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
挂号
联系
我们
就诊
指南
常见
问题
返回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24 华西神经外科学科联盟

一、科室介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创建于上世纪50年代,是我国最早的神经外科专科病房之一,也是卫生部全国首批三大神经外科临床医生培训基地之一,自2011年开始在复旦大学全国医院专科排名中一直位列第三名。华西神经外科分为脑脊髓血管疾病、前中颅底疾病 、后颅底疾病、神经胶质瘤、脊髓疾病、颅脑创伤、功能神经外科、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小儿神经外科、神经介入等十个亚专业,并严格按照亚专业收治病员。我科现共6个病区、核定床位338张(神经外科病房84张,神经综合病房96张,NICU 26张,上锦一病区60张,上锦二病区60张,上锦ICU12张),用于康复及后续治疗床位100余张,床位使用率130%,并与成都市内多家医院建立双向转诊,病员来自全国各地。神经外科年门诊量超过八万人次,年开颅手术量7000余台,伽马刀及血管内介入手术3000余台。

华西神经外科是国务院首批批准的博士学位(1986年)、硕士学位(1981年)授权点,也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神经外科博士研究生培养基地和博士后流动站,教育部临床重点专科,WFNS继续教育中心。显微神经外科培训中心及神经疾病研究所已于2007年投入使用。近五年来,科室承担国家、部、省等各级科研课题100多项,共发表论文800余篇,其中SCI论文346,MEDLINE收录论文290余篇。主编、参编专著30多部,获得省部级多项科技进步奖和科技成果奖多项,并与一些国外医学中心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from clipboard

二、学科联盟介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学科联盟成立于2019719日,第一批华西神经外科联盟单位覆盖了四川省内20个地市州及部分省外地区,共计103家单位与我们签署了学科联盟合作协议建立学科联盟关系。随着华西神经外科学科联盟的发展,我们将与更多医院建立合作关系,逐步覆盖我国西南至整个中西部地区。建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学科联盟,旨在充分发挥华西医院神经外科的学科优势,加强区域内联盟单位学科建设,推广专科诊疗规范,推进疾病分级诊疗,建立同质化专科培养体系,加强科研合作及转化,促进西部地区神经外科整体学科实力和临床水平提升,为西部百姓谋健康福祉。

 from clipboard

from clipboard


华西神经外科学科联盟成立初期,我们搭建了专门的微信平台,便于各单位成员联络,讨论疑难病例,联系双向转诊等。随着学科联盟的不断建设,我们将逐步推进远程会诊、联合门诊、联合查房、在线诊断、急救协同、双向转接诊事务管理等工作,制定进修、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委托规范化培训、短期参观学习等计划,开展适宜技术培训、学术讲座,联合共建共享临床病种数据库和生物样本资源库、联合申报科研项目等。

from clipboard from clipboard

三、亚专业介绍

1、脑血管病亚专业

1)颅内动脉瘤

    1967年科室就已开展第一例开颅动脉瘤手术。2002年贺民教授受时任神经外科主任的毛伯镛教授的指派,进修学习神经介入放射学及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于2003年回科后,在神经外科先后开展了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带膜支架介入治疗等血管内介入治疗。2005年血管组成立后,由游潮教授和毛伯镛教授共同领衔血管组的颅内动脉瘤治疗工作。2006年,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手术就达到299台。2009年富有多年从事神经介入治疗经验的谢晓东教授团队加入神经外科血管组,开启了华西神经外科颅内动脉瘤血管外和血管内治疗的融合时代。2011年复合(Hybrid)手术间启用,科室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复杂巨大颅内动脉瘤的复合手术治疗。运用瘤颈加固夹闭法微型动脉瘤夹破口修补术治疗颅内复杂假性动脉瘤,取得良好效果,已在国内多家大型医疗中心推广使用。

2)自发性脑出血

在脑出血方面,血管组以专病为导向,重组、整合资源,优化流程,在国内率先建设高效的脑卒中多学科急救体系及综合诊治单元,构建了新型脑卒中诊治模式和多学科协作诊治体系。首次完成我国脑卒中的流行病学研究,对该病发病率、病因学分布及预后进行数据分析,建立起不同类型脑卒中独立预后模型。通过多年研究和探索,率先提出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并制定了出血性脑卒中微创治疗技术标准及手术流程,作为行业内技术规范和诊疗指南,在全国范围示范推广。同时在国际上率先开展重症丘脑、脑干出血手术治疗,制定手术指征及策略,填补了国内外该领域的空白,使重症丘脑、脑干出血的病死率及致残率明显下降(存活率:丘脑出血89.4%,脑干出血80.5%),该手术为国际首创,得到包括世界神经外科主席Peter BlackStroke杂志主编Marc Fisher等专家的高度评价及赞扬。

3)神经介入

1983年谢晓东教授留校从事介入放射工作,在杨启汉教授的指导下从事外周介入放射各项工作的同时,首先在西南地区开展脑血管造影;1985年首次在西南地区开展颅面部血管畸形的介入治疗, 1990年率先在西南地区开展脑动静脉畸形经微导管真丝线段栓塞治疗,后带领团队陆续开展了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栓塞治疗脊髓血管畸形的栓塞治疗等神经介入技术。2007年谢晓东教授团队转至神经外科开展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在神经外科同道的支持下神经介入手术量逐年增加。通过国内外各种学术交流,华西医院各种神经介入技术逐步发展壮大。通过每年招收研究生、进修生,举办各种培训班及学术会议,完善了自身团队建设,培养了近30名研究生,联合培养博士7人,为各级医院培养了300余名神经介入专业技术人才,为西南地区的神经介入人才培养、储备以及技术推广作出了巨大贡献,促进了整个西南地区神经介入事业的发展。华西医院作为国内最早开展神经介入技术的医院之一,作为西南地区神经介入的一面旗帜,现每年开展400余台介入治疗,2200余台脑、脊髓造影检查,为整个西南地区广大脑血管病人带来福音,近年更是开展各种临床科研,引领时代潮流,参与中国动脉瘤计划, 2018年更是西南地区首次开展第二代Pipline、国产Tubridge血流导向装置置入术以及首例WEB囊内栓塞装置置入术。为西南地区神经介入事业的发展、壮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谢晓东教授的促进和推动下,2018年四川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成立并兼任名誉主任委员,王朝华教授当选候任主任委员,张昌伟医师当选常务委员。

4)脑血管病亚专业医生团队

毛伯镛、游潮、谢晓东、贺民、孙鸿、李浩、刘翼、马璐、李进、王朝华、张昌伟、林森

2、前中颅底亚专业

为提高对前中颅底疾病的诊治和研究水平,科室于2005年成立前中颅底亚专业,专门收治位于前中颅底肿瘤为主的疾病,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已发展为四个治疗组,成为国内领先的颅底团队,全面按国际化水平开展前中颅底疾病的手术及相关诊疗。各医疗组在丰富手术经验基础上,借助神经导航及神经内镜、神经电生理检测、多学科合作等措施全面开展各种复杂前中颅底肿瘤(如脑膜瘤、颅咽管瘤、垂体腺瘤、颅眶-颅鼻沟通性巨大肿瘤、神经鞘瘤等),实现前中颅底肿瘤手术无禁区,每年开展2000例以上的各种颅底肿瘤手术,并达到国际水平。主要的几个特色方向包括:

1)复杂疑难颅底肿瘤的手术

华西医院神经外科设备精良,针对复杂疑难的颅底脑膜瘤、垂体腺瘤、颅咽管瘤、神经鞘瘤、颅颌面-颅鼻-颅眶巨大肿瘤,利用多学科合作及神经监测等手段,努力实现在保障生活质量前提下提高手术全切率、减少复发。尤其是近几年通过与国际顶尖颅底外科中心及相关学科的交流,充分借助神经内镜、颌面部手术入路等,一期或分期手术实现了前中颅底区域的360度全方位无死角,接诊了大量复杂疑难颅底肿瘤患者。

2)颅咽管瘤研究

由徐建国教授、游潮教授领导的颅咽管瘤研究组自1995年起一直致力于颅咽管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经过团队成员20余年的不懈努力,已经取得一系列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研究成果,包括颅咽管瘤的生物学特性、动物模型、治疗策略等。该团队先后获得2项国家863科技攻关项目、4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以及10余项省部级研究基金的支持,研究成果发表于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上,其中SCI论文30余篇,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可和引用。由于在颅咽管瘤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该团队先后荣获了2008年中华医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6年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6年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以及多项省市级奖励。随着研究的深入,该研究团队不仅揭示了颅咽管瘤的发生、发展和复发过程,更为颅咽管瘤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有力指导,利用亚专业划分后集中病源,整合资源的优势,使得我院神经外科近年来治疗颅咽管瘤的围手术期死亡率和致残率大幅下降,颅咽管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大幅提高。

3)垂体瘤多学科诊疗中心

华西医院垂体瘤及相关疾病诊疗中心成立于20121121日,由神经外科姜曙及蔡博文等教授牵头,联合内分泌代谢科、伽玛刀和核医学科、影像科、病理科和实验医学科等多学科共同组成,是目前国内最早建立的实力雄厚的垂体瘤诊疗中心之一,开展各种复杂垂体肿瘤以其他下丘脑-垂体疾病的联合诊治以及手术。 华西医院垂体瘤诊疗中心针对疑难的垂体瘤及相关疾病开展多学科综合治疗组(MDT)的联合诊疗模式。每周三下午在华西医院疑难门诊中心,来自内分泌代谢科、神经外科、伽玛刀中心、影像科、病理科等多个科室的专家教授齐聚一堂,围绕疑难垂体瘤患者病情展开深入讨论。这种MDT联合门诊模式以国际水准和要求实现垂体瘤及相关疑难病例(颅咽管瘤、下丘脑-垂体区域生殖细胞瘤等)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目前各治疗组与内分泌等学科联系紧密,并在手术、围手术期的管理中联合各科室进行综合治疗,实现患者生活质量的最大程度改善。近年,前中颅底组将神经导航、神经内镜等应用于复杂、巨大、复发垂体微腺瘤的外科手术治疗,几乎实现各种类型垂体腺瘤的手术无禁区操作;尤其是对于发病率虽低,然而治疗极为困难的垂体生长激素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微腺瘤,显著提高了肿瘤全切率和术后生化缓解率,增加了手术安全性。

4)神经内镜

科室是国内首批开展脑室镜进行脑室内病变及脑脊液相关疾病治疗的科室,借助神经内镜目前实现了开颅和经鼻入路对前中颅底多个疾病的多角度手术,结合开颅显微镜手术最大程度上做到微创、保护神经,达到手术无禁区、无死角。在医院和科室支持下,周良学教授等到国内外一流颅底中心进一步学习、消化、适应症越来越广,疗效努力达到国际水平;同时也不断学习交流、举办培训班等,增进交流,不断推广。实现“引进内镜技术,填补院内省内空白,创造多个省内第一例”的基本目标,同时初步达到“改良内镜技术,疗效显著优于既往,有望国内及国际推广"的创新目标。

5)前中颅底亚专业组医生团队

徐建国、姜曙、周良学、蔡博文、周培志、昝昕

3、后颅底亚专业

2005年华西神经外科后颅底亚专业组成立。术中常规采用电生理监测面神经功能,使得面神经的解剖保留率日益提高,同时使用显微磨钻打开内听道,能更加彻底的切除肿瘤。如今,听神经瘤手术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率已达95%以上,术后85%以上患者面神经功能达到HB I~III级,术前存在有效听力的患者术后听力保有率已接近50%。听神经瘤的诊疗已经从既往以挽救患者生命的神经肿瘤疾病范畴逐渐转变为挽救神经功能的功能神经外科范畴。此外,后颅底亚专业还积极开展面神经功能重建的新技术,使已经面瘫的患者能重新绽放笑容。

后颅底亚专业组医生团队:张跃康、惠旭辉、刘雪松、刘文科、兰志刚

4、胶质瘤及大脑深部肿瘤亚专业

胶质瘤是脑组织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不同于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如何做到最大限度的切除肿瘤并保护神经功能,是该疾病治疗的难点。2005年胶质瘤及大脑深部肿瘤亚专业成立后,集中整合资源,开展了诸多新技术。

1) 利用多模态影像导航、无牵拉、管道辅助系统等手术辅助新技术切除丘脑、三脑室病变手术300余例,手术全切率大幅提高(分亚专业前/现在=46%/91.4%),围手术期死亡率显著下降(分亚专业前/现在=40%/3%),达到了国际国内先进水平。

2)通过积极开展影像多模态、功能神经导航、黄荧光和唤醒手术等新技术辅助切除功能区脑胶质瘤,显著提高了手术全切率,同时手术致残率显著下降,达到了国际国内先进水平。

32012年与影像科、病理科、肿瘤科、神经内科和康复科组建MDT团队,通过疑难病案讨论、多科门诊、专题讲座等形式,显著提高了胶质瘤的诊治水平和规范化诊治程度,为病人提供了方便、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胶质瘤及大脑深部肿瘤亚专业先后获国家、部省级课题二十余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建立了四川省胶质瘤大数据临床及生物信息库(2008年至今胶质瘤临床病例2万余例,胶质瘤样本1000余例)。

4)胶质瘤及大脑深部肿瘤亚专业医生团队:毛庆、刘艳辉、王翔

5、功能神经外科亚专业

1970年代,二位华西神经外科的先驱——高立达、吴革,就尝试了对药物难治性癫痫进行外科切除治疗的尝试;1990年代,雷町、游潮、姜曙等医师开始尝试使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等颅神经功能疾病。这些工作为华西神经外科功能亚专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5年功能神经外科亚专业成立,由雷町医师任亚专业组长。在雷町医师的带领下,华西功能神外亚专业迅速发展;2010年前后,与神经内科、儿科、神经电生理等展开多学科协作针对神经系统专病联合治疗,大大拓宽了功能神外的治疗广度与深度。

1)迄止2018年,在亚专业划分后的12年,功能神经外科开展了大量的创新技术,包括:标准的前颞叶切除术、经颞中回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经侧裂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开颅硬膜下栅状电极和深部电极植入术(长程视频脑电监测用)、颞叶外癫痫灶切除术、迷走神经刺激术、胼胝体切开术、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等。通过改革开放后四十年华西神外人不懈的努力,华西功能神外已经将药物难治性癫痫的远期(3年))外科治愈率提高到66%,将三叉神经痛的远期(5年)治愈率提高到70%以上,面肌痉挛的远期治愈率达到93%以上。而这三种疾病的围手术期死亡率分别降低到0.4%0%0%,手术相关并发症率控制在3-5%以内。

2)立体定向神经外科:包括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和立体定向功能外科。19978月,神经外科引进德国BrainLab公司先进的X-刀系统,同时还有立体定向手术系统,由王伟医师负责临床工作,先后完成900X-刀治疗和100台定向手术。开创了华西乃至西部该领域的先河!2004年升级换代为瑞典Elekta公司Leksell C型伽玛刀系统,自此该亚专业不断发展壮大,至今已完成伽玛刀治疗2万余病例,立体定向及功能神经外科手术2000余例,获得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0余项,发表SCI论著30余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经成为全国第4位,西部第一的伽玛刀中心,牵头成立了四川医师协会放射外科专委会,引领西部放射外科蓬勃发展!

3)以脑深部电刺激(DBS)技术为核心的神经调控功能外科亚专业近17年来有了飞跃发展。自从2001年西部首例DBS治疗帕金森病手术在华西的成功,开创了西部神经调控的领域,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内外科多科协助,各级人员的辛勤努力,我们已经发展成为西部最大的神经调控中心,在医教研各方面引领发展。完成神经调控手术1000余例。运动障碍疾病方面,创新完成亚洲首例舞蹈症手术;创新完成几十例植物人促醒术;精神外科方面,首创伏隔核联合内囊前肢刺激术治疗难治性强迫症和抑郁症,取得成功;牵头成立了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委会西南分委会,带领西部神经调控事业前行。国际合作方面,我们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神经外科签署了5年战略合作协议并联合培养研究生,目前已有1名博士生毕业。此外华西神经调控团队还远赴巴基斯坦指导开展DBS手术。

4)功能神经外科亚专业组医生团队:

雷町、王伟、陈兢、方芳、李鹏、张恒、毛珂、司马秀田、李路莹

6、颅脑创伤亚专业

华西神经外科创伤亚专业成立于200512月,是国内比较早实行亚专业划分的单位,专门负责颅脑创伤患者的救治工作。形成以重型颅脑创伤的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创伤的多模态监测治疗、儿童内开放损伤的诊治、各种颅脑创伤后遗症及并发症的治疗等为特色的亚专业,成功救治了大量的颅脑创伤患者。

华西神经外科创伤亚专业目前处于国内先进行列,已成为西部地区颅脑创伤患者的救治中心,多次在各种突发事件、灾害中胜利完成各项医学救援工作。经历汶川地震、雅安地震、九寨沟地震等医学救援的考验,华西神经外科创伤亚专业已经成为国内颅脑创伤急救的一支重要力量。参与筹建的中国四川国际应急医疗队于201855日通过WHO专家认证,成为全球第一支最高级别的非军方国际应急医疗队,这也是全球第二支国际最高级别第三类国际应急医疗队。

颅脑创伤亚专业组医生团队:杨朝华、李国平、关俊文

7、脊柱脊髓亚专业

自从2005年,神经外科分亚专业以来,脊柱脊髓组在黄思庆教授的领导下,手术量和手术病种都有了巨大的提升。亚专业手术量从2006年的296台逐年上升到2018年的1000余台。手术治疗病种以各类椎管肿瘤为主,也涵盖了复杂的脊柱畸形,脊柱创伤,脊柱退行性变等各大脊柱病种。开展手术能熟练的进行从枕骨到颈椎,胸椎,腰椎,髂骨的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颈椎前路椎间融合,胸腰椎前路椎体切除内固定融合手术。黄思庆教授曾任职四川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脊柱脊髓学组首任主任委员。

本亚专业突出的临床亮点是:1.全国率先开展腹主动脉球囊阻断下骶尾部巨大肿瘤切除术;2.半椎板切除治疗椎管内肿瘤;3.复杂颅颈交界畸形复位内固定治疗,特别是对幼儿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4.全脊柱内固定技术。

脊柱脊髓亚专业组医生团队:黄思庆、陈海锋、刘家刚、马骏鹏

8、小儿神经外科亚专业

华西神经外科小儿神外亚专业组,成立于20104月,是西部最早成立该亚专业的神经外科中心。经过八年发展,年门诊超过3500人次,年手术量突破500余台次,涵盖了产前诊断,新生儿神外,先天畸形,脑脊液循环障碍相关疾病,儿童神经肿瘤,脑瘫,脊柱脊髓,儿童重症监护等诸多领域。针对复杂颅底肿瘤,胚胎源性性脑肿瘤,生殖细胞来源肿瘤,脑干肿瘤,复杂脑积水的个体化评估治疗,神经管闭合畸形等积累了丰富的病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小儿神经外科专业组医生团队:鞠延、李强

9、神经生理监测和导航亚专业

华西神经外科自2005年开展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2011年开展神经导航,现本专业组有6台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仪,3台神经导航,开展围手术期、术中神经功能评估和多模态神经影像神经导航,每年手术监测超过1400余台,覆盖血管病、肿瘤、颅底、功能组、脊柱脊髓、小儿等所有神经外科亚专业;导航手术500余台,是西部最大的神经外科神经生理监测和导航中心。

神经电生理亚专业组医生团队:方媛、陈文静、王志刚、宗轶烜、沈琦

 

四、联系人

曾云辉

 

 

基本信息填写
您的姓名: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
问题类型:

select…

  • 内容无法访问
  • 信息不更新
  • 内容不准确
  • 错别字
  • 图片不准确
  • 其他
问题页面网址:
问题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