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
挂号
联系
我们
就诊
指南
常见
问题
返回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重症医学科“千岁病房”完美落幕 2013.12.24

    4.20雅安芦山地震后,大量的危重伤员转入我院。为了危重地震伤员得到更好的治疗, 4月22日经过医院多部门协调,在金卡9楼快速拓展了地震创伤重症病房。4月23、24日迅速完成病区的物资、人员准备,于4月25日正式接收地震重症伤员。

    4月25日晚7点,第一批转入ICU的伤员共5位,平均年龄为88.4岁,他们当中最大的95岁,最小的87岁,分别从骨科、神经外科转入。为控制伤员转运途中的风险,医护团队根据每一位老人的病情,评估风险和转运方式。从当晚8点开始,5个医护人员配合转运伤员,直到次日凌晨2点,全部伤员才转运和安顿完毕。4月26日晚上,第二批3个老人转入ICU病房;4月27日晚上,又有3个伤员陆续转入。这些伤员的总年龄接近千岁,平均年龄82岁,被医护人员戏称为“千岁病房”。此后,又有10位老人分批陆续转入ICU病房,直到5月9日,这个病房一共接收了21位存在潜在生命风险的地震伤员,平均年龄在81岁以上,年龄加起来超过千岁,成了名副其实的“千岁病房”。

    在这个“千岁病房”里,老人们得到很多“特殊”照顾,一个伤员身后有来自重症医学科、感染科、心内科、骨科、呼吸科、营养科、心理卫生中心、烧伤科、康复科9个专业方向的医生支撑,出现某种状况时,随时进行多科协作救治。在治疗和护理上,救治团队会针对每个老人的特点,进行有特色的治疗和护理。因为这些老人基础疾病复杂,一般情况差,长期卧床会增加肺部感染和血栓栓塞的风险,甚至一口饭呛了都可能致命。重症医学科的医护小组共同制定了高风险防控方案,具体分成5个控制风险的医护小组,包括肺部康复治疗组、气道保护组、血栓防控组、坠床及压疮防控组,每天每班均要对老人们进行系统评估和及时处理。通过多学科的交叉协作,所有伤员均未发生意外事件。

   地震创伤重症病房成立后共收治地震伤重伤员45人,其中年龄最大的95岁,最小的11岁,均顺利出院或转出。在地震创伤重症病房的236天里,创造了地震重症伤员“零死亡”的奇迹,科室收到了地震伤员出院后送来的感谢信1封、锦旗2面、牌匾1面。12月16日,地震创伤重症病房即“千岁病房”完美落幕,顺利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

                                           

                                                       


作者:杨帆 刘帆 康焰 编辑:刘琴 来源:重症医学科
基本信息填写
您的姓名: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
问题类型:

select…

  • 内容无法访问
  • 信息不更新
  • 内容不准确
  • 错别字
  • 图片不准确
  • 其他
问题页面网址:
问题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