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卡-
邱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超声医学科党支部书记兼副主任,四川省卫计委学术带头人,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肌骨超声副主任委员,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肌骨超声副主任委员,研究型医院学会肌骨及浅表超声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超声专委会青年委员,四川省医学会超声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超声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国肌骨超声检查指南》编写组副组长,人卫社“十三五”研究生规范教材《肌骨超声诊断学》主编,《中国超声医学杂志》《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编委。 长期从事超声医学的医教研工作。对肌骨系统疾病的超声诊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对肌骨超声在全国的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肌肉骨骼系统超声临床及基础研究做了系统创新性工作,以负责人身份开展多项院内新医疗技术,并负责多项医工交叉超声相关医学材料的研发。主持国家级、省市级科研课题共8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40余篇,最高影响因子24分,主编及参编专著及教材8部。
2016年5月13日,我院超声医学科完成首例了系统性硬皮病患者的超声多模态定量评估。该患者为62岁女性,全身多处皮肤变硬3+年,肘关节活动障碍1+年,院外治疗无效来我院就诊。通过对该患者17个部位皮肤进行高频超声以及剪切波弹性成像的检测,发现了全身多处皮肤厚度变化及硬度增加。在之后的一百余例硬皮病患者的多模态超声评估研究中,我们发现越来越多超声在硬皮病中的应用价值,包括对于手指血管、滑车、关节、指骨、肺部等的综合评估价值。 硬皮病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病理特征,临床一直缺乏被广泛认可和应用的能够定量评估硬皮病皮肤受累程度及疗效随访的客观定量指标。我们在国内外创新性的将高频超声测量皮肤厚度与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测量皮肤硬度相结合,从皮肤的厚度与硬度两个维度对硬皮病的皮肤受累情况进行定量分析,克服了硬皮病临床评分的主观性和半定量性,弥补了以往超声仅能提供皮肤厚度信息的片面性,并对多个受累部位进行评估,为硬皮病诊断、鉴别诊断、病情评估、临床分期、治疗方案疗效评价以及不同治疗方案间的疗效比较几方面提供客观可靠的依据。该技术开展后获得第一届华西医院新技术擂台赛二等奖,并进入“四川大百科全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sel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