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树,葱葱郁郁,闪着绿色的光芒;
五月的花,生机勃勃,浸润盛夏的希望;
五月的风,柔和温馨,吹来沃野的清香;
五月的雨,缠绵多情,挥洒丰收的印象。
月落晨起,朝朝暮暮,医务人员们战斗在抗击病魔的前线;
斗转星移,春去秋来,医务人员们呵护着脆弱的生命之花。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成的100周年,自1921年至2021年,党的百年历史征程,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华西医院胸外科党支部,一直以来,本着“党建”带动学科发展为基本思想,以“科学报国,服务人民”为己任,秉承“规范”与“创新”并重的发展理念,坚持学科交叉,临床与基础结合,以应用基础和临床研究提高学科学术水平为主导思想,以培养高质量人才为宗旨,以服务于临床病人为目标,促进校内和院内学科交叉,国际交流,形成了优势互补、团结合作的学科交叉氛围,有力地推动了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切实服务健康中国伟大战略。也确实在在胸外科党政班子的领导下,以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为宗旨,让所有科室的党员、青年骨干成为业务上的带头人,生活上的领头人,医院活动的热心人,服务社会的有心人。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硕果累累看胸外
华西医院胸外科创立于1954年,是国内最早建立的胸心血管外科专业之一,在我国著名胸外科专家杨振华教授带领下,坚持创新发展理念,不断强化自身实力,在医、教、研领域多点开花,收获了累累的硕果。在医疗方面: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疑难创新手术,如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机器人辅助食管癌根切除术、肺移植术等。继续优化胸外科ERAS的临床研究,进行医护一体化“快速肺康复”流程化管理,认真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和优质护理服务,致力于提高患者住院舒适度和满意度,改善患者就医体验。自2014年首届“菁英杯”全国胸外科青年医师手术技术大赛举办以来,至2019年,胸外科青年医师在六届比赛中共获得四个全国总冠军,且历届所有参赛医师无一旁落全国前三甲,获奖数量、质量均居全国之首,充分展现了华西胸外科青年医师的精湛技术和领先水平。在教学方面:开展PBL联合TBL教学,同时联合华西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共同推出MiniTutor智能腔镜培训与考核系统,通过大数据与神经网络分析制定的动态考核系统极大提高腔镜联系效率,大幅降低培养成本,促进微创技术深入基层,推动基层医疗发展,并受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及科技司长雷朝滋高度赞扬。同时胸外科作为我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的主要参与单位,是美国外科医师协会(ACS)在亚洲地区的首家认证教育机构,举办的全国胸腔镜手术培训课程获英国皇家外科学院(RCS)认证;目前胸外科在复旦大学全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中连续9年(2011-2019)排名第四(综合性医院中排名第一),2019年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排行榜中位列胸外科专业第三名。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华西胸外走过的60余载,见证了大家庭中每一个人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意志,为了创新创造而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几经更迭,历代胸外人秉持探索真知、求真务实的态度,在立足本职的创新创造中不断积累经验,而正是因为有每一份子“栉风沐雨,朝乾夕惕”的努力、拼搏、实干和奉献,才有今日华西胸外的“硕果累累”。
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四川大学王建国书记、李言荣校长以及华西医院刘伦旭副院长的陪同下观看我院MiniTutor团队自主研发的智能胸腔镜培训与考核系统样机演示
“白衣降时镇灾疫,清风指日净山河” ——家国危难有胸外
救危,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烙印。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之时,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英勇奋斗,是党的本色,也是篆刻于血脉中的强大基因。无论是烽火革命的峥嵘岁月,还是发展建设的和平年代,哪里有急难险重,哪里就有党组织坚强有力的支撑,哪里就有党员先锋带头的表率。唐山大地震、1998年特大洪水、抗击非典、汶川大地震、新冠疫情……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都是在党员冲锋陷阵的带领下,夺取了最终的胜利。在国家危难面前,作为医护人员的我们,责无旁贷地冲锋在救援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用扎实的医术筑起保护人民的坚实城墙。而作为救援队伍中“中流砥柱”的华西医院,在家国危难面前“从未缺席”。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
胸外科党支部在“5.12”汶川大地震、“4.20”芦山地震等抗震救灾工作中,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在院党委和医院的统筹安排下始终奋战在第一线,参与地震紧急医学救援和胸部外伤患者的救治工作,为地震医学救援顺利完成做出了突出贡献。胡杨医生更是在灾区前线救援过程中,受党员同志感染,受党旗感召,于“战地”“火线”入党。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肆虐,严重威胁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而武汉的疫情也牵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面对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华西医院全体上下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用行动积极诠释“若有‘战’,召必回”的精神态度,同时在胸外科,所有医护随时待命,准备迎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驰援抗疫一线。在这其中,还有一名接着一名不等召唤就自愿请命前往疫情第一战场的医护:95后护师邓雨,1月19日就调配至急诊科发热门诊支援,当时大家都很担心她,因为她毕竟是胸外科年龄较小的。但当这份工作安排给她时,她义无反顾的说到:保证完成任务,把累、苦都留给自己,将乐、安送给病人!胸外科护师周娴、朱英,尽管2人小孩都只有2、3岁,但在接到华西医院增援武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三支医疗队伍组建命令时,她们来不及与家人商量,当护士长问:“有困难没有?”,“没有困难”,“没有困难”,没有一丝丝犹豫,毅然决定冲向疫情最重的前线武汉!她们剪短了心爱的长发,她们强忍着防护服下的不便,她们咽下思念家人的泪水,只为盼病人好转、疫情散去、樱花再绽的武汉。这个世界天使真的存在,为了不曾谋面的患者,他们不顾自身安危,勇于担当,冲锋在最前线。其实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因有逆行者为我们负重前行,坚守使命,才换来武汉、中国的春暖花开。
胸外齐心,合力抗疫
“青山座座皆巍峨,壮心上下勇求索”——攻坚克难在胸外
世间术业有几何,至精首善为医者,医师,为了人民的健康,无论春夏秋冬、白昼黑夜,心中只有“解除病痛,救死扶伤”这个信念。在这个看似平凡的岗位上,医师们用自己的双手续写着生命的篇章。而在胸外科,有一类病人他们每天在接受煎熬的痛苦折磨,每一天,每一口呼吸,都感觉“窒息”,他们是来自天南海北的病人,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间质性肺炎、支气管扩张、尘肺等所致终末期肺病患者,有的患者走几步就喘,有的甚至24小时离不开氧气,如果不依靠呼吸机,他们甚至活不到下一秒。而肺移植是他们活下来的唯一希望。在脏器移植中,肺移植是难度最高的,对供受体的匹配要求最高,而且需要多个医院和多个学科的通力合作,因此在我国一直进展艰难。而华西医院在副院长刘伦旭教授的带领下,联合多学科成立肺移植中心,经过不断的攻坚克难,对团队和手术技术的不断打磨,早在2007年就成功开展了西部地区第一例同种异体序贯式双肺移植手术,同时华西医院也是西部地区最早开展肺移植的单位。目前华西医院肺移植中心由胸外科牵头,联合呼吸及危重症医学科、麻醉科、ICU、康复科、临床营养科等多学科团队组成。而这样的阵容在全国堪属一流。病者以命相托,医者唯有一心赴救。将肺移植到身体里,并且让它正常的工作就需要术前、术中、术后团队的配合。术前,对患者进行专业评估是否需要进行肺移植手术,并且由于肺源获得十分不易(一般肺源等待时间为3-6个月),准备做肺移植的患者一般要经历10天至两周详细的术前评估。术前评估检查有40多项,经过多学科团队综合评估后,认为适应症确切、能承受手术、康复前景良好的患者,才能躺上手术台。术中,手术方式的选择由许多因素影响,包括受体的疾病、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移植中心的经验以及供体的稀缺性等。而患者挺过手术关后,随之而来的是来势汹汹的并发症、免疫排斥以及感染等,这些也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很大的威胁。肺移植可以延长患者的寿命并可极大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后存活一年的病人更容易在移植术后存活3年或更长时间。有肺移植术后患者存活15年或25年并至今存活。
自2007年至今,不论是“千里送肺,华西医院全院大动员,‘隐身9年’肺移植小组重启,成功救治并顺利出院的于刚”,还是“ECMO支持下急诊抢救性肺移植救下的急性间质性肺炎患者”,抑或是“命如游丝,吸氧度日,最终在我院接受了肺移植的张强”,无数的终末期肺病的患者在华西医院得到了救治,同时,胸外科也犹如一座灯塔,给在病痛的黑暗里挣扎的患者一丝希望的曙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胸外科领域内需要挖掘和攻克的难点还很多,在更好解决患者病痛、更好服务于广大患者、更好促进基层医院胸外技术发展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梦在前方,路在脚下。自胜者强,自强者胜。胸外科全体正在为更高、更好、更强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由胸外科牵头,联合呼吸及危重症科、麻醉科、ICU、康复科、临床营养科等多学科团队组建的华西医院肺移植中心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服务百姓谈胸外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党团结带领人民,始终以百姓心为心,想群众所想,忧群众所忧,真心对群众负责,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作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医院——华西医院,始终坚定党委把方向、带队伍、聚人心、促发展的思想,创新医疗服务模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医疗服务新需求,将“便民”落实到患者就医中的每一个环节。而胸外党支部,作为院党委领导下的党支部,“妙手回春解疾患,一心为民守初心“,举全科之力,在胸外专业领域为百姓守健康,解疑惑。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对健康的需求和投入也越来越大。在我们身边经常能够看到:某某人行胸部CT体检,发现肺部结节,遂立即上网搜索,一个刺激的字眼——“肺癌”映入眼帘,然后开始担惊受怕,茶饭不思,感觉世界末日来临,惶惶不可终日。不可否认,随着低剂量螺旋CT的普及,以往单纯行胸部X光片检查而漏掉的肺结节逐步浮出水面,慢慢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在我们胸外科的门诊中就会出现如下情景:某患者经常光顾医生,看完这个医生,不放心,又换其他医生看,总希望能够切除结节,但内心又惧怕手术,严重影响了其生活和工作状态,也给家人带来了极大困扰,甚至有人因此患上了“焦虑或抑郁症”,需要接受心理治疗。为了解决这样的疑惑,以胸外科党支部车国卫书记为首的共产党员,开通“肺常放心”科普公众号,发表科普200多篇,主要是给广大群众提供关于肺结节相关的健康知识,人们群众想了解的一些注意事项、检查项目、随访观察等,为此,随访了很多患者,解决患者最关心的问题“随访难”,车国卫书记联合多科室MDT,进行了对肺结节早筛、诊治、随访流程的优化,对肺结节患者做了“肺结节全程管理”的方案,为广大肺结节患者谋福音,让患者于科室就诊更有安全感,解决他们所担心的问题。同时按照中国指南纳入高危人群筛查将漏检78.8%的肺癌,如按照40岁为高危人群在 女性漏检率仅1.45%,男性漏检率 2.74%,首次建设性地提出40岁以上的人群应该做低剂量螺旋CT进行肺癌筛查,并在我院的职工体检项目中增设。“心中有民、心能爱民”,胸外党支部自组建以来,秉持“始终为患者服务,始终为患者着想”的理念,真正站在患者的立场上说话办事,然在医疗诊疗服务中需要进行创新优化的地方还有许多,但我们仍会“不忘初心”,继续以实际行动践行承诺、认真履职,继续做好为患者服务的各项工作。
胸外科“肺常放心”公众号及丛书
“结对帮扶成效显,同心戮力共康荣 ”——对口帮扶话胸外
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湖南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时指出:“事实充分证明,精准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开发式扶贫方针是中国特色减贫道路的鲜明特征。”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坚持精准的科学方法、落实精准的工作要求,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胸外科党支部,在华西院党委的带领下,响应党的号召,贯彻落实党的“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的方针政策,用专业谱写“精准扶贫,对口帮扶”的医学新篇章。
自2017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甘孜州委州政府签订“构建精准医疗扶贫帮扶体系”合作协议,形成华西-甘孜健康扶贫总体思路。双方拟合力打造川西地区医疗中心,辐射周边18个县,最终实现“大病不出川,小病不出县”目的。而我科青年骨干党员林锋、袁勇、王文凭副主任医师,在甘孜州扶贫期间,指导甘孜州人民医院开展新技术两项:1)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2)胸腔镜下脓胸廓清术。该两项技术均属甘孜州首例,切实提高了甘孜州人民医院医疗技术、医疗水平,及患者就医体验。
胸外科党支部袁勇和王文凭副教授带领甘孜州人民医院胸外科团队充分利用胸腔镜微创技术,减少患者的手术创伤,缩短住院时间,使患者很快就能恢复到正常生活中。胸腔镜微创手术的最大优势就是减少手术创伤对患者的打击,并能达到和开胸手术同样的效果。传统食管癌切除术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通过开展腔镜微创手术及围手术期管理理念改进,对甘孜州患者实现了以下技术上的突破:食管癌患者术后第1天即可下床活动,以往的开放手术方式患者基本上5天才下床;疼痛分级管理,疼痛症状明显减轻;饮食管理,术后早期就恢复了正常饮食;对患者术后伤口进行优化管理,无手术并发症,患者顺利出院。改进了甘孜州人民医院医务人员对于患者围术期的管理理念,纠正了“治病治得好,看手术医生好不好”的错误观念。与此同时,结核性脓胸常常有严重的胸腔粘连及包裹性积液,在甘孜州地区发病率高。在以往甘孜州人民医院一般采用传统开胸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手术切口大,创伤重,术后恢复慢。林峰副教授指导的胸腔镜下脓胸廓清术的运用使患者避免了传统的开胸创伤,患者术后6小时后可正常饮食,同时对胸腔闭式引流管管径的优化,减轻患者的疼痛,而且切口较开胸手术美观,对患者后期生活影响小。新技术的引进,不仅仅是医务人员技术上的提高,更是对甘孜州广大就医患者带来莫大的福利,通过帮扶工作的开展,让患者对医生更有信任感,医患关系融洽,切实做好了对口支援医院的技术水平提升。
今后,胸外科党支部还将继续为甘孜州患者带来华西医院胸外科的先进医疗技术,服务甘孜州人民。更重要的是通过“师带徒”及每月一周的“定期帮扶”,进行专题讲座、教学查房、手术带教、病例讨论等全方位的业务帮带,提高当地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胸外科党支部陆续派出党员一批年轻的副主任医师开展技术创新与提高,与对口支援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和友谊,相互得益,互助互长。努力做到派出一支队伍、带好一所医院、服务一方群众、培训一批人才,并逐步形成一项制度,将这些先进医疗技术教给当地医务工作者服务更多的甘孜州患者,使他们在当地就能享有优质的医疗技术。
胸外科对口帮扶,走进甘孜州
风正潮平,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须奋鞭策马!百年风雨兼程铸就百年光辉历程。回望历史,中国共产党作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领路人,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百年华西,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下,坚守“为民”初心,续写医学传奇。而胸外党支部犹如与华西这颗大树息息相连的片片绿叶;犹如在华西这条百年奔腾的江河中激荡起的朵朵浪花;犹如在华西这幕广袤无垠的天空中点缀的点点繁星,正在用自己的努力发光发热。“百年接续,奋斗有我”,胸外党支部的每一位同志都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我们定会脚踏实地、实学实干、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让拼搏在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胸外党支部,和谐友爱,风雨同舟
作者:尚启新 编辑:史杰蔚 周亮 来源:胸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