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出发,老年医学中心副主任岳冀蓉教授,作为老年呼吸专家也在此队伍中。截止发稿日,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已在武汉湖北省人民医院东区重症病区工作了20天。岳冀蓉教授用语音的形式谈了谈自己这20天来在武汉工作和生活的感受,她说:
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我们华西人到这里,就是希望能帮助武汉人民战胜疫情,早日回归正常的生活。华西是一个团队在战斗,我是其中的一份子,一定会尽微薄之力,为武汉加油,为华西争光!
口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老年医学中心副主任 岳冀蓉
整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老年医学中心 胡雪
以下为她的口述
日常工作
华西医院第三批援鄂医疗队这次来了130个医护人员,整建制接手湖北省人民医院动员的两个重症病区,东院区5号楼的14楼和15楼。
我主要工作地点是是14楼的病区,重症科康焰主任作为领队担任主任,我担任执行主任。医疗队医生分成四个组,每个组2-3名,实行三班倒轮值。我每天工作是从早上8:00开始,一直持续到下午,回到住宿地通常是晚上7、8点左右,一天的工作忙碌紧张又充实。
上午 8:00
准时到达病房,开始晨交接班。整个交班流程完全按照华西医院规范进行,保证了我们在武汉的医疗质量与华西的同质性。
交班完毕,团队所有成员一起查看危重患者,按照三级医生查房制度,上级医生提出诊治要点,下级医生根据指示制定病人当日的治疗方案。
上午 9:00
进入隔离区查房,逐一查看收治患者,与华西医院查房无太大差异。唯一的区别是,我们不再分医疗组,而是查看病区内所有的病人。
如果遇到抢救危重病人,就会特别忙碌。比如,这些天都有患者行气管插管术,康焰主任、ICU的医生们、呼吸治疗师,都会一直在病房内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各项指标。我和其他非ICU专业的医生虽不能帮助他们插管、管理呼吸机,但要把其他病人给照管起来,下医嘱、心理疏导、安排检查、回顾病情……每一件事情都需要考虑周全。
下午 14:00
洗手、消毒,进餐。进餐时候我们不能说话,间距要在一米以上,安静的吃饭。
下午 15:00
要把上午查房的各项医嘱一一落实、完成。比如,一天当中,我们可能有10多个病人需要复查胸部CT、10多个病人复查核酸等等,就必须要检查是否完成。
下午 16:30
正式开始MDT多学科团队讨论。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每天我们会汇集华西所管的所有病人中的疑难重危患者病例集中讨论。
晚上 18:20
忙完一天的工作可以下班了,但此时已错过此前酒店班车,只好在医院吃完晚饭,并与夜班值班医生交接完毕之后,坐20:00的班车回酒店。
晚上 20:00
回到酒店,开始清洁、洗漱、整理。洗澡要花很长时间,然后又手洗衣服,一圈洗漱下来,我已经不想动了。
晚上 20:30
我前段时间重要的工作之一是汇总、管理、上报所在病区的病人信息报表,作为信息联络员,每天都要填写这个报表,新发病例、危重患者、病患总数、病患出院情况……表格虽然多且细琐,但我深知这是对临床工作的总结和监督,对应着全国疫情的每一个数字,丝毫不能马虎。随着工作不断推进和规范化,现在已由最初的7张表格精简到2张表格。前几天我将填表一事移交给病房的杨秀芳老师,以便腾出更多时间用于临床诊治患者身上。
老年医学在MDT团队中的作用
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里除了呼吸和重症的专家,还有很多其他学科的专家,包括心内科、肾脏内科、内分泌科、中西医结合科、风湿免疫科、神经内科、外科等等。
最开始,我觉得自己作为老年呼吸专业的医生来武汉,也许作用有限;没想到来了这里后我才发现,老年医学在这里非常需要、大有作为。
1
老年人衰弱评估,很重要
因为衰弱的老年人非常容易进展成为危重症患者,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需要呼吸支持或插管。
2
老年人自理能力(ADL)评估,很关键
在传染病房,需要隔离,没有家属和陪护,没有办法一对一照料。
一位老年人,大小便失禁,不能管理日常生活,我们刚进入病房的时候,发现他病床周围有很多吐痰的纸,造成了污染的风险。开始以为他是不讲卫生,后来经过评估,才发现他是生活不能自理。他没有办法自己吐痰,也没有办法自己吃饭。
如果能在老年人入院时对他进行ADL的评分,我们就可以准确判断,他是否能自己吃饭?是否能自己大小便?是否能自行下床梳洗?通过评估,能够帮我们工作人员快速识别患者的自理情况,并根据自理能力评分判断出的等级制定不同的护理计划以及实施。
对于不能吃饭的患者,我们会喂饭到口,并进行观察是否出现噎呛;
对于小便不能自理的患者,我们会帮助他穿戴尿不湿并且及时更换;
对于躺在床上不能吐痰的患者,我们会帮助他定时翻身、拍背、清理痰液,尽可能防止被感染。
3
老年人情绪管理,须关注
很多老年人因为疾病与家人分离,情绪非常焦虑。为此,我们在使用药物的同时也加入了心理治疗。这次我们团队带来了一位心理治疗师杨秀芳老师,她每天都会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战“疫”中的故事
这位老人笑着说,我要吃白味的豆腐乳
一位刘姓老婆婆感染了新冠肺炎,此外她还有类风湿关节炎,关节肿胀疼痛明显,导致胃口很差,情绪也很糟糕。经过MDT会诊后,调整治疗方案病情有所好转。
有天查房的时候,她对我们说“要吃豆腐乳,要吃蒸蛋”,听了这个话我们都觉得很高兴,因为这是病情好转的一个表现。正巧,当天的午饭(盒饭)就有蒸蛋,然后把我们从成都带去的豆腐乳一起给她送到病房去。当她看到豆腐乳和蒸蛋的时候,老人非常开心。
过了几天,当我再次查房的时候,这位老人俏皮地对我说,“你给我的豆腐乳太辣了,能不能换瓶白味的?”我一听就笑了,对她说“好的,婆婆,一定想办法满足你的心愿”。
目前,这个老人各项指标趋于正常,病情大为好转。她每一次看到我们都会说亲人来了,并且还让大家一定要小心,千万不要被感染。
这件事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疫情当前,我们医护与患者共同为着一个目标努力,从眼睛里流露出的关心、体贴之情都是最真挚的感情。
家人的支持,让我圆了儿时的英雄梦
我先生是移动通信工作者,在08年汶川大地震、13年芦山地震中都冲锋在前。在援鄂医疗队报名时,我征求他的意见,他仅思考了几秒钟就坚定的说“你作为一个老年呼吸专业的医生,在这场战役中责无旁贷,应该去”。
我的父母是从媒体的报道中得知我要去武汉的消息,原以为会责怪我没跟他们商量,没想到都很支持我。他们都是经历新中国成立的老年人,对我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现在国家有难,是你该回报国家的时候了,去吧,我们不需要你记挂,只需要每天报个平安就行”!
家人的支持让我觉得温暖和安心。其实,身为医生的自己更想去,因为我们这代人,儿时都有一个英雄的梦想,当医生后还有一份济世情怀,一直在等待一个机会。来武汉正是实现这个梦想、表达这份情怀的“最合适的时间和最恰当的选择”。我坚信,这场战役有这么好的家人、这么多的群众的支持和信任,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华西大家庭让我觉得尤其温暖
第三批医疗队一共130人,来自华西医院不同的科室,在医院里,我们相互不认识,在武汉,我们成为了一个团队。
每次从隔离病房出来时,隔离区外的同事都会说一句“辛苦了“,帮我们把饭加热,把水盛满。每每这时,我就特别深刻感到,因为这场疫情走到了一起,每个人相互关心、相互照顾,不分彼此。我们是一个战壕的战友,在这场战役中,我们一定要一个不少的胜利回家。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有信心。
华西必胜!武汉必胜!中国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