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15日,由四川省抗癌协会、四川省病理质控中心主办,病理科和《肿瘤预防与治疗》杂志协办的四川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免疫组化染色在乳腺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培训班”在成都召开,来自全省多家医院病理科的60多位医师参加了本次培训班。
乳腺疾病是外科病理诊断中的常见疾病,准确的病理诊断对于正确指导患者的个体化治疗至关重要。随着乳腺病理诊断中使用的免疫组化标记日益增多,如何高效地选择和应用免疫组化标记辅助诊断,避免过度依赖免疫组化染色,以及标准化判读乳腺癌的肿瘤标志物(包括激素受体和HER2蛋白),值得病理医师深入学习。为了提高病理医师在乳腺病理诊断中运用免疫组化染色的能力,病理科特举办了此次培训班。
本次培训班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乳腺常见疾病的免疫组化染色特点,包括乳腺导管上皮增生性病变、乳头状肿瘤、腺病、小叶肿瘤、纤维上皮性肿瘤、梭形细胞病变和特殊类型癌;浸润性乳腺癌激素受体和HER2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判读。病理科魏兵教授、张璋老师分别讲解了免疫组化染色在乳腺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技巧。魏兵老师详细介绍了免疫组化染色在导管上皮增生性病变、乳头状肿瘤、腺病、小叶肿瘤等乳腺肿瘤诊断过程中的应用,强调要合理运用免疫组化染色、避免诊断陷阱。张璋老师就纤维上皮肿瘤、特殊类型癌、浸润性乳腺癌的免疫组化染色进行深入的解读,强调免疫组化染色不仅要注重结果的判读,也要注意免疫组化的质量控制。随后针对所讲内容,在魏兵教授的带领下,进行了示例阅片和病例判读讲解与讨论,进一步巩固了授课内容。最后,病理科主任周桥教授进行了总结,他强调了免疫组化染色应用和免疫组化染色质控的重要性。
本次培训班结合讲座、读片示教、学员独立阅片、讨论和经验分享等方式, 内容丰富而极富针对性,提高了病理医师在乳腺疾病诊断中运用免疫组化染色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了疾病的准确诊断,有利于加强专业学术的学习与交流,对提高各级医院的临床诊断业务水平是非常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