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7日,由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骨科专委会、四川西部医药技术转移中心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承办,成都市博览局、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协办的第五届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骨科论坛暨第十三届华西国际骨科论坛在蓉召开,来自海内外800余名骨科界专家、学者参会。会议由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骨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我院骨科主任宋跃明教授主持。
海峡两岸医药交流协会骨科分会主任委员陈仲强教授、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骨科分会主任委员侯树勋教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王坤正教授、我院党委敬静书记参加开幕式并致辞。敬静书记总结了我院近年来的发展和成绩,她说:多年来华西医院一直践行“开放、共享、共赢”的理念,发展成为国家在西部的一个重要的诊疗中心;骨科是我院的一个老牌科室,同时也受到国内同行专家的认可;本次论坛正是以华西骨科为媒介建立的一个学术交流平台,希望针对近年来国内骨科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交流,促进骨科的进步和发展。
大会由一个主会场、四个分会场组成,下设脊柱、脊柱微创、关节、肿瘤、创伤、足踝等亚专业分会场。开幕式讨论环节的讲演专家阵容非常强大,脊柱外科、关节外科、创伤骨科、运动医学、骨肿瘤科等各专业的15位海内外的顶级学者分享了自己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与国内外骨科界的学术进展。陈仲强教授结合病例与研究数据系统分析了大量胸椎管狭窄症诊疗的焦点问题;袁文教授的讲演题目是《内镜技术在颈椎手术中价值几何?》,分别从适应症、减压、射线暴露、并发症、椎间高度维持、加速ASD以及学习曲线和远期疗效等数个方面对内镜技术在颈椎手术中的应用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陈启明教授讲解了《精准医疗与骨科运动医学》,系统分析了精准医学在骨科运动医学领域未来无限的可能性;王坤正教授的《精准医疗与关节外科》以精准医疗的定义及其在国际上的发展为切入点,系统分析了关节外科精准医疗的三个发展方向,即微创化、精准化的关节手术理念;裴福兴教授的《骨科手术加速康复——围术期血液管理》结合研究数据,从术前、术中、术后三个方面讲解了加速康复的围手术期血液管理理念与经验,提出骨科手术围术期血液管理的关键是减少创伤反应、减少出血,保证无血、无痛、无应激、无风险;郭卫教授讲授了《累及骶骨的骨盆肿瘤的分型及切除方法》,这是他和团队研究出的一种全新的P-s分型方法,能够帮助医生制订合理的诊疗策略。
除国内顶级学者之外,大会还特别邀请了12位国际知名的外籍骨科专家到会进行学术交流,来自法国的Pierre Roussouly教授、德国的Christoph Josten教授、美国的Peter X. Ma教授等围绕骨科新技术应用、临床效果评价、围手术期风险防范于评估、骨科快速康复、灾难医学骨科救治的经验总结与研究进展等课题进行了分享。
此次会议汇集了国内外顶尖骨科大师的精彩演讲,让大家了解到近年来国内外骨科各个领域最前沿的研究以及最尖端的技术,受到与会者的广泛好评;其带来的热点信息与丰富知识,有助于促进四川乃至西南地区骨科诊疗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