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17批中国援圣普医疗队队长杨轶医师收到了圣普国家医院(Hospital Dr. Ayres Menezes)外科古巴大夫Lilibet的求助。Lili大夫对于一名39岁右上臂巨大肿块的女性患者的诊断没有把握,希望杨轶医师施以援手。中国医疗队所在的受援医院外科除了有少量的圣普当地医生外,主要由三名古巴医生主持开展工作,中国医疗队除了帮扶当地医生开展工作以外,另外一项重要任务同时也是一道难题,就是如何与古巴大夫们顺畅良好的合作,本着团结互助、开放包容的合作精神,杨轶医师欣然接受了古巴大夫的请求。
杨轶医师经仔细了解病情及查体后发现,患者5月前右上臂在外院做过一次小肿块的切除手术,之后手术区域再次出现肿块,从小拇指大小逐渐增大,如今已宛如婴儿头般大小并且局部皮肤已经发生破溃。杨轶医师作为血管外科医生迅速的做出了判断,修正了之前该院医生认为是肿瘤复发的诊断,指出患者应该是右上臂巨大肱动脉假性动脉瘤,且随时有可能发生动脉瘤破裂,病情非常危重,需要立刻手术处理,否则可能因为假性动脉瘤破裂、急性大出血等危及患者性命。
为了尽快争取上台手术的时间,并同时能够完成对假性动脉瘤远端的肢体血流情况的评估,给后续手术方案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杨轶医生使用从国内带来的便携式超声,为患者迅速进行了床旁血管彩超评估,这样的床旁血管超声评估也许在国内稀松平常,但是在圣普确是第一次。
术中,杨轶医师向同事传授了如何用驱血带技术进行快速创伤性血管损伤的出血控制,尽可能的简化手术流程,缩短手术时间,保证快速、高效地完成手术。这一简单却安全有效的血管外科常用技术,在当地确是新鲜事物,再次得到同事们的啧啧称奇,并在术后成为了大家反复询问和学习的焦点。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常年来服从于国家外交战略,院领导高度重视援外工作的开展,积极选派各级人员参与援外工作。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管外科援外工作形成了优良的科室传统。马玉奎教授作为医疗队队长先后赴安哥拉及圣多美普林西比参加医疗援助,被授予“中国最美援外医生”荣誉称号,血管外科于2018年被授予“全国援外医疗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此次选派杨轶同志参加援外医疗工作,也是对援外医疗工作的支持与优良传统的传承,继续践行“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马玉奎教授详细向杨轶医师介绍了圣普具体的医疗环境,并且和我科赵纪春教授详细分析在圣普可开展的医疗工作,并且为其在圣普医疗工作的开展进行超声相关训练的指导及超声仪器的选取的配置。中国医生在援外期间时刻以实际行动彰显了“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援外医疗队精神。作为在艰苦条件下用医术传播友谊的“白衣外交官”,为讲好中国故事,在医疗队队员与受援国同事相处时,一贯遵循平等相待、包容开放的原则,不断传递中国人民的善意和珍视生命的良好形象,增进中非人民之间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