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
挂号
联系
我们
就诊
指南
常见
问题
返回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做 大 做 强—我院“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巡礼 2011.11.07

        2012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将迎来她建院120周年。
        举目西望,位于西部内陆深处的华西医院已是中国医疗界不可小觑的医疗机构;回首历史,经历两轮甲子、三个朝代的华西医院已经从1892年一个人的诊所,发展到今天全球单点规模最大、床位数最多的医院。在当今中国的医疗版图上,无论你从哪个角度去观察审视华西医院,她都有值得研究的内涵;然而,20年前的华西医院可不是这样的。
石应康院长深有感触的告诉记者:回顾历史,华西医院也曾经有过辉煌的过往,但医院发展到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人们提到华西,只知道华西口腔医学很有名,而事实上华西口腔是指华西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和华西医院关系不大;20年前的华西医院虽然也有名,但少见于经传,国内甚至有同行不知华西医院在重庆还是在成都。10多年前,在全国高校211工程评审中,有专家对华西医院的评价是,整体水平很高、实力也很强,但缺标志性的亮点;象一个高原,缺乏奇峰秀水,更无珠穆朗玛;是无国家重点学科、无国家重点实验室、无两院院士的“三无”医院。
        面对这样的局面和评价,华西人的心里五味杂陈。心若在,梦就在,因为有梦,一切可以重头再来。华西人给自己许下诺言:做中国最好的医学院,让西部人民在西部就可以获得和东部发达地区相同的高水平医疗服务。
为此,华西医院领导班子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决心率领华西人在医疗服务、医学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打翻身仗。他们确立了“医疗立院、教学兴院、科技强院,建设研究型医学院和医院”的发展目标,并制定了“先做大、再做强”发展路线。
        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特别是邓小平南巡讲话以来的改革创新和跨越式发展,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已发展成为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医疗技术精湛、诊疗设备先进、科研实力强大的综合性研究型临床医学院及教学医院。
医疗方面,华西医院是中国西部疑难重症诊疗的国家级中心,医疗水平处于全国先进行列。2010年门诊量3147492人次,出院病人158745人次,手术76806台次,平均住院日9.74天;各项医疗质量效率指标持续保持强劲上升态势。在卫生部2010年、2011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评估中有16个专科进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在复旦大学2009年度中国最佳专科声誉和最佳医院排行榜上,以综合得分71.45分名列全国第二,其中临床最佳专科声誉排名全国第二,有15个临床学科进入全国前10名。
        教学方面,华西临床医学院已经发展成为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基地,现有高级职称专家799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2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11名、博士导师165名、硕士导师325名。拥有临床医学和中西医结合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资格;现有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9个;在教育部2008年的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临床医学排名全国第五,中西医结合排名全国第三。
科研方面,华西医院现在是中国重要的医学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国家级基地。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1个,中心开放实验室29个。最近五年获得国家科研项目1000余项,经费总额近8.4亿元;获各级政府科技奖120余项;申请专利150余项,获专利授权100余项;发表被SCI和MEDLINE收录的科技论文连续多年名列全国第一;在复旦大学2009年度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上,以科研得分20分名列全国第一。
管理方面,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实践中不断创新管理运营模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展了一系列改革,在卫生部历次的医院管理年活动中均取得优异的成绩,2008年荣获亚洲医院管理金奖,管理水平和发展业绩获得国内外同行的一致赞誉;近10年来,每年均接待数以百计的大中型医院管理者的参观访问。
       在2008年汶川8级地震抗震救灾中,作为离震中最近的国家级大型综合医院,华西医院承担了复杂危重伤员的救治中心、灾区医院的技术支援中心和省外医疗队后勤保障中心的重任;救治危重伤员数量最多,救治成功率最高,创下世界重大灾难医疗救援史上的许多奇迹,被媒体誉为抗震救灾医疗战线的中流砥柱,被温家宝总理赞誉为“不仅有崇高的道德,而且有精湛的技术”;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抗震救灾英雄群体”的称号。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华西医院向党、政府和人民交上了一份优秀的成绩单,直接检验了20多年来“做大做强”的发展成就。
从2010年开始,卫生部启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两年来,华西医院申报了18个临床专科,其中16个专科获评入选。下面,就让我们沿着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的进程和路线,来全面检阅华西医院的各临床专科的实力、业绩和水平。
        骨科  2010年获评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2007年获评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在复旦大学2009年度中国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上名列全国第七。
        该科现有职工16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156人,含正高职称20人、副高职称13人。学科带头人裴福兴教授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关节学组组长,四川省医学会骨科专委会主任委员。有病床236张,下设关节外科、手及显微骨科、脊柱外科、脊柱动力稳定性重建及脊柱退变性疾病、骨肿瘤及骨材料学、骨运动医学及关节镜、创伤骨科、骨科康复护理及伤口治疗等8个临床亚专业及学术研究方向。
        近五年来,该科共开展全国领先的临床特色新技术16项,其中11项为国内最早开展,“生物衍生组织工程骨的临床应用”、“半骨盆切除、组配式人工半骨盆置换的保肢技术”等8项新技术为国际最早开展或达国际领先水平;同时还开展全国领先的临床新技术、新业务71项,其中国内最早7项,国际最早2项。2010年诊治门诊病人79783人次、住院病人7025 人次,开展骨科手术7606台,临床医疗技术和水平国内领先。
        该科在5.12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中功勋卓著,以卓越的表现和优异的成绩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社会的广泛赞誉和国内外同行的尊敬。
        消化内科   2007年获评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在复旦大学2009年度中国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上名列全国第九,在卫生部2010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评估中名列全国第七,消化内镜中心为卫生部全国培训基地。
该科现有职工9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89人,含正高职称5人、副高职称12人。学科带头人唐承薇教授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常委,消化介入协作组组长;四川省消化专委会主任委员。有病床128张,下设上消化道疾病、下消化道疾病、肝脏疾病、胆胰疾病、内镜治疗、消化介入等六个临床亚专业及学术研究方向。
        近五年来,该科共开展全国领先的临床特色新技术12项,其中“预防肥胖患者重症急性胰腺炎”、“运用ERCP技术,提高急性胰腺炎病因明确率及微创处理水平”等5项新技术为国际最早开展或达国际领先水平;同时还开展全国领先的临床新技术、新业务31项,其中国际最早3项,国际领先9项。2010年诊治门诊病人118392人次、住院病人5265人次,临床医疗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胸外科   2007年获评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2011年获评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卫生部胸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和四川省重点学科。
        该科现有专业技术人才97人,含正高职称6人、副高职称7人。学科带头人刘伦旭教授任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常务副主委。现有病床110张,下设肺部疾病、食管疾病、纵隔疾病、胸壁疾病、胸部创伤等5个临床亚专业及学术研究方向。
        近五年来,该科共开展全国领先的临床特色新技术19项,其中,5项为国际先进技术,“单向式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局部晚期肺癌扩大切除术(T4)”等8项技术为国际最早或达国际领先水平。2010年诊治门诊病人17120人次、住院病人2542人次,开展手术2027台,临床医疗技术和水平国内领先。
        重症医学科   四川省重点学科,在卫生部2010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评估中名列全国第九。
该科现有职工34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343人,含正高职称4人、副高职称12人。学科带头人康焰教授任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副会长。有四个病区,病床132张,下设综合、呼吸、外科、移植、神经、胸心外科、小儿等7个ICU临床亚专业方向。
        近五年来,该科共开展全国领先的临床特色新技术18项,其中6项为国内最早开展,“挤压综合征的综合技术救治”、“在ICU支撑下重症胰腺炎患者经后上腰分次引流术”2项新技术为国际最早开展或达国际领先水平;同时还开展全国领先的临床新技术、新业务38项,其中国内最早5项。2010年收治各类重症患者6000余例,临床医疗处于国内先进、西部领先水平。
        该科在5.12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中功勋卓著,团结和凝聚全国ICU精英,创下世界灾难医学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以卓越的表现和优异的成绩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社会的广泛赞誉和国内外同行的尊敬。
麻醉科  2007年被确定为教育部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在复旦大学2009年度中国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上名列全国第一,在卫生部2010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评估中名列全国第一。
        该科现有职工14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140人,含正高职称13人、副高职称11人。学科带头人刘进教授任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候任主任委员)。设麻醉科、疼痛科,有病床153张,下设小儿外科麻醉、骨外科麻醉、普通外科麻醉、神经外科麻醉、心胸外科麻醉等5个临床亚专业及学术研究方向。
近五年来,该科共开展全国领先的临床特色新技术5项,其中“经皮放置三腔球囊导管阻塞腹主动脉以完成骶尾部巨大肿瘤切除术”等 4项新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同时还开展全国领先的临床新技术、新业务25项,其中国际最早1项。2010年开展手术室内麻醉61274例、体外循环1994例、手术室外麻醉31557例、麻醉苏醒17811例,最近5年手术麻醉相关意外死亡率小于1/300000,临床医疗处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病理科   四川省重点学科,在复旦大学2009年度中国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上名列全国第三,在卫生部2010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评估中名列全国第二。
        该科现有职工5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49人,含正高职称6人、副高职称5人。学科带头人李甘地教授曾任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学会病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科室总建筑面积约3000 M2,下设骨髓活检、淋巴结活检、肝脏穿刺活检、肾脏穿刺活检、肌肉活检、眼科病理、细胞病理7个临床亚专业及学术研究方向。
近五年来,该科共开展全国领先的临床特色新技术2项,开展全国领先的临床新技术、新业务9项。 2010年完成病理诊断121874例,临床医疗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实验医学科   四川省重点学科,中国规模最大的临床医学检验中心,在卫生部2010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评估中名列全国第三。
        该科现有专业技术人才139人,含高级职称20人。学科带头人王兰兰教授任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委员、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下设临床免疫室、临床微生物室、临床分子诊断室、临床血液室、输血与血库、临床生化6个专业实验室,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医学检测设备;2006年6月,整体通过美国病理家学会(CAP)检查认可,水平被评价为属于北美最靠前的5%,是国内唯一整体通过(CAP)检查认证的单位,开展的483项检查项目标准正在全国推广使用,被授权牵头制定了11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行业标准。2010年医疗服务量3826838人次,25697324项次。临床医疗处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心脏大血管外科   2011年获评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该科现有专业技术人才68人,含正高职称6人、副高职称4人。学科带头人石应康教授任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现有病床96张,下设先天性心脏病、成人心脏病、大血管疾病3个临床亚专业及学术研究方向。
        近五年来,该科共开展全国领先的临床特色新技术18项,其中,“杂交手术治疗复杂先心病”、“双极射频消融技术在风心病合并房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等10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10年诊治门诊病人21544人次,住院病人3258人次,开展手术2120台,临床医疗技术和水平国内领先。
        内分泌科  四川省重点学科,在复旦大学2009年度中国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上名列全国第七,2011年获评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该科现有专业技术人员89人,含正高职称10人、副高职称12人。学科带头人田浩明教授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常委,肥胖与糖尿病学组副组长。现有病床93张,设有糖尿病足诊治中心、骨质疏松治疗教育中心和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中心、糖尿病医疗教育中心,下设糖尿病、骨质疏松和代谢性骨病、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疾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及性腺疾病4个临床亚专业及学术研究方向。
        近五年来,该科共开展全国领先的临床特色新技术14项,其中8项为国内最早开展,“自体富血小板凝胶技术”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10年门诊病人129578人次,住院病人2458人,临床诊疗处于国内先进、西部领先水平。
神经外科  四川省重点学科,在复旦大学2009年度中国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上名列全国第三,2011年获评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该科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14人,含正高职称9人、副高职称10人。学科带头人游潮教授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会长,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四川省专委会主任委员。现有床位180张,下设脑血管病、功能神经外科、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颅脑创伤、小儿神经外科、脊柱脊髓疾病、脑胶质瘤病、前中颅底病变、后颅窝病变9个临床亚专业及学术研究方向。
        近五年来,该科共开展全国领先的临床特色新技术12项,其中6项为国内最早开展,“齿状突术中复位并枕颈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复杂环枕畸形”、“高血压脑干出血显微外科治疗”等4项技术为国际最早开展或达国际领先水平。2010年门诊病人54021人次,住院病人7490人次,开展手术6857台,临床医疗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血液内科   四川省重点学科,2011年获评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该科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06人,含正高职称5人、副高职称8人。学科带头人刘霆教授任中国医师协会血液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血液分会白血病、淋巴瘤学组副组长。现有床位191张,骨髓移植层流室病床7张,下设白血病、淋巴瘤及骨髓瘤、红细胞系统疾病、干细胞移植、出凝血疾病5个临床亚专业及学术研究方向。
        近五年来,该科共开展全国领先的临床特色新技术17项,其中3项为国内最早开展,“丹参酮Ⅱ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基础和临床研究”技术为国际最早开展。2010年门诊病人51748人次、住院病人4101人次,干细胞移植40余例,临床医疗处于国内先进、西部领先水平。
        心脏内科   四川省重点学科,2011年获评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该科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42人,含正高职称6人、副高职称10人。学科带头人黄德嘉教授任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心脏起搏分会副主任委员。现有床位155张(CCU17张),下设心律失常、结构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4个临床亚专业及学术研究方向。
        近五年来,该科共开展全国领先的临床特色新技术9项,其中2项为国内最早开展。2010年门诊病人86766人次、住院病人5800人次,年开展心脏介入手术3654例,临床医疗处于国内先进、西部领先水平。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四川省重点学科,2011年获评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该科现有专业技术人员84人,含正高职称5人、副高职称10人。学科带头人刘世喜教授任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常委。现有床位84张,下设耳、鼻、咽喉、头颈、鼾症、听力6个临床亚专业及学术研究方向。
近五年来,该科共开展全国领先的临床特色新技术51项,其中28项为国内最早开展,“普通话早期言语感知测试(MESP)”、 “乙状窦憩室所致搏动性耳鸣及手术治疗”等10项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2010年门诊病人169056人次、住院病人4873人,开展手术5503台,临床医疗处于国内先进、西部领先水平。
        精神科   2007年被确定为教育部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在复旦大学2009年度中国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上名列全国第四,2011年获评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该科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03人,含正高职称11人、副高职称15人。学科带头人李涛教授任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分会常委,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精神医学基础与临床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遗传学会精神遗传学组组长。现有床位278张,下设重性精神障碍、情绪及心身障碍、儿童精神障碍、老年精神障碍、物质依赖5个临床亚专业及学术研究方向。
        近五年来,该科共开展全国领先的临床特色新技术11项,其中8项为国内最早开展,“基于多导情绪ERP数据视觉情绪ERP球头模型的抑郁症个体化脑立体定向TMS治疗”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2010年门诊病人176369人、住院病人5586人,临床医疗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中西医结合科   四川省重点学科, 2008年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排名全国第三,2011年获评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该科现有专业技术人员53人,含正高职称4人、副高职称4人。学科带头人夏庆教授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普外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现有床位65张,下设急腹症治疗、慢阻肺治疗、肿瘤治疗3个临床亚专业及学术研究方向。
        近五年来,开展了“腹腔压力动态监测装置在益活清下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六合丹外敷技术在急腹症(急性胰腺炎、肠梗阻等)综合治疗方案中的运用”等5项全国领先的中医专科特色技术。现有病床65张,2010年门诊病人53441人次,住院病人2178人,中医治愈率达92.3%,临床医疗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专科护理   在卫生部2010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评估中名列全国第六。
        全院现有护理人员2736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护士有30名,其中博士4名,硕士26 名,占全院护理人员总数的1.15%;本科生504人,占18.4%;大专1946 名,占71.1 %;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占90.6%,远远高于全国及四川省平均水平。
华西医院护理团队获“卫生部全国卫生系统护士岗位技能大赛团体银奖”,获卫生部“全国卫生系统巾帼文明岗”称号,获四川大学工会颁发的“巾帼建功立业先进团队”称号。在护士技能竞赛、医院管理年、医疗质量万里行等卫生部大型活动中,受到卫生部主管领导及检查组专家对护理团队的高度评价。

        做大不易,做强更难!华西有梦,所以自强不息。
        卫生部启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正在持续开展,未来几年,还将有部分专科纳入评审范畴,华西医院的其他专科已经作好准备,蓄势待发。从已经进行的临床专科的评审中,华西医院以比较高的获选率和入选后较好的排名,从临床的角度证明了华西人做大做强的梦想正在实现。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临绝顶人为峰。在诗圣杜甫留下千古绝句的万里桥头,华西人坚持做大做强的发展路线,坚守 “关怀服务、以人为本、崇尚学术、追求卓越”之精神,遵循“厚德精业、求实创新”之院训,高扬“为祖国奉献、为事业创意、为团队进取”之核心价值观,不断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科学发展,象诗圣吟颂的那艘万里船一样,冲出夔门,奔向大海,向着更高远的目标,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作者:廖志林 唐羽 来源:宣传统战部
基本信息填写
您的姓名: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
问题类型:

select…

  • 内容无法访问
  • 信息不更新
  • 内容不准确
  • 错别字
  • 图片不准确
  • 其他
问题页面网址:
问题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