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促进多学科交流与发展,共同迎接新的挑战与机遇,2016年3月3日上午8:00,麻醉手术中心、心脏外科及重症医学科组织首次多学科交流讨论会,会议由麻醉手术中心刘斌副主任主持,心脏外科、麻醉手术中心医护人员参会。
会上,心脏外科安琪教授讲解了《心脏外科术中及术后早期的阻力管理》,他以PPT形式图文并茂地从循环三要素(前负荷、后负荷、心肌收缩力)的定义及临床指标、外周阻力的计算与正常值、血管麻痹综合征(VS)及梗阻性休克的病理生理等方面给大家作了详细的讲解。安琪教授在讲解过程中引用大量国内外文献和病历,以临床实践和真实数据为依据给在场每位老师阐述了心脏外科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对前后负荷的思考。讲解形象生动,现场呈现出热烈的讨论气氛,为了让每位大家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外周阻力在心脏外科术中及术后早期的重要性,安琪教授特别对此次讲课进行了总结,他指出:1撤离体外循环是心脏外科手术重要环节,错误发生率高;2无法常规检查外周血管阻力,是循环三要素中最容易被忽略的因素;3体外循环术后相当部分(20%)患者合并外周阻力下降(血管麻痹综合症),是撤离体外循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4体外循环过程中平均动脉压(MAP)下降,对停机后血管阻力下降有重要的提示作用;5术后心源性休克治疗中,维持一定外周阻力仍然是重要治疗目标;6梗阻性休克的管理中,外周阻力的维持至关重要。
最后,麻醉手术中心刘斌副主任、左云霞副主任、心脏麻醉组长魏蔚教授及体外循环组长周荣华教授对此次学习交流会议分别进行了总结。刘斌、左云霞副主任对多学科的交流与沟通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指出麻醉手术中心作为平台科室,未来会组织更多的学术活动,以此促进交流与共同进步;魏蔚教授提出应该在体外循环停机前后从麻醉的角度更加重视循环的管理方式,结合华西实际,了解最新发展和动态,让外科医生与麻醉医生达成共识,共同加强学科建设;安琪教授最后指出在未来的学科构建中,患者病情会更加危重,循环维持稳定将会更加困难,这对麻醉、外科手术、灌注也会带来更多的考验,促进多学科交流平台的构建有利于应对未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