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四川大学建校127周年系列活动之第九届生物医学大数据·智能技术会议隆重召开

2023年9月27日,“四川大学建校127周年系列活动之第九届生物医学大数据·智能技术会议”在成都隆重召开,会议由四川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主办,由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四川大学“医学+信息”中心、四川大学医学大数据中心、成都市武侯区华西医美健康城管委员会承办,四川川大智胜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协办。会议面向全体医疗及相关行业从业者,围绕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探索当前行业参与方全链条合作共赢新模式与新机遇,促进医药健康数据资源的互通互联,加速生物医药大数据与智能技术研究与应用。

图片

图片

大会开幕式由四川大学华西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常务副主任曾筱茜主持,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常务副院长刘伦旭教授,四川大学党委副书记张伟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江松分别致辞。

图片

华西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 曾筱茜
刘伦旭教授指出,为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要求,国家提出了新医科建设,探索全球工业革命4.0背景下的卓越医学人才教育新模式,实现医学从以生物医学科学为主要支撑的医学教育模式向以医文、医工、医理交叉的医学教育新模式转变,开辟了高层次医学创新人才培养的崭新领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也围绕“筑高原、建高峰”的部署,聚焦“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核心任务,对标世界一流水平,组建“医学+”交叉学科研究团队,打造有竞争力的“学术大团队和学术特色”,瞄准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和成果转化中的核心技术和“卡脖子”问题,以学科发展和临床需求为导向,产出更多高水平原创成果,推动华西医学整体迈入一流。

图片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伦旭
张伟教授表示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上,四川大学作为综合型大学,一直发挥着多学科的优势,聚焦生命健康领域国家重大战略,抢抓医学前沿交叉领域,加速推进医科与文理工科等交叉融合,组建具有创新活力的跨学科团队,建立以重大科学问题和重大需求为牵引的学科交叉管理机制。推动建立完善交叉学科人员评聘、研究生招生、绩效考核、成果分享的创新机制,激发合作潜能与活力。扎实推进生物医学材料、医学设备与制造、医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精准医学、深地医学、深海医学、高原医学等前沿交叉领域,鼓励、支持学科开展“无人区”探索研究,打造特色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建成一批国内、国际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新兴交叉学科。

图片

四川大学张伟
江松院士回顾了近几届生物医学大数据·智能技术会议的主题内容,体现了主办方四川大学华西医学贯彻落实国家科技发展战略,以临床问题为导向,将前沿智能技术赋能传统的医科优势,将各个研究团体拧成一股绳,形成交叉学科的科研创新合力。相信此次会议定会给我们带来国内外最新最前沿的学术研究成果,希望参会同行能借助此次会议的平台,交流新进展、激发新思想、探讨新想法、开展新合作、深化产学研,不断将我国智能医学研究推向新的高度。
出席开幕式的还有成都市武侯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华西医美健康城党工委书记潘虹,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常务副主任沈彬,四川大学杰出教授、四川川大智胜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游志胜,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主任、生命科学院终身讲席教授张泽民,北京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副院长张路霞,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环境医学院综合流行病学组组长方芳,四川大学华西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宋欢研究员、李康研究员、郭安源研究员等业内大咖。国内外众多医、工、理及交叉学科领域相关研究者、工作者及产业界同仁,共聚一堂,共同探讨与展望医、工、理融合的交叉学科未来发展。

图片

成都市武侯区委、华西医美健康城党工委 潘  虹

图片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 沈  彬

图片

四川川大智胜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游志胜

图片

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 张泽民

图片

北京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 张路霞

图片

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环境医学院 方  芳

图片

华西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 宋 欢

图片

华西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 郭安源
本届会议有1个主旨会场和4个分会场,涵盖“生物信息与系统医学”、“生物信息技术与大数据”、“医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健康数据科学”等主题,共邀请了39位国内、国际大咖,为大家呈现28个学术专题,旨在搭建医工融合、研产融合的交流平台,促进医药健康数据资源的互通互联,加速生物医药大数据与智能技术研究与应用,实现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医学知识发现、医疗新技术及医疗质量安全保障等各个场景。

图片

主旨论坛由四川大学数学学院院长王宝富教授,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赵启军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科主任陈玉成教授共同主持。

图片

四川大学数学学院 王宝富

图片

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 赵启军

图片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陈玉成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润生介绍了生物医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大模型前沿情况以及其在治疗疾病中的作用,指出精准医学研究已成为新一轮国家科技竞争的战略制高点。详细阐述了各模态下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深入讨论大模型的机制与原理,并提出用大模型思路构建垂直领域大模型是解决各领域现有问题的可行路径。

图片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陈润生
中国科学院大学、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核磁共振脑成像中心(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主任陈霖院士,在线介绍了“森林优先于树木”的大范围优先性,讨论大范围与局部的关系,提出大范围优先的数据基础是拓扑学,并探讨了认知和计算的关系,为认知有效性和数据基础提供新思路、新视野。

图片

中国科学院大学/生物物理研究所 陈  霖
四川大学杰出教授、视觉合成图形图像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四川川大智胜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游志胜,介绍了显微镜下的图像处理与分析,延申至3D用于微表情精准识别与3D人脸库的构建,阐述了非接触式信息采集新技术在医学场景的应用。

图片

四川川大智胜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游志胜
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主任、生命科学院终身讲席教授张泽民,介绍了以癌细胞为核心的免疫治疗研究开始向肿瘤微环境研究转变,应用单细胞测序技术构建NK亚群并对其特征进行挖掘,揭秘肿瘤特异细胞类型和肿瘤微环境异质性,为病人分类与新靶点提供了新方法。

图片

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 张泽民
北京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主任医师张路霞,介绍了数智助力下肾脏疾病的临床医学领域、公共卫生领域、管理决策领域前沿工作,详细阐述通用医学人工智能模型范式,在慢性肾脏病患者肾衰竭风险预测、狼疮性肾炎病例慢性评分、慢性肾脏病筛查套件等工作中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助力临床数智化进程。

图片

北京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 张路霞
现任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环境医学院,综合流行病学组组长方芳,介绍了宫颈癌这一卫生不平等最大挑战之一的疾病前沿研究,利用瑞典独特的有关宫颈癌、宫颈筛查和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接种等相关数据,比较患有精神障碍的女性与没有此类障碍的女性之间在一级预防(HPV疫苗接种)和二级预防(宫颈筛查)方面的接受情况,同时探讨患有精神障碍的女性在宫颈癌三级预防方面的受益情况。为消除宫颈癌这一议题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

图片

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环境医学院 方 芳

图片

图片


修改于2023年09月28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四川大学华西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