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
挂号
联系
我们
就诊
指南
常见
问题
返回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预约
就诊科室: 头颈肿瘤科
医生姓名: 邹立群
就诊日期:
就诊时段:
就诊地点:
预约挂号费用:
就诊卡:

-就诊卡-

  • -就诊卡-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个
注意事项:
提交
专业擅长
怀有仁爱之心,敢于担当,勇于进取,我希望和患者及家属一起,面对暂时的困难,共同努力,创造最大的治愈机会,或让患者有生活质量的带瘤生存
个人资料 更多医生
邹立群 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一级专家
科室:头颈肿瘤科 亚专业:乳腺癌,淋巴瘤
个人简介: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卫生计生委学术技术带头人;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本科/硕士/博士),2001-2004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2014年美国华盛顿大学Fred-Hunchiton 肿瘤中心高级访问学者
担任医疗组长20多年,擅长肿瘤内科治疗,特别是淋巴瘤和乳腺癌的诊治。在淋巴瘤诊疗方面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瘤中心淋巴瘤亚专业创始人,是华西医院淋巴瘤MDT团队的组织者,率先在国际上提出针对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三明治”治疗策略,从2014年至今,三篇文献被NCCN指南引用。在乳腺癌诊疗方面,是国内第一批CSCO Young乳腺癌专业组成员之一,华西医院乳腺癌MDT团队核心成员,关爱患者,勇于挑战,敢于担当,是肿瘤中心第一位开展孕期乳腺癌和淋巴瘤诊治的医生,作为国内知名的乳腺癌和淋巴瘤领域专家之一参加撰写多项中国专家共识。并承担多项新药临床试验研究,积极开展新技术,曾被“淋巴瘤之家”评为信得过的优秀专家之一,中国红十字会健康大使,是中国慈善基金会等多个基金会指定慈善援助指定审核医生,多次被评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级先进个人。
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工作,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项目、重大新药创制,十三五重大专项等多项基金。作为负责人承担多项国内外临床试验。发表论文60多篇,其中SCI论文40多篇。
作为博士生和硕士生导师,培养博士生和硕士生20多名。承担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的教学任务,住院医师,进修生的培养工作以及远程医疗和教学工作。组织多次国内高水平学术会议及国内省内交流活动,积极带动四川省内淋巴瘤和乳腺癌亚专业的提升。

学术任职
职务
中华医学会肿瘤内科专委会肿瘤学分会肿瘤转化医学学组副组长
中国老年协会淋巴瘤专委会常委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淋巴瘤分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分会乳腺癌专委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委会委员
四川省抗癌协会淋巴瘤专委会主任委员
成都市抗癌协会乳腺癌专委会主任委员
四川省妇幼保健协会乳腺保健分会副主任委员
四川省肿瘤学会皮肤软组织肿瘤副主主任委
四川省免疫协会肿瘤专委会常委
成果展示
教学成果
规划教材
医疗成果
科研成果
代表性论文
专家共识
行业标准
医学案例

2018年12月,我院头颈肿瘤科邹立群医疗组收治了这样一位特殊的患者:她被诊断为霍奇金淋巴瘤,同时还怀有六个月的身孕,来我院时距离疾病发生已有一段时间,进展到了中晚期,这无疑加大了治疗的难度。邹立群教授为其安排了系列最佳治疗方案,让患者宝宝平安诞生的同时给患者带来了康复的希望。
2018年2月,年仅25岁的患者陈娟无意间摸到颈部有一肿块,但并未引起重视,同年6月份怀了身孕,一家人沉浸在喜悦的氛围中,但伴随着胎儿的逐月增长,与此同时,陈小姐发现颈部肿块也在不断增长,这下让她感到有些担心,于是来到了当地医院,诊断结果出来后,愁云瞬间笼罩着这样的家庭,年轻的准妈妈突然遭遇这样的事件,这不仅对患者本人,更对患者家庭是个重大的打击。陈小姐在事后声称,相对于自身对疾病的担忧,她更担忧的是孩子,到底能不能生?生下来又是否健康?一系列的问题接二连三,让其百感焦虑。
陈小姐入院后,邹教授经过全方位的评估,为其制定了最佳的治疗方案:让大人尽快得到医治的同时让小孩正常生长直至出生。邹教授带领的医疗团队为陈小姐经过提供精准治疗及精细化护理的同时,时时以患者为中心,关心患者的躯体及心理,让患者感到了家一样的温暖。一个疗程的化疗后,孕七个月时,陈小姐表现出了无比矛盾的心理,一方面非常想要孩子,另一方面,又很怕化疗药物影响胎儿的发育,让并不富裕的家庭蒙受经济和心理的双重困扰,甚至几次萌生出了打胎的念头,邹教授考虑到化疗药物对胎儿影响的几率非常小,也考虑到了化疗对她自身的正向影响,建议她继续治疗,把孩子生下。几次耐心的劝说之后,陈小姐听从了邹教授的建议上完了四个疗程后顺利生下了一名足月婴孩,孩子各项检查指标都很正常,陈小姐的病情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一家人的脸上又开始洋溢起了幸福的笑容。
随着医学模式由传统的单纯医疗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我院越来越关注患者身-心-社-灵,力求让患者获得更高效、高质的康复。邹教授在医治患者躯体疾病的同时,充分考虑到了患者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情况,让这例孕期的淋巴瘤患者迎来了康复的希望。陈小姐称:“邹教授是一名很有权威的医生,非常值得信任,她不断给我鼓励,让我有信心去面对,非常感谢她。”
医者仁心,邹立群教授几十年来对医疗工作的辛苦贡献和对事业的热忱,高度以患者为中心的精神素养,换来了许多淋巴瘤患者的康复,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2011年12月,一名46岁的乳腺癌患者找到了邹立群教授,入院后经过全面评估,患者确诊乳腺癌,但已经发生了全身广泛转移,包括淋巴结,肝脏和骨等多个部位,丧失了手术机会及治愈的机会。患者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希望能看到自己的一对双胞胎女儿能穿上婚纱当上新娘。经过与患者和家属的充分沟通,告诉现在治疗的目的和困难,患者和家属达到了充分的理解,在当时靶向药物自费的情况下,选择医生推荐国际上最优方案,疾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在完成计划治疗后患者很快回归社会和家庭,还自己建立了食品公司,边做维持治疗边工作。这样维持了近3年的时间,由于靶向药物昂贵的医疗费用,患者在疾病控制2年后停止了用药,很不幸,在停药不久,肿瘤进展,患者再次找到邹立群教授,进行了治疗,就这样,患者反反复复的治疗,稳定,复发。但医患之间有充分的沟通和信任,每次出现疾病进展时,我们都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文献的检索,选择了针对患者的最佳方案,患者对医生也充分信任,积极配合治疗,定期复查,到现在已经9年时间了,患者仍然像健康人一样生活,继续开办公司,看着自己的女儿穿上了漂亮的嫁衣,当上了新娘。虽然导管癌(ER +,PR +,Her-2阳性)。经过全面评估,患者存在左侧腋窝及锁骨上窝淋巴结、双侧锁骨下窝淋巴结、肝脏多发、胸腰椎体转移,无疑该患者分期Ⅳ期,是一例晚期患者。随即患者接受了全身化疗,一线化疗方案为PE(紫杉醇+表柔比星),2周期后乳腺包块缩小,但肝脏病灶增多,疗效评价PD。二线更换方案为GXH(吉西他滨+希罗达+赫赛汀)化疗联合靶向治疗,患者肝脏病灶缩小、减少,疗效评价PR,治疗有效。经过邹教授带领的乳腺癌MDT团队讨论,从2011年开始治疗到2015年8月患者肝脏病灶增大,新增颅内右侧额叶转移瘤。因距离前次全身化疗结束已2+年,再次选用先前治疗有效的GXH方案,颅内为单发病灶,行伽马刀治疗。肝脏病灶明显缩小,患者再次获得了较好的疗效。后续行希罗达口服化疗、芙仕得内分泌联合赫赛汀靶向维持治疗。直到2018年9月,患者肝脏病灶再次增大,出现门腔淋巴结转移,患者先后使用了拉帕替尼,吡咯替尼+依托泊苷,吡咯替尼+长春瑞滨治疗。2019年3月病情再次进展,邹教授深谙国内外该领域最新进展,这一次她建议患者使用一种国内还未上市的新药TDM1治疗,病情又一次得到了缓解。现患者行吡咯替尼+希罗达维持治疗。定期评估乳腺、肝转移、骨转移病灶均处于稳定状态。
该例乳腺癌晚期患者在邹立群教授精心诊治下,8年多以来,先后使用了十余种治疗方案,一次又一次获得了生的希望,更重要的是该患者生活质量并没有因疾病及治疗受到影响,而是像健康人一样生活,从事着自己喜欢的工作。

新闻动态
科普专栏
更多
基本信息填写
您的姓名: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
问题类型:

select…

  • 内容无法访问
  • 信息不更新
  • 内容不准确
  • 错别字
  • 图片不准确
  • 其他
问题页面网址:
问题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