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0年卫生部组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以来,疼痛科在改革护理工作模式、全面落实护理职责等基础上,持续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形成长效且具痛痛特色的优质护理服务机制和护理理念。
提高护士疼痛管理意识和水平是规范化疼痛管理的关键
科室重视调动护士主动服务意识和疼痛管理意识及水平,建立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为护士工作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定时开展护士思想交流,使护士真正体会优质护理服务内涵,主动服务。根据JCI评审要求,构建标准化疼痛管理体系,制定及实施疼痛控制程序,注重对疼痛评估、镇痛给药、镇痛后效果评价三个环节的质量把控,强调标准化疼痛评估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如:常规每日下午16:00对病人进行标准疼痛评分,实现第五大生命体征的完整记录,针对相应疼痛评分分值进行再次评估且及时对症处理、记录反馈。重视开展疼痛教育培训,评价护士对疼痛知识的掌握及控制疼痛的技能及病人对疼痛管理的满意度,每周安排理论及技能学习,保证疼痛管理的有效性。
合理改进护理排班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病房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每名责任护士负责分管一定数量的病床,全面负责病人的基础护理、治疗、病情观察和健康指导等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持续、全面的护理服务;此外,结合护士能力分层管理,危重患者由高年资的护士负责,体现能级对应。护士分管的床位相对固定,实现了护理服务落实到人,有利于护士对患者病情的全面掌握,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优化服务流程和制度,促进疼痛管理的有效性
根据科室具体情况不断调整和制定相应制度、流程,不仅可保证工作的顺畅,还可大大降低医疗风险。为保证疼痛治疗的安全和有效,科室重点加强病房薄弱环节的安全管理,疼痛微创手术因具有手术台次多,病人周转快的特点,因此是病房安全管理的重点。对手术病人实行医护双人核对双签名制度,手术必须在有主治医生在场的情况下方可进行,制定手术病人交接班本及安全管理流程;手术风险高的病人必须由手术室护士亲自交接,并签字确认;对术后留在手术室需重点观察的病人,由当日值班医生守护直至病人安全送回病房,保证病人安全;医疗组进行分时段微创手术,既避免手术时间集中、又可保证病人的查房时间,大大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病人手术安全。
健康教育质量影响疼痛疗效和患者满意度
健康教育以前一直是护理工作中最易忽视的环节,疼痛作为一种疾病和一门新学科越来越受到重视,疼痛病人对疼痛相关疾病的认识和一些观念对整个疼痛管理有很大程度的影响,因此加强疼痛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尤为重要,这也是疼痛专科护士义不容辞的责任。病房采用设置宣传栏、提供宣传资料、开展讲座等形式进行疼痛知识的传播和指导,教会患者基本认识疼痛、学会正确、大胆的表达疼痛感受等,重点对随意调整止痛药物剂量、 担心药物成瘾、忍受疼痛等常见错误观念给予及时纠正和指导;加强疼痛微创手术前后的指导,使医患配合紧密,保证治疗安全。健康教育应贯穿患者住院期间的每个环节,护士应帮助患者了解治疗的预期疗效,以避免患者期望值过高而出现心理问题,也有利于改善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重视疼痛专科护士培养及继续教育培训是疼痛学科发展的基础
学科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人才的储备和能力的培养,为推广与普及护理新知识、新技术,科室每年选派护士进行院内轮转ICU等急重症科室,提高应急抢救能力;为开阔护士眼界,每年选派护士赴国内外知名医院参观学习;为提高护士科研能力,病房成立科研品管圈,在护士长带领下人人参与科研;为加强与各级医院疼痛领域的交流,病房连续3年承担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疼痛专科护士培训并》的培训。此外,每年还选派护士参加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和学习,对全面提高护士能力起到很大作用。
麻醉科疼痛病房全体工作人员在优质护理服务期间,齐心协力不断探索总结出了一系列疼痛管理理念和模式,建立了我院的标准化疼痛管理体系,力争让所有病人都享有疼痛管理的权力,为患者提高无痛且优质的护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