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有一条温暖人心的新闻在大家的朋友圈刷屏了,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工作的刘凯陪同患者外出检查时短暂停留,陪患者静静欣赏了“落日余晖”。很多人并不知道,刘凯的工作是呼吸治疗师,同样也是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呼吸治疗系2014届的毕业生,新冠肺炎发生后,他随医疗队来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经参加抗疫近一个多月。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许多医务人员前往抗疫一线,其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既不是医生,也不是护士,他们却是治疗团队中不可缺少的一员——呼吸治疗师。
呼吸治疗师(respiratory therapiests,RT)这个称呼可能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比较陌生,但是在一些西方国家以及在我国台湾地区,呼吸治疗师的出现和发展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并且已经达到和相当的规模和行业规范。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于1997年开办了呼吸治疗专业,招收呼吸治疗专业5年制本科学生,并于2000年开始招收四年制本科学生,毕业后授予理学学士学位,自此中国大陆有了自己培养的呼吸治疗师。从2000年到目前为止,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呼吸治疗专业毕业生共259名,就业分布涵盖我国共计1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56家医院的相关科室。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医生-呼吸治疗师-护士的团队在病人治疗中非常重要。医生是治疗过程中的主导者和指挥者,护士主要进行患者总体护理,呼吸治疗师的工作则是在医生的指导下对心肺功能不全或异常者给予诊断、治疗和管理,他们重点关注气道和呼吸管理。
据不完全统计,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呼吸治疗毕业生有30余人,他们分布在武汉,成都,上海,重庆,济南等十几个省市进行抗疫战斗。其中在武汉和成都人数最多,各占20.7%。而这些呼吸治疗师几乎在疫情刚开始就参与到新冠患者的救治,截止到2020年3月6日,一线呼吸治疗师参与抗疫的平均时长是27.5天,最长的已经达到51天。
29名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呼吸治疗毕业生参与全国十几个省市新冠肺炎抗疫工作
我们对29名在一线抗疫的呼吸治疗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得知,他们分布在各医院的ICU,普通病房,临时改造重症病房和支气管镜室,工作范围主要涉及高流量鼻导管氧疗(86.2%),无创机械通气治疗(86.2%),有创机械通气治疗(86.2%),普通氧疗(79.3%),气道管理(吸痰和气囊管理)(72.4%),呼吸机治疗相关仪器的管理与维护(69%),呼吸康复锻炼(69%),湿化雾化管理(65.5%),机械通气患者转运(62.1%),气管镜检查(58.6%),气道廓清治疗(58.6%),人工气道的建立(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55.2%),其他医务人员的培训(51.7%),动脉血气穿刺和分析等(37.9%)。新冠患者的解剖结果和临床表现提示,呼吸道末端黏液分泌过多,只有廓清气道内的痰液,才能进行有效通气。因此,呼吸治疗师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他们给患者进行震动排痰,吸痰和纤维支气管镜操作,近距离接触患者并暴露在患者的气道分泌物中。这些高危操作就是为了维护患者的呼吸道“洁净通畅”,让他们能更轻松的呼吸。
疫情爆发后,各个医院呼吸治疗师踊跃报名参加患者救治,接受调查的呼吸治疗师中,其所在医院平均57.3%的呼吸治疗师都在一线直接接触新冠患者,其中还有一些是2019年刚参加工作的“新兵”。由于人数有限,他们每个人平均要负责11.5张床位,最多的地方甚至达到每人接近17张床位。在这么高的工作强度下,好多人反映睡眠不足、极度劳累,甚至刚开始还有些手足无措。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王正阳说:“新冠患者和我之前在医院遇到的患者在呼吸病理生理、呼吸力学方面有较大不同,其氧供氧耗平衡很微妙,有时候1cmH2O的PEEP,几十毫升的潮气量的变化都会明显影响病人的氧合。所以我们需要非常精细的调整病人的呼吸治疗方案,把握病人的病理生理变化。”此外他们到达一线医院后,治疗设备、合作团队都是完全陌生的,防护物资也很紧张。但是,不管是对身体机能,适应能力,还是专业水平的挑战,都没能让他们失去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对患者的关怀。在武汉人民医院参加抗疫28天,仍在继续战斗的王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说:“我们不能因为穿了防护服而防护了我们对病人的治疗和关心”。刚参加工作、现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救治患者的谢思敏(上海瑞金医院)说:“虽然重症死亡率很高,但我们不能放弃任何一个病人。没有治疗方向的时候也要为病人找到生命之路。”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区并没有专业的呼吸治疗师,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呼吸治疗师到达武汉后首先对医护人员进行了培训。倪忠说:“我们在前线收治的都是重型和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基本上都需要呼吸支持——从普通氧疗到经鼻高流量氧疗。有些病人呼吸困难症状明显,会选用无创正压通气,甚至通过气管插管进行有创正压通气。‘竭尽全力让患者呼吸进行下去’是我们呼吸治疗师在条件和资源匮乏的环境下必须具备的信念!”在前线,呼吸治疗师往往要想尽办法解决患者的缺氧难题,同时,还要面临插管可能造成的巨大被感染的风险。刚到武汉的时候,当时防护物资比较缺乏,有个病人情况非常危急,需要紧急插管帮助他呼吸,但是当时条件有限,不能完全达到针对这种高传染性患者插管时应具备的防护标准,因为插管过程直接面对患者开放的气道,为了减少暴露风险,同事就紧急找了一个大的塑料袋在倪忠的防护面屏下缠了一圈当成“围脖”,就这样给病人插了管。倪忠说:“无论面临什么风险,作为呼吸治疗师,我们都要尽最大努力帮助病人。”
倪忠(左)和同事推着呼吸机,准备为一名重症患者开展呼吸支持
成都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治疗师陈佰旭和董美玲在通过纤维支气管镜为新冠患者清理气道并采集肺泡灌洗液。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的段开亮和同事何语涵在刚接管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肿瘤中心准备和调试呼吸机
邵逸夫医院呼吸治疗师徐培峰在湖北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抗击新冠,这是同事为他画的素描。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治疗师李蔚在成都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为新冠患者调节呼吸机参数测量肺顺应性
四川省达州市中心医院的呼吸治疗师周文来在达州市中心医院传染病医院抗击新冠,他在病房示范、指导新冠重症患者完成“简易俯卧操”和“屏气鼓肺”及如何配合呼吸机等动作,使患者能够更好的耐受无创通气,经过5天的精心治疗,患者转危为安,顺利脱离呼吸机,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达州市中心医院的1例新冠肺炎高度疑似患者,9次咽拭子核酸均为阴性,需要更具信服力的标本检验结果来帮助市专家组决策,2月24日,该院重症医师、呼吸治疗师、重症护士组成操作团队进行纤支镜操作,操作顺利,次日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核酸检测阴性,予以患者出院居家隔离观察。图为刘晓毅呼吸治疗师对患者进行床旁气管镜操作。
还有很多华西临床医学院呼吸治疗校友们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战斗着。也许呼吸治疗师这个职业并不如医生和护士那样为人所熟知,但是他们的身影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重症病房里,出现在一线新冠抗疫的战场上,与其他医护人员一起,为打赢这场攻坚战,日夜兼程!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我们相信,疫情终将被战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