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日,以“医理融合,探源拓新”为主题,我院第十期“未来医学+”创新公开课在厚德楼多功能厅举行,来自全院以及学校的500余名师生参加。“未来医学+”创新公开课自2021年3月开设以来已累计举办十期,邀请20位来自生物医学工程、材料科学、考古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通过分享自身丰富的经历、深厚的实践积累与前沿的研究成果,启迪医学生开拓思维,进行跨学科的深度思考与探索性研究,覆盖校内外听众逾6000人次。
在第十期“未来医学+”创新公开课上,我院何家源研究员以《神经接口技术及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为题,介绍了神经接口在运动功能恢复、假肢控制和语言恢复中的实际应用,并展示了基于ECoG的脑胶质瘤边界检测成果,为医学与工程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新启示。
美国芝加哥大学龙漫远教授以《基因功能创新是一个普遍的演化过程——在理解人类遗传疾病起源中的作用》为题,揭示了新基因迅速形成的机制,并以丰富的数据和实例打破传统遗传学固有认知,拓宽了精准医疗的研究视野。
随后,疾病系统遗传研究院名誉院长程惊秋教授与龙漫远教授围绕“进化与演化”这一主题进行对话交流。
“未来医学+”创新公开课系列课程立足华西医学学科特色,系统构建医工、医理、医文交叉融合生态,聚焦量子信息、脑机接口、基因演化、深地医学等前沿领域,也以三星堆考古为引展开医学人文对话。
“未来医学+”不仅是一门跨学科课程,更是一堂大思政课,在课程内容的创新探索中贯穿家国情怀的价值引领。课程的成功举办也促进了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间的深度合作,为推动医学教育改革和科技成果转化搭建了平台。“未来医学+”创新公开课将持续邀请多学科多专业背景领域的专家学者,通过互动交流,推动学科交叉、激发创新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