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
挂号
联系
我们
就诊
指南
常见
问题
返回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专家共识 | 老年人躯体功能受损防控干预中国专家共识 (2022) 2022.11.10

近日,由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发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老年医学中心主任吴锦晖教授牵头、李思远博士参与执笔的《老年人躯体功能受损防控干预中国专家共识(2022)》(简称共识),在中国老年医学权威期刊《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2年10月第41卷第10期发表。


躯体功能受损

 

功能受损普遍存在于老年人群中,具体包括功能下降、病损、失能、残障等。功能受损是内在能力(体力、脑力等)下降和外在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受个体、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具体表现为基本性/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躯体活动能力、情感和认知功能、社会参与、交流能力和适应能力等多维度能力下降。老年人躯体功能受损是指与増龄或慢性病等因素相关的肌力下降、移动及平衡能力减退、步态损害等功能改变。早期筛查、评估及诊断老年人功能状态,并给予及时的干预管理在预防老年人失能中起着重要作用,是预防和减慢失能发生、发展的主要措施。


本共识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编号:2018YFC2002100),历时四年,经过若干轮讨论、反馈形成。专家组基于循证方法学,以德尔菲法为指导,围绕躯体功能受损防控相关内容,检索近10年的相关国内外文献,进行文献质量评价,综合国内外老年人功能受损相关指南共识推荐意见,汇总相关证据。在国际共识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和中国老年人特征、以及项目的部分成果,制定本共识,供从事老年医学相关专业医务人员参考使用。

 

推荐1:老年人躯体功能受损患病率居高不下,预防、早期识别并加以科学干预有助于改善老年人的预后及生活质量。


推荐2:引起功能受损的危险因素较复杂,包括年龄、性别、慢性病合并情况、日常行为、心理、社会经济、婚姻、文化程度、家庭状况等众多因素。


推荐3:目前国内外尚缺乏老年人功能受损的专用评估量表,推荐结合患者不同的临床症状选择相应的评估量表,建议参考本项目组首次构建的适合我国老年人的FIST量表。


推荐4:老年人功能受损由多种生理及病理性因素导致,建议采用老年多学科团队综合管理模式,并定期对患者及干预从业人员进行相关健康知识宣教,以提高认识及干预技术水平。


推荐5:运动康复训练是延缓或逆转功能受损、改善患者疾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理想方式,主要包括抗阻训练、平衡训练、有氧运动训练、结构化训练等形式。


一次完整运动训练的组成应包括热身运动、强度运动、整理运动和拉伸运动(表1),老年人宜根据功能受损的程度,制定个体化的训练方案。

一份理想的运动训练计划应该能够满足运动者对健康和体适能的要求。运动处方的主要内容包括方式、强度、时间、频率和注意事项,还包括总量和进度等。

1   1次完整运动训练的组成

运动训练组成

运动内容

作用及功效

热身运动

510 min小到中等强度的心肺耐力和肌肉耐力活动

调节机体的生理机能,以适应强度运动的需要,降低发生损伤的风险

强度运动

2060 min有氧运动、抗阻运动,和/或竞技运动(有氧运动也可以分为多次运动累计 2060 min,但是每次运动不少于 10 min

运动训练的核心部分是改善肌肉力量、爆发力、步态、平衡、运动耐力、活动能力等表现的主要运动方式

整理运动

510 min小到中等强度的心肺耐力和肌肉耐力活动

使运动者心率和血压等生理指标逐步恢复到正常水平,同时消除机体在较大强度运动时肌肉产生的代谢产物

拉伸运动

在热身或整理活动之后进行至少10 min的拉伸活动

热身运动和整理运动不能替代拉伸运动,且拉伸运动一般在热身运动或整理运动后进行,或在热敷肌肉后进行


推荐6:理想的运动康复训练计划应该满足患者对健康和体适能的要求,运动处方的主要内容包括方式、强度、时间、频率和注意事项,还包括总量和进度等,具体方案的选择需依据老年功能受损患者的实际情况及耐受性进行调整。


推荐7:热身运动对于老年患者尤其重要,不仅可以降低肌肉、韧带、关节运动损伤风险,还可以增加运动的效能。

老年人在运动时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且一定要在运动前进行充分的热身,可以用慢跑、快走、做体操等来热身,身体略微出汗,心跳稍加快,约5~10 min即可。


推荐8: 抗阻训练是提高肌肉质量和力量的最有效方式,可以提高骨密度,降低老年人骨折及跌倒的风险,改善骨骼肌减少症和肌肉的功能状态,预防失能等发生。

建议每周进行2~3 d抗阻训练,从每天1~2组开始,逐渐增加到每天2~3组,每组8~12次主要肌群的锻炼。哑铃、弹力带等是老年人较好的抗阻运动方式。循证医学研究表明,70%~80%1RM(单次最大重复次数重量)强度的抗阻训练比轻度(<50%1RM)和中等(<70%1RM)强度的训练效果更佳(表2)。

2 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的强度

强度

有氧运动强度

抗阻运动相对强度

相对强度

绝对强度

%HRmax

%VO2max

RPE

MET

%1RM

最低

57

37

9

1.6

30

较低

5764

3745

1011

1.63.2

3050

中等

6476

4564

1213

3.24.8

5070

较大

7696

6491

1417

4.86.8

7085

最大

96

91

18

6.8

85

注:HRmax:最大心率,MET:能量代谢当量也称为梅脱,RPE:主观疲劳程度,VO2max:最大摄氧量,RM:最大重复次数重量


推荐9: 平衡训练及步态训练是预防跌倒的重要手段,是躯体功能受损干预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除单腿站立、脚跟站立、脚尖站立、瑜伽等方式外,太极、五禽戏、八段锦等中国传统健身方式也是较好的训练形式。

平衡训练包括太极锻炼、Otago运动、弹力带力量训练、光滑地面上的平衡锻炼及姿势控制训练等。平衡运动训练的目的是改善身体动态稳定性,保持良好的活动能力,建议每周1~7次均可,每次1~2组不同的动态或静态平衡练习。平衡运动宜作为进行正式有氧运动前的辅助锻炼,依据老年人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式,做好防护措施,避免造成意外损伤。


推荐10: 有氧运动训练可有效提高功能受损患者肌肉质量和运动耐力,中等强度持续训练(MICT)和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对于提高功能受损患者有氧运动能力及运动耐力具有较好效果(表2)。

跳舞、骑车、徒步、慢跑、游泳等均可作为有氧运动项目,具体方式依据患者偏好、可行性、认知和基础疾病等情况进行选择。有氧运动训练,建议前几周训练持续时间从每天5~10 min开始,逐渐增加至每天15~30 min,最终达到每天20~60 min,频率每周3~7 d。


推荐11: 包括抗阻、平衡和有氧等多组分结构化训练方式,较单一的、非结构化的训练模式干预效果更好,宜尽早开展,但具体结构化组合方式的选择需结合患者偏好、疾病状况及耐受性综合考虑。VIVIFRAIL多组分结构化运动训练模式是可供参考的典型案例。

VIVIFRAIL计划通过简易体能状况量表(SPPB)和步行速度测试评估老年人的功能能力水平(轻度、中度、重度受损),并依据老年人功能状态及跌倒风险量身定制个性化结构化训练方案。该计划训练指南(http://vivifrail.com)包括下肢(深蹲、腿举和伸膝)、上半身(坐式卧推)、平衡和步态训练(如半串联直线行走、单腿站立、跨步练习、小障碍行走等练习)。


推荐12: 以提高患者接受干预的依从性和持续性为目标的个性化干预方式是较为理想且易推广的训练方式。CAPABLE干预方式根据患者的功能状态、心理情绪、偏好和家庭环境等因素,实行个体化和全面的干预措施,可供参考。


推荐13PDAD及慢性心脑血管疾病等是导致老年人功能受损的常见原因,在排除运动禁忌后,都应进行适当运动训练。

PD患者的传统康复治疗的训练方法较多, 包括被动牵伸训练、肌肉力量训练、耐力训练、平衡功能训练和步态训练等。传统康复治疗、水疗以及结合现代科技的新型干预手段等干预措施均可改善PD患者功能受损状态。当传统的康复训练对PD患者效果欠佳时,人工智能、VR和机器人辅助康复训练可作为替代治疗或联合治疗。

AD患者的干预技术大多以认知功能训练为主,躯体功能训练为辅。两种训练相结合可提高出现躯体功能障碍AD患者的认知和躯体功能。


推荐14:除了牵伸训练、肌肉力量训练、耐力训练、平衡训练和步态训练等传统康复训练方式外,结合认知功能训练的“双任务”训练方式、功能性电刺激、人工智能、机器人及VR等新兴前沿康复训练干预技术也取得了较好的干预效果,是值得期待的干预方式。


推荐15:老年功能受损患者经老年多学科专家团队综合评估,排除相关风险及禁忌,依据实际状况选择适当的康复运动及相关干预方案,干预过程中需密切监测,适时调整,保证安全性。

循证医学证据表明,老年功能受损患者进行长期规律的运动训练可降低跌倒和跌倒诱发的损伤风险,改善肌肉力量、平衡性、身体功能和认知,且未增加死亡率、住院率及骨折及其他健康问题等风险。同样,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尽管心肌梗死的风险在运动时比休息状态下要高,但规律运动训练的老年人心肌梗死的总体风险显著低于不锻炼者。


参与本共识的全国专家有王建业(北京医院,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前任主委)、于普林(北京医院,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现任主委)、张存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候任主委)、奚桓(北京医院,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师协会老年医学医师分会会长)、崔华(解放军总医院,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毛拥军(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吴剑卿(江苏省人民医院)、吴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陈峥(北京老年医院)、高学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金哲(北京老年医院)、康琳(北京协和医院)、马丽娜(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汤哲(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倪秀石(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宋岳涛(北京老年医院老年健康和医养结合研究室)等。

参与本共识的华西医院老年医学中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组成员(按姓氏拼音顺序排列):代水平、李思远、刘龚翔、刘颖、莫莉、宋娟、田方圆(临床药学部)、杨茗、张绍敏。


作者:付宏君 李思远 编辑:吴锦晖 来源:老年医学中心/干部医疗科
基本信息填写
您的姓名: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
问题类型:

select…

  • 内容无法访问
  • 信息不更新
  • 内容不准确
  • 错别字
  • 图片不准确
  • 其他
问题页面网址:
问题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