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锦院区小儿外科继为患者家属量身定制移动座椅之后,为持续将群众教育实践活动落到实处,近日又巧画示意图,为咨询患者提供详细的院区检查、缴费的路径指示,受到患者称赞。
上锦院区小儿外科位于第二住院大楼三楼,因连接第一住院大楼及门诊大楼,开科以来,几乎每天都有20至30例不等的患者及家属到护士站咨询各种问题如:“出院结算在哪?”“缴费在哪?”“拍片在哪?”“做B超在哪?”等等。难道是医院的标识不够明确?为此,小儿外科团支部对此事进行了调查走访,调查发现,其实医院的标识已非常明确。到护士站咨询问题的主要为老年人、少数民族患者和做事谨慎,担心走错路,再次向护士确认者。这些人群具有记忆力不佳、对汉字阅读能力有限,需要得到准确细致回答等特点。这需要接受咨询护士拥有清晰、准确的表达能力。但小儿外科护士皆由主院区调入,在院时间不长,对医院的楼层分布情况也不是特别熟悉,经常指导患者及家属时,只能说一个大概的位置。如患者询问B超室在哪里,有的护士就会说“穿过连廊后有标识,你看了就知道了”,更有连具体位置都说不清楚,只能指导患者及家属自己去楼层分布图里查找。如询问中西医痔瘘病房在哪里,会得到“不好意思,我才调过来不太清楚,请穿过连廊到第一住院大楼看看示意图”的回答。这些不确切的回答很容易使询问者产生不信任感,从而降低对就医体验的满意度。
为了提高咨询患者的满意度,2013级规范化护士肖袁英动上了脑筋。她设计了一个咨询调查统计表,把前来咨询的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统计及分类,发现主要询问问题大概分成以下三类:一是各科室楼层位置、二是结算大厅位置、三是常见住院检查位置。随后,她以小儿外科护士站为起点,拟定了前往各咨询地的路线及一二住院科室楼层分布图贴于护士站。为了让护士能更方便、准确地指出路线,对询问量排前三项的地点,肖袁英还特地配上了文字说明。如“到放射科是:穿过连廊,右边能看见卫生间,卫生间对门有一个安全出口,下到一楼就是放射科”。
这样一来,就算是新轮转才一天的医务人员也能根据图示及文字为患者提供准确的指导了。路线图实施一周以来,得到前来咨询患者的一致肯定,不少患者做完检查返回护士站时还特意到护士站对护士表示谢意“你说的太清楚了,我按照你说的一下就找准了地方,谢谢!,华西的护士就是不一样!”
护士长冯黎维对肖袁英积极动脑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给予了充分肯定,她表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不是嘴上说的,也不是标语写的,是真正能主动去发现患者就医存在实际困难,提出解决方案并有效落为患者提供帮助,才是我们坚持要走的群众路线。希望科室团员青年及规范化学员能继续发挥主人翁精神,主动参与病房的管理来,为就医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