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癌症中心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肝癌新发病例约有84.1万例,死亡病例约有78.2万例,成为第六大最常被诊断的癌症,也是癌症死亡的第四大主要原因。国家癌症中心2019年发布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肝癌新发病例约37万例(发病率为26.92/10万),死亡病例为32.6万例,(死亡率为23.72/10万),由此可见,肝癌已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
镌刻初心:找出中西差异,明确百姓需求
科室主任毕锋同志,党龄33年,始终不忘学医初心。他思考分析:我国肝癌在发病原因、流行病学特征、分子生物学行为上都具有高度异质性,特征为大多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治疗更为复杂。而索拉非尼一直长期作为晚期肝癌一线治疗的标准靶向药物,疗效相对有限,也存在较为明显的毒副作用,费用比较高(最开始靶向药物一直是全自费,费用近5万元/月),并且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肝癌患者的现状和预后也存在一定差异。
毕锋主任深刻意识到:我国肝癌的诊断和治疗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的经验,需要研发更适合中国人群的治疗肝癌的药物,这是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的科研方向,中国需要本土大样本临床研究数据和经验。
肩负使命:组团队磨砺八年,自主研发多纳非尼
作为一名党员医生,毕锋同志时刻牢记医学使命,面对百姓的需求,国人的需要,他立刻用行动践行使命,组建团队,磨砺八年,成功自主研发多纳非尼!
甲苯磺酸多纳非尼片是全新的口服多靶点、多激酶抑制剂类小分子抗肿瘤药物,属国家1类新药,其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VEGFR及PDGFR等多种受体酪氨酸激酶的活性,达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肿瘤血管的双重效应,它将索拉非尼的一个甲基用氘来代替,使得药物的稳定性明显提高,在血液中的曝露量提高,代谢减慢,代谢产物明显降低, 从理论上来讲,有可能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
2013年,毕锋主任团队开始启动针对肝癌的多纳非尼治疗I期新药临床研究,团队助手为邱萌教授及朱洪教授,研究团队从2013年至2014历时近1年多的辛勤努力,成功探明了多纳非尼的临床安全剂量、疗效及获益的瘤种,并为该新药研发奠定了重要基础。
2014年至2015年,毕锋主任团队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了ⅠB期研究,纳入100多例肝癌患者,分为两个剂量组进行了探索,发现该药只用索拉非尼一半的剂量就能达到相似的效果,并且毒副作用更小。
2016年3月,研究团队大胆设计了Ⅲ期的临床研究,毕锋主任和南京金陵医院秦叔逵教授一起牵头全国37家肿瘤中心组成公关团队,严格按照国际规范在晚期肝细胞癌中进行了多纳非尼与现行肝癌标准一线用药索拉非尼的头对头、硬碰硬的全国多中心Ⅱ/Ⅲ/期临床研究(ZGDH3试验)。2016年3月至2018年4月共筛选患者一千多例,纳入668例(多纳非尼334例,索拉非尼334例),90%有乙肝病史。研究结果显示,创新药物多纳非尼与索拉非尼相比,患者总生存显著延长(FAS集: 12.1个月 vs 10.3个月,HR=0.831;ITT人群:12.0个月 vs 10.1个月,HR=0.839)并且3级以上毒副作用明显小于对照药物索拉非尼。
成绩斐然:美国肿瘤年会(ASCO)进行大会报告轰动业界
该项重要研究经过ASCO大会的严格筛选,从全球6300多份投稿中脱颖而出,毕锋教授也代表整个中国研究团队于2020年5月29日在ASCO年会上进行了口头报告!发出了本次ASCO年会上重要的中国之声!报告次日的ASCO快报也以重要新闻刊载了毕锋教授的的照片和研究摘要。
毕锋主任作为一名党员,始终不忘学医初心,时刻牢记医学使命。这项研究的成功是肝癌临床研究的一个重要突破,因为在过去12年来,还没有一个单药能够超过国外的分子靶向药物索拉非尼。而毕锋同志带领的研究团队研发的新药做到了,这为中国的广大肿瘤患者带来了福音,这一突破性学术成果必将改写肝癌标准治疗的历史,具有深远的科学意义和重要的临床价值。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多纳非尼新药的成功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瘤科强大的科研团队分不开。八年磨一剑,一日亮锋芒!目前毕锋教授带领的这支国际一流的研究团队还有多项临床研究火热进行中,特别是多纳非尼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大型III期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已经入组完毕,结果可期。期待毕主任这支“王炸”科研团队给百姓及肿瘤患者带来更多新的希望和贡献!也能继续拼搏,为国人创造更多的惊喜!
作者:李林娟 成科 编辑:刘欢 来源:腹部肿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