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近6000万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其中致残近500万。我国20岁以上人群的慢性阻塞性肺病(以下简称:慢阻肺)的发病率为10%,4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则高达12.3%。2013年我国有慢阻肺患者3800万人,每分钟2.5人死于慢阻肺。预计在2010到2030年之间,我国慢阻肺的发病率将有可能超过心肌梗死、糖尿病等高发疾病。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到2020年,因慢性阻塞性肺病导致的死亡率将占全球第三位。
为了促进我国肺康复事业的健康发展,满足广大民众对肺康复服务的需求,降低因呼吸慢病导致的致残、致死率,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肺康复专业委员会于12月6日在北京成立,来自全国各地卫生医疗机构的200多位肺康复领域专家学者、有肺康复需求的患者和社会工作者出席了成立大会暨学术交流大会。
首先召开了“肺康复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经过民主、公平、公正的推选,我院呼吸内科教授范红担任副主任委员,胸外科车国卫教授和吴小玲护士长担任委员;肺康复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常务委员会议讨论通过了专业委员会的发展规划、工作重点、管理规定等。在同期举行的学术交流大会上,与会专家就慢性肺病、神经源性疾病、术后肺损伤的康复等最新进展进行了汇报。范红教授、车国卫教授以及吴小玲护士长表示:将在2016年继续大力推动西南地区慢阻肺慢病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实施、围手术期及术后长期肺康复,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缩短平均住院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社会经济负担,努力提高我省肺康复技术水平,提升社会及基层医务人员对慢阻肺以及术后肺康复的认知水平及管理能力,为加强肺康复人才的培养、促进我国肺康复事业的专业化发展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