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急救秘籍!华西上锦医院专家教你溺水急救知识,关键时刻能救命!

不知不觉,夏天又悄悄的到来了,孩子们都放暑假了,一个二个的都想去“耍水”,虽然游泳可以强身健体,但我们必须要重视安全问题!

每年都有很多关于溺水的悲剧发生,请各位家长和孩子们大家一定要重视“耍水”的安全问题!

图片
图片

哎呀,溺水是意外,跟我有啥关系?

你知道吗?溺水每年要夺走37.2万人的生命,每小时就有42个人溺水,特别是1至4岁的小娃娃,一不小心就可能出事!所以,咱们必须提高警惕,别让悲剧发生!

图片

那我不去游泳就不得溺水了撒?

注意!不一定要游泳才会出事!喝酒后靠近水边、在自然水域里一个不小心,都可能会出事。

另外,不在水里也有可能会溺水,有一种情况叫做“干性淹溺”,干性淹溺主要是指因受到强烈刺激(包括冰冷的刺激、惊吓、惊恐)和过度紧张导致喉头痉挛,结果声门关闭而不能正常呼吸继而缺氧,严重者会出现窒息甚至死亡!

放心,我会游泳肯定就不会溺水!

大家不要以为会游泳就安全了,事实上,会游泳的人更容易出事,因为他们更容易忽视风险。自然水域里的湍流、水草,都可能让人措手不及从而陷入危险中。

图片
图片

01

 家长加强监护 

对于婴儿、幼儿及儿童,家长应加强监护,避免近距离接近容易发生落水或溺水的环境。

另外,建议有幼儿的家庭尽量不要在家里储水,例如盛有水的水盆、浴缸和水桶等,如果因为停水的情况需要储存水,也要把厨房、厕所门关上、锁好,或者把储水容器放在高处,避免幼儿接触到水桶。

图片

02

 远离危险水域 

出门在外一定要关注危险标识,远离无防护栏的危险水域(江河、水库、野塘、粪池等)、无井盖的水井或阴井、无防护设备或不符合安全标准的水上活动(如不符合资质的游船、野外沙滩、无救生设备的河滩小溪等),另外公园水塘、城市水沟、游泳馆都存在溺水风险。

图片

03

 学习基本技能 

学习基本的游泳、水上安全、安全救援技能。

图片

04

 特殊人群禁止下水 

禁止饮酒、服药、癫痫、自闭症等精神障碍、心脏疾病(心律失常、冠心病等)等人群下水活动或游泳。

图片
图片
图片

如果不幸落水,首先,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要慌张!回忆口诀!

 溺水 口诀


双手如鸟向下划

双足踩楼梯下蹬

冷静头仰上呼吸

呼浅吸深高呼救

触底上蹬易上浮

足下缠草莫慌乱

缓慢解开不挣扎

图片
图片
图片

如果在游泳时突然抽筋了怎么办?首先还是要保持冷静,不要慌张!

游泳时抽筋该咋办?

向周围人求助,如果可以坚持,尽快游到岸边;

如果周围没有人或已经无法动弹时,可以调整为仰泳姿势,用手将抽筋那条腿的脚趾用力向脚背侧掰,待痉挛缓解后再慢慢游回岸边。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自然水域游泳时遇到漩涡该怎么办呢?首先,我们仍然需要保持冷静!

图片


漩涡通常是流速较快的水流遇到障碍物时产生的,通常位于障碍物的下游。

在快要接近障碍物(如水坝、河道突然变窄处等)时,应尽量远离障碍物!

如果已经接近漩涡,应立刻放平身体俯卧浮于水面上,沿着漩涡边,用爬泳的方法借力顺势快速摆脱漩涡,身体必须平卧在水面上,切不可直立踩水或潜入水中。

图片
图片


如果不慎进入漩涡并被拽到水下,则应立即屏气,尽量蜷缩身体,双手抱头,尽可能避免要害部位撞在障碍物上;当旋转解除后立即在水下睁眼观察周围情况,并迅速划水使自己上浮。

图片
图片
图片

自身安全第一,用岸上工具救人,别盲目下水!!!

所有施救者必须明确,自身安全必须放在首位

因为水情不同,水下可能有很多未知因素,目前不推荐非专业人员下水、不推荐多人手拉手下水、不推荐头扎水跳水。

图片

遇到有人员溺水时,应尽可能采用岸上救助法(如游泳圈、救生衣、漂浮板、绳子、长杆及棍子等),在发生淹溺时要尽快呼叫专业急救人员(120及119等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开展急救及上岸后的医疗救助。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首先我们需要判断患者的意识、呼吸,大动脉搏动。用力拍打溺水者的肩膀,大声呼喊:“你听得到吗?”

如果溺水者有呼吸、意识清醒,可以给他去除湿冷衣物,盖上毛巾或干燥衣物保暖,并观察是否有其他不适,安排复苏体位等待救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如果溺水者呼喊无应答,无任何反应,胸廓无呼吸起伏或者呼吸状态不规则,应立即清理气道异物(如泥沙、水草、杂物等),优先给予人工呼吸2-5口,循环进行心肺复苏,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为30:2。

溺亡的核心原因是呛水后缺氧,最关键的救治措施就是尽快使其恢复呼吸。



溺水急救误区!

误区与错误做法:

认为溺水者只是喝多了水,把水倒出来就可以了,通常会挤压溺水者腹部或让溺水者倒置。

实际上:

控水无法改善缺氧的状态,反而会耽误救援时间,还可能导致胃部食物残渣回流,堵塞喉咙、鼻腔,再次造成窒息。

图片

家人们,今天的科普到这里就结束啦,最后再啰嗦一下,耍水虽好,安全第一。别让一时的疏忽,变成一生的遗憾。咱们要玩得开心,也要玩得安全!

快把这篇科普文章转发分享给放假的家人朋友吧~

图片
图片

本文作者为成都上锦南府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上锦医院急诊科,中部分配图源自网络。)

图片

华西科普 · 目录
上一篇震惊!这些情况原来需要查听力?华西上锦医院听力检查室来科普下一篇千万别错过的冬病夏治好时机!华西上锦专家教你养生秘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成都上锦南府医院华西上锦医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