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灾区伤员的恢复情况怎样?联系点医院的康复技术力量经过培训后操作情况如何?灾区医院在地震伤员康复工作上还需要什么帮助?2月20日,中国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四川康复医学专委会主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康复科主任何成奇带领华西医院地震康复中心护士长王凤英、假肢矫形中心专家周勇以及资深康复治疗师刘沙鑫奔赴灾区对伤员康复情况进行回访。
什邡:一路感谢声
2月20日上午8点,专家组一行准时从成都出发前往什邡和绵竹。此次出行为期两天。
“何老师好!”专家组一行抵达什邡市中医院时正好碰见一位在华西地震康复中心住过的伤员廖瑶瑶。这位双截肢伤员看见何成奇教授以及护士长的到来,不禁热泪盈眶。在华西医院地震康复中心,她与医务人员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如果不是那里的医务人员细心照料,我就没有今天。” 廖瑶瑶感激地说。
“王姐姐….”看到王凤英护士长,廖瑶瑶更是激动,她紧紧地抱住王护士长不愿松手。何成奇教授和王护士长仔细地为她作了检查。“恢复得很好!继续哦,早日回学校读书应该没有问题了。”何成奇教授对廖瑶瑶说。
“现在感觉怎么样…..”“把X光片给我看一下……”“抬腿……”随后,在什邡市中医院住院部,何成奇教授一行耐心地为病人检查了身体并制定了后期的治疗方案。
什邡市第二人民医院目前还有两名住院地震伤员,何成奇教授一行在看完中医院的病人后,立即转到什邡第二人民医院对地震伤员进行了检查。
中午,专家组一行赶往什邡受灾最重的红白镇、洛水镇和蓥华镇医院探望地震伤员。2008年,何成奇教授多次来到这三个镇医院看望伤员,并向医院捐赠了很多康复设备,用于地震伤员的康复治疗。
“如果不是捐助的设备,我们这里地震伤员的康复治疗简直就无法进行,现在住院病人没有了,地震伤员可以随时到门诊来治疗。”蓥华镇医院院长说,在华西医院设备和技术力量的支持下,现在对于地震伤员的治疗压力减轻了不少。
#p#分页标题#e# 东汽:我们总觉得做得太少了
东汽和东汽医院在2008年5.12地震中毁于一旦,恢复重建的任务十分繁重。下午3:30专家组一行抵达东汽医院。得知专家组一行抵达的消息,东汽医院康复科理疗室已经排满了待诊的病人,其中有股骨骨折的、有脑部受伤的。没有做任何休息,何成奇教授一行立即投入对病人的诊疗中。
“现在感觉怎么样…..” “你昨晚吃的什么?”“100减7等于多少?”在地震中头部受伤的地震伤员王庆头部受伤,出现失语和记忆功能障碍,何成奇教授一边耐心地给他检查病情,一边给他制定出了治疗方案。
“护士长麻烦你教他正确的下床方法。”一个地震中腰椎受损的病人诊断后,护士长王凤英立即现场教病人锻炼的方法。
“此次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给一些基层医院难处理的病人,进行巡查并制定出治疗方案。” 何成奇教授如是说:“我们总觉得做的太少了。”
绵竹:康复作用无法替代
21日一早,经过短暂休息,专家组一行从德阳出发奔赴绵竹。走进绵竹人民医院,何成奇教授一行直奔康复病房。
在这所全省颇具规模的板房医院,康复科病房占地也非常大,康复理疗室、住院病房、二病区等占了整个医院的十分之一。
“谢谢您。”在绵竹县人民医院的康复科,何成奇教授一行看望了在华西地震康复病房住过的病人。目前正在绵竹医院进行后续的康复治疗。“目前这些病人都恢复得不错。”
“何老师来了!”“护士长也来了!”“谢谢你们。”看着何成奇教授一行的身影出现在治疗室,一些病人显得很是激动。“我以为从华西医院回来,就再也见不到你们了哦。”一位病人拉住何成奇的手说:“谢谢何教授,如果不是您啊,我现在还躺在床上呢?”“不客气,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何成奇教授谦虚地说:“看着你们恢复得好,我们就满足了。”
而在康复病房,何成奇教授忙得不可开交,对截瘫病人的压疮处理进行会诊,对一位骨髓炎病人进行会诊。随后确定了一整套治疗方案。#p#分页标题#e#
“压疮病人的处理,要注意…..”在压疮病人的病床前,护士长王凤英亲自示范,向绵竹县人民医院康复科护士传授新的技术。熟练的动作、清晰的讲解使康复科护士很容易就掌握了最新的压疮处理方法。
每一个动作都非常精确,每一个动作都非常的细致。“这种新的技术我们没有见过。”“不错,今天算是大开眼界。” “为我们今后处理类似病人提供了很好的方法。”护士们纷纷表示,这种现场演示的方法等于是手把手的传授,让她们受益匪浅。
合作:开创四川康复新纪元
东汽医院郝坚明院长说:“华西医院康复科带来了设备和技术,同时还和华西医院建立了人才培养的机制。”现在东汽医院的康复科主任夏为就是从华西医院康复科进修出来的。
“我们希望华西医院康复科能够为我们提供长久的支持。”刚刚上任1个月的绵竹市人民医院康复科主任赵正恩提出请求。
“我们会帮助绵竹医院建立两个社区康复医疗点,同时对绵竹人民医院康复科进行技术支持以及人员的培训。”何成奇教授当即拍板。
据悉,为中国康复以及四川康复的发展,同时也为了现代康复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地震伤员,震后何成奇教授率领我院康复科医护人员十余次到达灾区为地震伤员诊治,同时派出精干的技术力量深入灾区各个医院指导培训技术力量,在灾区建立了22个康复医疗点,为地震伤员的康复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康复科:刘沙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