间把出现康复护理问题或需要日间手术的患者送到我院。通过半年的持续改进,日间中心已经基本实现“手术在医院,康复在社区”的“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分级诊疗模式。
改善医疗服务——党员率先干
日间中心主任马洪升是我院今年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示范岗。他切实履行服务承诺,组织科室根据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工作安排,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明确提出党员和服务窗口“亮身份、亮标准、亮承诺”,制定并实施了示范科室的考核细则和标准。要求党员干部带头,亮牌上岗。严格按照医院和日间手术的相关规章制度,确保手术患者的医疗质量和安全。当前,日间手术占全院择期手术超过21%,延迟出院率控制在1%以内,爽约率控制在2%以内,明显缩短术前等待时间,临床入径率超过90%。
为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科室安排日间手术的主刀医生和麻醉医生均具有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并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医术,和良好的医德以及医患沟通能力。护理人员也由高年资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护士担任。同等条件下,党员干部优先上,承担更多的工作和责任。上半年,日间中心进一步贯彻落实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这是国际日间手术实践中一种前沿的技术方法和理念,它通过有循证医学证据的一系列围手术处理优化措施,将传统的术前禁食禁饮时间缩短至6小时和2小时。目前,我院日间手术患者在术前可以饮用碳水化合物饮料或能量合剂,术后清醒了就停止输液,还可以进食。这也极大减少了手术患者生理及心理的创伤应激,促进病人尽快康复。
有了党员干部带头和全体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华西日间手术目前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其规范化的建设与管理有效改善了患者就医感受,缓解了在大医院特别是在华西医院“住院难”和“手术难”的问题。但大家并没有就此满足或止步不前,马洪升主任也经常提醒,“华西医院作为西部地区的国家级医学中心,我们自己发展起来了,还要带动大家一起发展,发挥区域引领作用才行!”怀着这份华西党员干部的担当精神,他多次率领科室的党员和专家下基层开展巡讲,为当地医务人员和广大老百姓宣传普及日间手术知识,足迹遍布了广元、南充、达州、简阳等地。光在上半年,他就率队先后赴华西广安医院、乐山市人民医院、资阳市中医院等地开展讲座和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由于日常工作较忙,大家都是利用下班后和周末休息时间准备宣讲资料、PPT以及开展讲座。虽然很辛苦,大家却从来没有过一句抱怨。
按照“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做”阶段的部署,日间中心接下来将结合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三年总体要求和今年工作重点,从护理前移后延、术后患者随访、信息化建设等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多、快、好、省”的规范化日间手术模式,为患者提供更加满意的看病就医服务。
作者:付玉联 编辑: 朱方 来源: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