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代谢组学与药源性肝损伤研究室 Laboratory of Metabolomics and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作者:科研基地科编辑:科研基地科来源:科技部2021.09.14

研究方向:

1)核受体调节代谢性肝损伤的机制研究;

2) 肠道菌群在药物毒性以及重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3) 内源性活性物质对重大疾病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

4)作用核受体小分子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与研发。

科室简介:

    综合运用分子生物学、代谢组学与动物模型方法,围绕肝病等重大疾病,研究胆汁酸、多胺等内源活性物质调控疾病的分子机制,解析核受体如PPARαFXR在重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探索药物作用的新靶标;关注药效明确的中药活性成分,探索其作用靶标与作用机制,并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修饰,预期从中药或天然药物中发现新的药物分子。

科室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十余项科研项目,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团队成员包括1名助理研究员、1名博士后、1名科研助理、1名助理实验师,5名在读博士研究生和3名在读硕士研究生,具有开展代谢组学、毒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方向的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

研究人员、研究方向简介

1)主任:李飞

华西临床医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博士、美国NIH博士后,2014-2016年担任美国FDA研究员,入选国家四青人才、天府峨眉计划专家等。主要从事功能代谢组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等学术期刊上。荣获美国NIH优秀研究奖、中国药理学会-施维雅青年药理学家奖和中国药学会-赛诺菲青年生物药物奖。

2)研究人员

赵旻,助理研究员

研究方向:

1)天然活性小分子的分离、修饰及作用机制研究;

2)靶向小分子药物设计、合成及药理药效评价。

王春燕,助理实验师

研究方向:

1代谢组学方法开发与数据分析;

2)小分子药物与靶点分子对接。

程燕,助理实验师

研究方向:

1)天然产物活性筛选;

2)药物的ADMET研究。

赵琦,博士后

研究方向:

1)传统中药活性成分保护胆汁淤积;

2)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机制以及治疗研究;

3)肠道菌群影响肝脏损伤研究。

三、特色平台/设备

科室拥有总面积约500平方米的独立实验区域,可开展代谢组学、宏基因组学、小鼠疾病模型构建、菌群移植等相关研究;依托质谱平台Thermo Q-Exactive plusOrbitrap Exploris 480等高分辨质谱仪,建立了靶向与非靶向代谢组学平台、药物ADMET研究平台;基于Shimadzu LC-20AP制备液相色谱仪和LC-40超高效液相色谱仪,构建了小分子化合物的结构修饰与纯化平台,以及药物的定量分析平台。


位置:成都市高新区新川路2222号成都前沿医学中心D5B栋 514-515

联系方式:028-61527070, Lmdili@wchsc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