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室介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成立于1992年5月12日,目前已成为拥有8个重症救治病区,一个呼吸支持与治疗中心,20余个亚专业医疗组的重症监测、治疗和护理中心。科室开放床位220张,医护技人员700余人。是一个以多院区、多病区、多学科协作运行的新型科室。拥有优秀的医疗、护理、呼吸治疗师团队,完备的临床科研、教学体系,国际一流的脏器功能监测与支持设备,年收治重症患者逾万人。承担学校本科、8年制学生及研究生课堂及临床实践教学,是国内规模最大、亚专业最齐全的重症医学临床和教学基地。为首批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国家重症医学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四川省急危重症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四川省重症质量控制中心、呼吸治疗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及四川省ICU专科护士培训基地。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中华医学会、省卫生厅、省科技厅项目等20余项,申请专利30余项。发表核心以上期刊论文300余篇,其中SCI论文30余篇。获6项国家和四川省科技大奖,1项亚洲医院管理金奖。自2015年起在复旦大学最佳医院排行榜专科类(重症医学)连续位列全国第四。
二、学科联盟介绍
1、联盟成立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学科联盟”于2018年6月正式向医院申请并获批组建,2018年12月28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学科联盟正式成立,同期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与智康科技联合开发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专科联盟远程信息系统上线运行。2019年5月14日,随着绵阳中心医院对梓潼人民医院查房测试,代表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绵阳分中心-联盟成员单位的联盟三级架构的落地。
截止2019年10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学科联盟分中心19个,会员单位76家,覆盖四川全省及云南、贵州、重庆、广西、山西、新疆等地。
2、联盟特色
(1) 医疗、教学、科研、管理资源共享
双方通过签署合作协议,以远程医疗与教学为基础,整合优势医疗教学研究资源,进行医、教、研、管等方面的协作,为联盟成员单位重症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整体快速提升学科联盟的医疗、教学、管理及科研水平。通过远程查房、远程会诊、远程监测及现场指导查房等多模式在线在位服务;通过远程疑难病例讨论、教学读片会、晨课、影像读片、住院医师课、华西重症大讲堂等多中教学形式培养联盟单位医护技人员的专业理论水平,将全方位立体化的华西医院的重症医学人才培训体系优质资源服务全联盟;为联盟成员单位提供进修、培训的绿色通道;通过重症医学学科联盟城市行、联盟分中心学术沙龙等形式,为各分中心地区重症医学发展提供学术支持。通过四川省急危重症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开展临床数据库共建、共享指导,开展真实世界研究、流行病学调查、随机对照试验等科研项目,推动联盟单位的临床研究水平持续提升。我院为联盟成员单位学科,包括ICU基础建设、设备配置、团队搭建等,提供咨询建议,以四川省重症医学质量控制中心为依托,通过质控监测网络平台为联盟成员单位提供持续的重症医学质量控制与持续改善服务。
(2) 基于信息化的在线在位工作运作
华西医院重症学科联盟的运作模式是“在线为主,辅以在位”。日常的教学、查房、会诊等工作在线指导,能够即时、有效,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服务患者。复杂、疑难的问题由学科主任定期赴成员单位科室现场讨论处理。一位学科主任持续服务1-2家医院,保持合作的稳固性和持续性。
(3) 专职人员管理,减少沟通障碍
自联盟成立以来,设立联盟管理员一名,负责平时微信群的管理、直播课程表的安排及发布、远程医疗教学服务质控、联盟日常诊疗、学术问题的收集解答以及远程会诊、查房的预约等。
随着远程教学的常态化运行,2019年4月23日为70多家联盟会员单位免费开放远程系统账号,使联盟医院能够实时享受同质化培训,华西医院会将国内外优秀的学术交流资源同步联盟医院,使医生足不出科涨知识。
2019年5月16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为71家联盟会员单位进行远程系统操作培训,为大家解决在使用过程中的出现的技术问题。
每周、每天管理员会把课程表提前发到学科联盟群及远程系统上,方便大家协调时间及准备。
3、培训项目
自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重症学科联盟严格按照日常学术活动安排表开展远程直播课程。课程包括疑难病案讨论、教学读片会、护理周课、呼吸治疗室师规培课程、重症医学等。截止2019年10月底常态化开展直播教学291次,。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日常学术活动 |
|
|||
星期 |
时间 |
内容 |
对象 |
|
星期一 |
16:40-18:00 |
教学病案讨论 |
公开 |
|
星期二 |
07:15-07:50 |
疑难病案讨论 |
内部 |
|
08:10-09:00 |
阅片指导 |
公开 |
|
|
18:30-20:00 |
护理培训 |
公开 |
|
|
星期三 |
08:15-09;30 |
ICU例会 |
内部 |
|
14:30-16:00 |
科研例会 |
内部 |
|
|
19:00-20:30 |
机械通气选修课 |
公开 |
|
|
星期四 |
7:15-7:45 |
住院医师晨课 |
内部 |
|
19:00-20:30 |
住院医师晚课 |
公开 |
|
|
临时 |
远程查房/会诊 |
预约 |
|
|
华西行学术活动 |
公开 |
|
||
国内外著名专家华西交流 |
公开 |
|
||
备注:公开是指对联盟医院开放直播权限;内部是指对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SICU、GICU、上锦ICU、温江ICU开放直播权限。 |
|
|||
|
u 实施效果
从远程直播课程规范实施以来,联盟单位反馈了很多听课现场的照片及科室老师微信群讨论的截屏,充分证实华西重症学科学科联盟利医院利社会的医联体建设,告别跑马圈地时代,践行使命,真正干实事!
4、远程查房、会诊流程
经过近5个月的摸索,已经形成一套相较完善的远程会诊和协作查房流程。
5、科研合作
(1) 真实世界研究
2017年5月20日下午,重症领域真实世界联盟成立暨右美托咪定安全性有效性研究启动会在成都隆重召开。联盟的成立旨在通过本联盟的研究,提高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研究质量,提高国际学术交流话语权,帮助重症临床医师更好的设计和实践临床研究,提高临床科研参与度和积极性,推动以患者为中心的早期书舒适化理念、构建以重症医学为平台的多学科协助大数据平台,改善ICU镇静镇痛诊疗思路,建立早期舒适化镇静镇痛、谵妄评估体系、确保患者安全,提升ICU中青年医生的临床科研能力、给予青年医生更多研究机会。
(2) 四川省急危重症临床研究中心成立
2019年10月30日来自四川省各地共43家医院的80余名急危重症同行共聚蓉城,共同见证四川省两个重量级的急危重症项目的启动:四川省急危重症临床研究中心和华西急危重症诊疗中心(基于信息网络)。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可填补此领域的空白,实现缩短急性胸痛、卒中、创伤、中毒等急危重症患者诊疗时间,降低诊疗费用;进一步缩短重症患者住院时间,降低重症患者住院费用;强化急危重症后备人才的培养与提升,建立适合于本区域的人才培训体系,节省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培训能力提升投入的目标。随着两个项目的启动和推进,能逐步提升四川地区各级医疗机构的急危重症救治水平和服务能力,建立基于信息网络的示范推广平台,进而将经验成果依托华西远程医学网络平台推广到全国2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633家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
三、专家团队介绍
|
康焰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四川省卫生计生领军人才、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四川省卫生厅学术技术带头人。现任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病理生理暨危重病医学会常委。四川省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师协会重症医师专科委员会主任委员、四川省重症医学质量控制中心主任。曾获“亚洲医院管理金奖”、“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在统计源及核心以上期刊上共发表论文逾百篇。 |
|
金晓东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兼党支部书记,外科ICU病区主任、主力参加了5.12汶川地震伤员救治工作,担任6.5成都公交车事件伤员医疗救治小组组长,受国家卫健委直接委派参与了彝良地震、尼泊尔地震、九寨沟地震、江苏昆山爆炸、云南昆明暴恐等事件的应急医疗救治工作。任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委员、四川省医学会重症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WHO中国国际医疗救援队副队长等。荣获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医师奖、成都市青年岗位能手等称号。 |
|
谢筱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从事重症医学20多年,先后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日本东北大学附属医院工作,2008年人才引进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工作至今;发表SCI多篇;主持多项纵向课题,国家重大项目1项。中华医学会卒中分会重症脑血管病专委会常委、国家卫计委脑防委重症脑血管病专委会常委、中国医师学会神经重症专委会委员、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协作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四川肿瘤重症专委会副主委、四川医师学会重症医师分会专委会委员、四川省医学会重症分会专委会委员等。 |
|
张中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ICU 主任医师/副主任、(博士)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学分会器官移植围手术期管理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分会移植感染管理专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移植管理专委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感染及脓毒症休克专委会青年委员、四川省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分会常委秘书长、四川省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委员、四川省临床营养质量控制中心专家组成员、西部医学编委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编委。 |
|
廖雪莲四川大学华西医院ICU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研究方向为重症感染与免疫,发表论文三十余篇,SCI收录论文十余篇;摘要曾被美国及欧洲重症医学年会收录并进行口头发言;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四川省卫计委课题一项,恒瑞基金重点课题一项,横向课题两项。重症医学年鉴编委,参与编写专著5本。 2015年赴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做临床访问学者,多次承担国际学术会议翻译任务。曾获中国危重病医学大会AKI及重症血液净化知识总决赛冠军,全国第二届“精彩芬呈”病例讨论大赛及全国脓毒症知识大赛总决赛亚军。曾获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科主任奖、优秀工作者、先进个人称号。 |
|
邓一芸四川大学华西医院ICU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1999年至今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工作。在综合ICU负责科室教学事务,模拟教学中心筹建者及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危重症循环监测及液体治疗,血液保护与输血。特长英语,在历届全国年会及其他学术会议上担任包括同声传译的翻译工作。在各级各类杂志发表文章数篇,主编人卫教材,参编数本学术专著。主持省市级科研课题数项。重症5C培训及IMPROVE培训教师。德国亚琛uniclinic医院访问学者。四川省重症医学会及医师协会青年委员,四川省医促会重症医学分会委员。 |
|
王 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ICU 副主任医师(博士)、 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第一、二届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呼吸治疗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体外生命支持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四川省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
|
尹万红重症医学博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2005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攻读麻醉学硕士、重症医学博士学历学位;2016年赴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中心Barnes’s 医院麻醉与重症医学科访问学习半年。 主要研究方向:脏器功能保护、重症超声及可视化诊疗、血流动力学治疗。擅长复杂疑难重症患者诊治、多发创伤重症救治及应用可视化技术推动规范化治疗、复杂休克的精细管理等。 已发表医学论文30余篇,副主编《重症超声》,参编《临床重症医学教程》等专著5部;牵头编写《重症超声临床应用技术规范》,并参编《重症血流动力学治疗-北京共识》、《中国重症超声专家共识》、《重症右心功能管理专家共识》、《中国心脏重症镇静镇痛专家共识》等;主持科技厅重点项目一项,多中心临床研究二项,完成单中心临床研究二项。 |
|
陈 霞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1994~2007年在北京阜外医院心脏外科ICU工作,2007~至今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工作,2007~2013胸外ICU医疗组长,2014~2018在RICU任医疗组长。曾在美国Columbus Children’s Hospital作访问学者进修学习。专业特长:心血管重症及呼吸重症。各级各类杂志发表文章数片,参编著作5部。 |
|
余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ICU 主治医师(硕士)、 2016年任四川省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2017年赴华盛顿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访问学习半年发表核心期刊论文8篇,以共同作者发表SCI论文6篇,参编书籍3部,作为助理研究者参与多项临床及GCP研究;2015年以第三主研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2017年负责四川省科技厅项目,并作为分中心项目负责人参与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研究. |
|
胡志
|
|
徐宇军博士,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华西医院医教部部长助理。2012年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同年进入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工作。历任住院医师、住院总医师及主治医师。参与编写《重症医学:2016》 等多部专著。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多篇。参与编写国家应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方案撰写。2017年至今担任华西医院医教部部长助理。 |
|
陈思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13年6月毕业于复旦大学,获儿科学博士学位。先后赴德国参加国际临床营养课题设计初级及高级培训。2019 年7月至 2019 年12月赴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儿童医院进修访学。目前致力于儿科重症患者营养与抗感染免疫力的教学及科研工作。2014 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资助。2018 年,完成 Clinical trial 临床试验注册,对我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脓毒症患儿开展了维生素 A 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性的临床研究项目并以通讯作者身份在重症医学前沿杂志 Critical Care 正式发表。近年来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身份发表 SCI 论文 20 篇,2017 年中华医学会第 11 次重症医学大会获“全国重症医学青年研究奖”。 |
|
陈瑶讲师,201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医学博士 研究方向:围术期重症、创伤重症、 学术任职:四川省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青年委员,四川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兼秘书 科研成果:参与发表论文13篇,其中第一作者2篇,通讯作者3篇;参与纵向课题2项,横向课题5项;专利一项 著作:参编临床重症医学教程(人民卫生出版社)、重症医学年鉴(中华医学会);另2部著作正在校稿 获奖:2012年全国年会优秀壁报(医学会、医师协会),2015年全国年会论文二等奖,2015年科主任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2016年度医疗先进个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
刘畅医学硕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疗组长/温江院区ICU主管,任四川省重症医学质量控制中心秘书,中华医学会营养分会重症营养治疗学组委员,四川省老年医学学会重症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老年医学学会肿瘤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及参与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3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编专著2部。擅长:危重症器官功能监测与支持,对围术期重症患者的救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肺癌术后,上腔静脉置换术后等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 |
|
周 琰医学博士,副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上锦南府分院重症医学科病区主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创伤专业组医疗组组长。 2000年毕业于原华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留华西医院工作至今。历任重症医学科住院医师、住院总医师、主治医师、医疗组长,现为中国国家卫生应急救援队员;中华预防医学会灾难预防医学分会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委员会青年委员等。我国卫生应急救援重症领域专家,多次参加如“5.12汶川地震”、“玉树地震”、“雅安庐山地震”、“尼泊尔地震”等突发灾害救援工作,获“四川省卫计委集体三等功”。对ICU常见病、多发病如颅脑创伤、重症急性胰腺炎、多发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等的治疗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发表多篇SCI论文并参编多部论著,主持省级纵向科研课题两项。 |
|
赖巍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生,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体外生命支持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体外生命支持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华西医院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小组组长,完成四川省第一例VV ECMO 救治、第一例院外VA ECMO救治,创建全院ECMO救治多学科协作组(ECMO TEAM MDT),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第五届“华西青年榜样”,团队荣获第二届中国体外生命支持年会“ECLS团队最佳创新奖”。 |
|
胡成功医学硕士,四川省医学会创伤委员会青年委员、四川省医学会急性胰腺炎协作组委员、四川省医学会重症医学专委会秘书,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神经重症学组委员,WHO卫生应急救援队队员。2005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现为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 目前主要从事围手术期、多发创伤及神经重症患者的临床及研究工作,曾参加“5.12汶川地震”,“4.20芦山地震”,“8.8九寨沟地震”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救治工作。先后获得过华西医院优秀共产党员、四川大学优秀共产党员、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等奖励。已发表医学论文9篇,参编学术专著3部,以第一发明人身份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一项,作为第一负责人承担四川省科技厅课题2项和四川省卫生厅研究项目1项。 |
|
董薇四川大学神经生物学博士后毕业,墨尔本大学附属医院学习2年,承担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卫生部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四川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启动基金等课题。已发表论文8篇。 |
|
|
|
肖军重症医学科讲师,201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学历。2012年参加工作,2016年5月-2017年4月在香港中文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肺纤维化、ARDS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及互联网+远程医学网络平台的构建。发表SCI论文10+篇,参编专著1部,参编临床共识1篇。获2017年度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青年研究奖”。 |
|
钟西医学博士,主治医师,2013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普外科,留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工作至今。受国家卫计委指派参加“云南昭通鲁甸地震”、“九寨沟地震”等重大医疗应急任务,已发表多篇SCI及核心期刊 |
四、联系人
王波 学科联盟负责人
邹霞 科研助理
张艳 信息化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