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焦心娃儿叛逆?华西心理专家说,不叛逆的娃儿家长才更要警惕!

心理卫生中心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2022年10月24日 11:32

大家还记得去年云南那群亚洲象集体出门自由行的新闻不?本来群象们一直都是一路走的,但突然有天,一头小象退出群聊开始单独行动,逛吃逛吃,想耍就耍,想睡就睡……

图片


对于小象的这种行为,专家的解释是,这头小象并不是真资格的离群了,而是跟人一样,到了青春叛逆期!

图片


看到这里,好多人的嘴角是不是不自觉上扬了,

那华西伊万心理医生想问哈笑兮了且当了父母的朋友——为啥子叛逆期发生在自己娃儿身上,你们就变成了担心、焦虑、烦躁、暴躁呢?


“娃儿天到晚非歪,说话搡天搡地的,现在就这个鬼样子,以后走上社会还得了?!”

“以前那么乖的娃儿,现在不好生学习,追星、贪耍,好像还早恋了,完了完了!

“医生你不晓得,我们娃儿叛逆起来,真嘞只想每天仗一顿!”

……


其实,孩子突然到来的叛逆,家长们完全不用那么担心和焦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张霓、邱昌建两位医生要告诉大家,叛逆的出现对孩子来说是件好事,表示他们在长大。反而是家长们对叛逆的长期错误认识,该好好重新学习一下了!

 

 

图片

早恋、不想学习、追星、跟家长唱反调、不听话、爱顶嘴、自以为是……这些孩子在青春期叛逆的表现,随便哪一样都能让家长们架势摆脑壳,更不用说有的娃儿叛逆起来还是这些表现的集合。所以一说起叛逆,多数家长都会认为这是麻烦、难处理的坏事

但华西心理医生要告诉家长们,孩子突然出现叛逆,真的是件好事。


 01

叛逆是件好事 证明孩子在长大







家长们都很关注孩子身体、智力方面的成长,往往忽略了他们内心的成长,而叛逆正是孩子们从内心需求自我成长的表现,同时也是正在长大的一个标志。

从人的个体角度来看,进入青少年时期时,体内会大量分泌各种激素,如生长激素、性激素等,由于其分泌过快,使得孩子的外表与心理发生改变,随之作为独立个体的自主意识增强,进而对外界开始形成独有的看法。

这个时候,叛逆心理和行为的产生,就是源于青少年的一种心理倾向——强烈的成人感。他们希望自己能像成年人一样得到他人尊重,像成年人一样做出决定,最终成为一名“成年人”。而在此过程中,就会出现不认同父母观点、挑战权威甚至盲目模仿等情况。 


图片


 02

叛逆是件好事 证明孩子思维能力在提升







叛逆的孩子一般还有让家长抓狂的两个特点,就是爱顶嘴和唱反调,你说一句他可以还十句,你喊往东他偏要往西。

家长们火冒三丈的同时,也可以换个角度想想,这不是正好说明了他们在锻炼思维能力吗?顶嘴就是孩子们在“思辨”,唱反调也有可能是在“求异”。因为逆反心理反而会出现好奇心(你说我不懂?),从而产生求知的动力(我偏要比你更懂!),如果好生引导,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03

叛逆是件好事 促使孩子建立自我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也称为自我认同,是心理学中人格理论的一个专业术语,简单来说,就是把青少年“众多的人格”统一起来,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人格,而这个人格是受到自我认同的,建立自我同一性对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

孩子从儿童进入青春期后,个体意识分化为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并达到统一,为此要么努力改变现实自我,使之与理想的自我一致;要么修正、改变理想的自我,使之符合现实的自我。如果在此过程中,没有达到两者的统一,建立自我同一性失败,可能导致自我同一性的混乱,甚至会妨碍人格的正常发展。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青春期叛逆的孩子虽然有一些不符合大人喜好的语言和举动,但也是他们探索自我的一种方式,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我同一性,顺利地进入成人期。


叛逆并不等于坏事,根据叛逆的性质和程度不同, 父母需要有客观而清醒的认识,多数时候叛逆是孩子真正自我成长的开始。



图片

很多人都以为叛逆这件事一般只在青春期才会出现,在其他年龄段出现叛逆的行为就容易被家长们归为“不乖”“不听招呼”“学坏了”的行列。事实上,叛逆并不是青春期独有,光是0~18岁可能就有三个阶段的叛逆。

图片


第一阶段

在1.5~3岁左右。很多年轻的妈妈应该听说过“Terrible 2”,用来形容这个年龄段的娃儿突然就有了脾气,让父母难以接受,还有点抓狂,比如喊他不要去摸插线板,偏要去摸,喊他不准乱丢东西,偏偏逮到啥子都敢甩……

其实这就是很多人的第一个叛逆期,是自我意识开始出现的结果。不过因为每个娃儿不一样,也有天使宝宝莫得那么明显的“叛逆”,家长就没有那么明显的感受。


第二阶段

在7~9岁左右。这个时段的孩子在身心发展的基础上开始认字、学习,在学校中接触到更多的人,社交行为更加凸显,自我意识就更强,会出现做事拖拉、不想学习、争辩、顶嘴、不愿意和大人分享小秘密等情况。


第三阶段

在12~18岁青春期阶段,就开启了家长脑壳最痛的青春期叛逆之路。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现在的孩子家庭条件好,长见识的机会多,通过网络接触花花世界的时间较早,有早熟孩子的从10岁起就步入了青春期,叛逆也就自然可能会提前。


叛逆不是青春期独有,有的人甚至在三四十岁才开始叛逆,这除了跟个人自我成长和人格发展有关系,还与家庭环境、经历等有关系。家长们不要轻易把孩子脾气、性格变化归于“变坏”“学坏”,要理性分析和思考。



图片

我们医生随时都听得到父母在吐槽——叛逆的娃儿真的太怄人了,要是没有叛逆期该多好!

华西心理医生要在这里认真严肃地告诉所有家长,比起有叛逆期的娃儿,没有叛逆期的孩子才更该让人担心。

如果有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从来没有叛逆过,要么是忽略了孩子的一些叛逆隐形表现,要么就是你的孩子叛逆期还没到。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我们也见过考上名校的大学生突然决定要退学的,父母安排好出国留学的孩子却某天中断与家里联系的,也有一直以来品学兼优的乖娃娃在脱离家庭后判若两人的,还有三四十岁才出现叛逆的中年人……

其实,这些滞后叛逆或二次叛逆的出现,有可能跟他们在该叛逆的时候没叛逆、没足够叛逆有关。


再举个例子,之前我们讲了建立自我同一性的重要性,但有部分孩子由于家庭保护得太好,自己过于听话,出现了【同一性早闭】,具体表现为非常听话、不惹事、不叛逆。这样的乖娃娃由于没有建立对自己的认同,容易缺乏主见、丧失目标,在以后遇到压力和变化时,可能会选择逃避,受挫能力也比较差。

 

叛逆不会不到,可能早到,可能晚到,但晚到给孩子和家庭带来的不良后果,比青春期叛逆大多了。

图片



图片

2岁的叛逆能忍,12岁的叛逆难扛。

做父母最怄人的时刻,就是孩子到了青春期,努力想要适应孩子成长的变化,可是常常热脸贴冷屁股、白眼翻上天。

那么到底该咋个和青春期叛逆的娃儿相处和交流,和他们一起度过这段时间,一起在叛逆中成长呢?来看看下面3点。

 01

 理解叛逆

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特点 

看完上面的内容,大家都晓得叛逆对孩子的成长有帮助的,那么除此之外,家长们还应该要了解青春期这一阶段的孩子有哪些特点,这样才能理解他们的叛逆行为。

青春期的孩子自主意识强,有着独立、批判的思维,容易公开反抗父母、老师等的权威,这一时期的孩子已经不像儿童一样容易被管住,如果此时因为方式方法不对发生矛盾,反而会激发他们的逆反心理,让矛盾加剧,让叛逆升级。

所以对家长来说,重要的是调整应对态度,不把叛逆等同于不听话、不配合,更不等同于对自己威严的挑战,而是肯定叛逆的积极作用,肯定孩子思辨、探索的能力。对了,还有部分孩子的叛逆或许是在寻求家长的关注,家长们也可以考虑是不是最近对孩子的陪伴和关心不够。


 02

 孩子真的长大了

 父母不再是YYDS! 

在没有完成自我认同的人中,多数都拥有强势且独断的家长,这部分家长认为自己是父母,就应该要主导孩子的一切,从吃穿住行到学习再到社交,都该父母说了算,随时把“我吃过的盐比你走过的路多” “都是为你好”挂在嘴边。

如果有这样的父母,华西医生在这里拜托你们,随着孩子不断长大,你们真的要学会及时调整自己的角色,学会放手,应该从起主导作用的教养者转变成非主导地位的陪伴者。

看清楚哦,这个是以亲情为基础的陪伴,就意味着是一种平等关系,也就是说,孩子的意见你要听,也要尊重,做决定的时候要与孩子商量,要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而不是家长的附属。


 03

 叛逆有度

 家长要及时干预过度叛逆 

虽然前面我们一直在说叛逆的好话,但叛逆并不全都是对的,更不意味着家长就可以放任自流。

比如当孩子的叛逆行为已经出现严重越线甚至违法情况时(如涉黄、涉赌、涉毒),家长要坚持原则和底线,必须及时制止及干预,有的孩子的叛逆行为表现出明显的心理问题,家长们也要正视,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04

 父母真的该“断奶” 

在我们心理咨询门诊上,医生们感受更多的是,家长的问题往往比孩子更严重。面对叛逆期的青春期孩子,部分家长很难接受孩子已经长大,脱离自己掌控了,所以会过度干预,反而让矛盾更激化,所以家长们,在这个时候就该考虑自己是不是也该“断奶”了。

 






从代际关系来讲,

其实孩子都被父母用整整「落后」一代人的标准教育长大。

今天的他们,

就是昨天的我们,

所以且行且珍惜,且处且谅解吧。

 

图片

 

 



参考文献 

艾森克,(英)基恩 著,高定国 等译.认知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本文作者 

图片
图片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2017级八年制王昊翔、王近宇、蒲熙承三位同学对本文有贡献


推荐阅读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