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15日,国内最高规格、最具权威、最有影响的“双创”顶级盛会——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华中科技大学落下帷幕。我院由步宏教授和包骥副教授指导的“SMART MED云病理共享平台”项目斩获全国金奖,包骥副教授也荣获了“优秀指导教师”奖。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亲切接见了“云病理”金奖团队,给予了高度肯定,希望获奖团队要将创新创业项目做大做强,利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使优质医疗资源和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基层普通百姓,为助力国家推行的分级诊疗、医生多点执业等一系列医疗改革做出更大贡献。
喜讯传来,全校全院师生都为这个优秀的团队鼓掌点赞,年轻的包骥老师也在这场角逐中脱颖而出,受到了光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位小包老师吧,一张可爱的娃娃脸,一说话就满脸笑容,活力四射,这个青春阳光的大男孩就是病理研究室年轻的副研究员,科研一支部青年委员包骥。我们最初认识包骥的时候还是10年前他从生命科学院本科毕业,保送到卫生部移植科学与工程学实验室攻读硕士。10年的光阴除了让这个大男孩脸变的更圆了,笑声更洪亮了,从一个阳光青年升级成了年轻的父亲,也让他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历练不断成长。从一个优秀的本科生,到一个优秀的博士毕业生,再成长成一名优秀的科研工作者和学生导师,老师和同学都见证了他在华西医院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学霸的传奇
包骥在川大的名气还要从2002年考入四川大学生命科学院生物学基地班说起。本科时代的他既是成绩优异的学霸,也是这个“全国先进班集体“的班长。思维活跃、兴趣广泛的他还获得了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第二学位,为他今后在转化医学领域大展拳脚奠定了基础。
生物学本科毕业后,包骥又有了更远大的理想,那就是让自己的科研融入到人类健康事业中。为了实现从生物学到医学的转型,他于2006年选择了卫生部移植工程与移植免疫重点实验室,攻读移植科学与工程学专业硕士,导师就是移植病理学的步宏教授。有了名师的教导,有了实验室直面挑战,求实创新的团队精神和育人文化的熏陶,包骥爱上了华西也爱上了病理学。从保送硕士生到保送博士生,到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研究生项目资助,赴美国著名的Mayo Clinic医学中心生物人工肝研究室学习。包骥以四川大学优秀毕业生,华西医院优秀学生党员的光荣续写了学霸传奇,也为自己的学生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科研从这里起航
当大多数实验室毕业的年轻博士还在潜心基础研究,一门心思写SCI论文的时候,包骥却把眼光更多的转向了转化医学。虽然不是临床医生,但他特别希望自己的研究能够有朝一日应用到临床,解决病人的实际问题,而生物学、临床医学、商学的多学科交叉学习经历也让他在转化医学和交叉学科领域如鱼得水。
进入临床病理学专业博士后流动站后,包骥在肝脏组织工程、新一代生物人工肝领域崭露头角。连续申请了多项发明专利,并获得了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成都是科技局转化医学创新基金等多个项目资助。在肝细胞研究中,他带领小组的原代肝细胞分离技术已经是全国领先水平。在进行恒河猴肝细胞移植实验中,为了抢救病危的猴子,包骥象照顾自己孩子一样夜以继日的守在动物房。辛勤的汗水也换来了丰硕的成果。2015年在第50届国际肝病会议(International Liver Congress, ILC)包骥获得青年学者奖“Young Investigator Bursary”;“吴秉铨病理学发展基金会”2014年度“优秀中青年学者奖”。短短几年,包骥完成了从年轻学子到青年学者的跨越,在华西的沃土上又实现了一次腾飞。
优秀的青年导师
从来一张娃娃脸的包骥,走在学生堆里,很多不认识他的人都以为他还是一个在校学生,这也让他和年轻一辈的学生们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和本科生、研究生同学分享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成长经历,履行 “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包骥觉得责无旁贷。课题组里,他更是不遗余力的指导帮助年轻的研究生同学。同学们这样说道:在包老师组上从实验思维到具体操作都可以受到良好的训练。他作为团队领头人,以身作则,充分调动成员积极性,协作攻坚。无论谁找到包老师咨询帮忙,只要在能力范围,他都义不容辞。包老师是我们大家难得的良师益友。除此之外,他每年不辞奔波到各大高校进行病理学的研究生招生宣传,参加大学研究生会的转化医学协会,任指导老师。
作为支部青年委员,今年10月包骥负责支部“两学一做” 系列活动“科研启蒙系列讲座”的组织和协调工作,他与大学转化医学协会合作,组织科研一支部不同专业的党员,利用晚上的业余时间为江安校区低年级本科生定期讲授不同专题的科研趣事,启迪学生们对生物医学研究的兴趣。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他在科研工作之余一方面负责安排授课的老师,一方面要奔波于天府生命科技园和江安校区落实,他讲授的第一堂课“数字病理进展”就获得了学生的广泛好评。
今年3月,正致力于建立全新数字病理平台的包骥接到了临床医学院的任务,和导师一起带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7个月来,开展培训,设计创意,不断完善项目创业计划书、制作参赛PPT、项目视频,包骥和一群优秀的年轻学子一起连续奋战,以绝对优势顺利通过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和全国网评、会评等层层选拔,最终实现了四川大学“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意组全国金奖零的突破。当作为优秀指导教师站上领奖台的时候,包骥深深感受到了作为老师的骄傲和作为医学工作者的自豪。
十年的拼搏,十年的奋斗,在包骥漫长的人生中留下了欢笑,留下了汗水,也留下了一个个坚实前进的脚印。作为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他在教学科研平凡的工作中,以华西共产党员的风范深深影响着周围的学生,成为下一代学子的学习典范。 在华西这片孕育智慧、培育人才的沃土上,我们希望包骥能继续茁壮成长,在科研、教学和临床工作中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作者:陈又南 陆燕蓉 编辑:刘欢 来源:科研一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