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视光学专业介绍
1. 专业概述
1997年,本校以培养高素质高层次的眼视光学人才为目标,在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和中美眼视光学人才资源计划(CORD)资助下,报经教育部、卫生部备案批准,开始招收眼视光学全日制大专生;2000年,在医学技术目录下以眼视光学方向开始招收四年制理学本科生,该“四年制”培养模式为国内首创;2003年,受卫生部规划司和教育部高教司委托,牵头完成了“眼视光学岗位分析和人力资源的需求”课题;2013年,正式成立眼视光学系。
四川大学眼视光学专业的发展依托实力强劲的华西医院眼科和视光中心,有许多国内著名眼科、视光学专家在此从医执教,多名骨干教师拥有美国、加拿大和我国香港学习交流的经历。本专业拥有国际上先进的眼视光学科研、教学、实验和临床设备,为眼视光学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利的保障。经过二十余年的教学实践,我校已建立起一套覆盖从本科教育到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培养、博士后流动站、毕业后教育的完整眼视光学教学培养体系。以此为基础的专业办学模式,为国家和社会提供了可供借鉴和复制的眼视光四年制理学模式,同时也为国内输送了大批优秀的视光师及眼视光学师资力量。作为国内首创的“理学四年制”眼视光学培养模式,专业获得了社会和国家的认可。
2. 培养特色
眼视光学专业借鉴国外眼视光学教育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培养具有深厚人文底蕴、扎实的基础医学和专业理论知识、熟练的临床技能、宽广的国际视野和强烈的创业创新意识,能够从事眼睛和视觉保健和视觉科学研究的眼视光师。
专业坚持采用“精英式-小班化”教学,专业生师比4:1,拥有教育部眼视光医学专业教指委委员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5人。本科教学采用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大力推进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基于团队的学习(TBL)等教学法。开设核心课程13门:眼视光学应用光学基础、生理光学、视光学原理与方法、公共卫生眼视光学、低视力、配镜学、眼视光特殊检查诊断学、眼病学、接触镜学、眼视光器械学、专业英语、眼镜光学、眼球运动障碍及双眼视。建设1门国家级平台在线慕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开设校外专家实践课程6-8门/年,校内校外有机融合。优质小班化课程门数占全部专业总课程数53.3%,全部课程非标准化答案考试覆盖。于2008年起率先全面实施全过程考核和形成性评价,推行非标准答案考试,注重过程考核。课程教学之外,专业注重培养学生技能操作和理论转化,有针对各年级、不同对象的操作实践培训,并常年组织本科生参与社会实践。同时,专业科研资源丰富,在校学生多次在校级、省级创新创业实践类比赛中获奖。
本专业与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地区等多所著名的视光学院建立了教学和科研合作关系,同时也与世界视光学协会、国际眼睛保健教育协会、国际隐形眼镜教育者协会、国际角膜塑形镜协会、国际视觉发育视光师协会等多个国际视光学学术组织或机构建立联系,还得到了许多国际视光学产品的大公司,如强生、蔡司、博士伦、欧几里德等公司的大力支持。目前与三所境外视光院校(美国加州西部健康与科技大学眼视光学院、美国太平洋大学眼科视光学院、香港理工大学)签订了实习协议,每年选派10名本科生出国、出境交流实习。
3. 发展前景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去到各级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医学院校、眼镜公司、眼视光学器械研究部门担任眼视光师和承担眼视光学教学、科研等工作。办学至今,我校眼视光学专业毕业生年就业率均为100%。近3年的毕业生签约情况显示,44.44%去到公立医院,31.48%去到私立医院及公司,20.37%继续深造,5.56%选择自主创业。其中境外深造的院校有曼彻斯特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蒙纳士大学、香港理工大学。
我校眼视光学专业毕业生已成长为学科/行业中坚力量,其中包括视光中心主任、眼视光国际企业西南片区高管等,就业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评价极高。
4. 专业负责人
——刘陇黔
个人简介: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眼视光学系主任兼眼科副主任,四川大学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研究室主任,香港理工大学视光学院客座教授。美国新英格兰视光学院、伯克利大学视光学院访问学者。四川大学视光学教育和四川省视光学学科的创始人。从事小儿眼科及视光学临床工作多年。
学术任职:现任中华眼科学会视光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委员兼斜视与小儿眼科专委会委员,四川省眼视光学会会长,四川省医师协会眼科分会会长,四川省医学会眼科专委员前任主任委员兼视光学组组长,四川省预防医学会眼视觉保健分会主任委员,四川省医促会眼视觉保健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眼镜行业/中国眼镜科技杂志高级视光学专家顾问,国际隐形眼镜教育者协会资深会员, COVD(视觉发育视光师协会)中国第一个学术资深会员,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卫生健康首席专家。《中华眼科杂志》、《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Optometry and Vision Science》中文版等杂志编委。
科研/学术成果:目前发表论著200余篇,主持科技部重大专项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CMB等国际合作项目多项,主持或主研省部级科研项目15项,主编或参编专著及教材20本,专利授权及受理5项,于2019年获四川省医学科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