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全国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项目:国内首款治疗中心静脉病变的药物涂层血管覆膜支架在我院首例入组成功

赵纪春 华西血管
2024年03月11日 16:00

近日,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管外科担任共同组长单位的全国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项目——国内首款治疗中心静脉病变的药物涂层血管覆膜支架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管外科赵纪春教授团队和肾脏内科崔天蕾教授团队联合完成本中心首例入组,标志着该临床试验项目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我国透析总人数达100万,其中血液透析患者达80余万。中心静脉狭窄或闭塞是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透析质量。目前首选的治疗方式为腔内治疗,大多采取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治疗,但单纯球囊扩张,血管容易回缩再狭窄和血栓形成,远期通畅性差,目前国内缺乏针对中心静脉狭窄的覆膜支架上市。

本研究的新型药物涂层血管覆膜支架是针对中心静脉病变开发的专用支架,产品兼具良好的支撑性和柔顺性,支架表面覆膜及涂层可提供更好的通畅率。同时,支架搭载稳定可靠的输送系统,将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解决方案。

首例入组患者为动静脉内瘘透析患者,透析6年,右上肢肿胀多日入院。经血管内造影查看,患者右侧无名静脉重度狭窄。随机至试验组后,经研究团队精心评估准备,由崔天蕾教授团队顺利完成无名静脉植入药物涂层血管覆膜支架手术,解除了重度狭窄病变,右上肢静脉血液回流恢复通畅,患者肢体肿胀感消失,临床治疗效果显著。研究者对覆膜支架的使用和临床表现给予充分肯定。

图片

 图片

患者术前、术后影像对比

药物涂层血管覆膜支架系统治疗中心静脉血管狭窄或闭塞性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作为共同组长单位,包含广东省人民医院、高州市人民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苏州市立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共10家参研单位,计划纳入154名受试者进行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图片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管外科: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管外科通过快速发展,在血管开放手术和腔内治疗水平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目前血管外科作为独立病房,开放床位82张(分院42张),目前在职医师27人,正高医师5人,副高医师7人,博士后经历7人,均获得博士学位。构建亚专业方向包括主动脉疾病亚专业,外周动脉疾病亚专业,静脉疾病亚专业,腹膜后肿瘤亚专业方向。年门诊量在5.5万人次左右,每年完成血管外科和微创血管腔内手术达4000多台。由于血管疾病广泛存在于各个学科,2011年在医院大力支持下,血管外科赵纪春教授牵头率先在国内成立了包括内分泌科糖尿病血管疾病,肾脏内科肾血管和血透通路,心脏内科外周血管并发症,呼吸内科肺栓塞和静脉血栓防控,神经内科颅外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消化内科布加氏综合征及门静脉血栓,超声影像科血管超声,放射影像科血管成像和护理血管通道跨9个学科的多学科整合模式的“华西医院血管中心”,为多学科复杂疑难血管疾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便利。目前血管外科诊治颈部,胸腹部,腹腔脏器和四肢的血管疾病,包括各种胸腹主动脉瘤、胸腹主夹层动脉瘤,腹主动脉瘤,动脉狭窄和闭塞、动静脉瘘、动静脉血栓形成和栓塞,血管畸形和静脉曲张,静脉溃疡和糖尿病足,尿毒症血透内瘘建立、修复和重建以及累及血管的腹膜后肿瘤和肝移植肝动脉重建及并发症等疾病,通过近年快速发展目前已在血管外科手术和微创血管腔内治疗方面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

血液透析通路是所有慢性肾病患者血液透析的生命线,建立并维护好血透通路是所有通路医生的夙愿。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管外科血透通路亚专业自2002年赵纪春教授开展了院内首例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手术,为无法用自体血管建立血透通路患者提供了新路径为标志建立,目前对于复杂患者还可行下肢自体、人工血管内瘘,大隐静脉转位内瘘等。对于内瘘狭窄、闭塞、血栓形成、动脉瘤、感染等并发症处理具有丰富的经验,对于内瘘相关的中心静脉狭窄及闭塞处理有深刻的体会。目前亚专业负责人熊飞副主任医师完成内瘘开放及微创介入手术数百台,包括腕部、前臂、肘部及上臂自体动静脉内瘘,转位内瘘,人工血管内瘘建立;自体、人工动静脉内瘘狭窄球囊扩张、支架置入,假性动脉瘤覆膜支架修复,血栓形成切开取栓、吸栓、溶栓;中心静脉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等。在病人中建立了极其良好的口碑,并建立长期随访机制,做好患者教育,及时发现病变,及时治疗。现在正在逐步建立并扩展与更多的透析中心的合作,协助建立并维护内瘘,让更多患者及时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肾脏内科近年大力发展血管通路与介入肾脏病学科亚专业,亚专业负责人崔天蕾主任医师团队不断务实创新,近年来发展迅速。作为国内最早开展血管通路与介入肾脏病学的中心之一,利用多种新技术开展血管通路的建立与维护;持续创新多项原创诊疗新技术,不断深化中心静脉闭塞性疾病与疑难血管通路建立与维护的诊疗实力,2010-2015年研究经皮上腔静脉穿刺技术,解决了中心静脉闭塞后的再次导管植入问题,2012年至2022年研究中心静脉闭塞的再通技术,尤其是上腔静脉闭塞的再通技术,使得没有打不通的中心静脉闭塞没有插不进去的透析导管成为可能,相关研究成果多次被《中国血液透析血管通路专家共识》和英国血液透析通路专家共识引用。从手术联合指导、通路多中心实验、人才培养等多维度合作,辐射西南及全国各地;目前原创技术数量和临床研究SCI数量均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图片

 

赵纪春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管外科主任

  •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常务理事暨周围血管疾病管理分会会长

  • 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 国家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亚太血管学术联盟副理事长

  • 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部副主席

  • 中国研究型医院腹膜后与盆底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

  • 中华医学会血管外科学组委员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 四川省天府青城计划天府名医

  • 四川省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会长

  • 四川省医学会血管外科学组组长

  •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副主编,《中华血管外科杂志》副总编。先后获得国家、部省资金资助,获省科技进步成果一等奖 3 项,二等奖 1 项。发表学术论文 230 余篇,SCI 论文 90 余篇。

  • 在血管外科疾病诊断、手术和微创腔内血管治疗方面,尤其在破裂腹主动脉瘤外科和腔内救治、高危腹主动脉瘤外科和腔内修复,外科和腔内杂交技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和夹层、复杂颈动脉体瘤外科治疗、糖尿病足周围血管性病变,血栓性动脉静脉相关疾病以及累及大血管的腹膜后肿瘤切除及肝移植动脉重建方面有深入研究,并处于国内外先进水平。

  • 图片

  • 崔天蕾 教授

  • 主任医师、教授

  • 硕士研究生导师

  • 华西医院肾脏内科血管通路组组长


  •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超声介入专业委员会血管通路介入学组副主任委员

  • 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卫生健康技术推广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心静脉适宜技术推广组组长、

  • 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中西医结合介入分会介入血管通路学组常务委员

  • 中关村肾病血液净化创新联盟血管通路健康与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肾脏病透析专业委员会血液透析及血管通路学组委员

  • 四川省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委员

  •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血透通路学组委员。

  • 获得四川省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第三届四川省技能名师。

  • 原创技术:经皮上腔静脉穿刺技术、经皮无名静脉穿刺技术,被中国血液透析通路专家共识第二版引用;原创技术:头臂静脉闭塞再通术和上腔静脉闭塞再通术等被英国2023年血管通路专家共识引用,该专家共识共引用文献44篇,崔天蕾主任医师团队被引用文章4篇,均为原创技术。

  • 图片

  • 熊飞 教授

  • 医学博士

  • 副主任医师

  • 华西医院血管外科 血透通路亚专业负责人


  • 学会任职: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血透通路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专业委员会血透通路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会血透通路学组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学组委员。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血透通路专家委员会青年委员;四川省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分会委员;四川省西部精神医学协会医疗纠纷示范鉴定专委会委员。

  • 2009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获临床医学学士及硕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获外科学博士学位,在读期间曾获得“2011年度优秀研究生“2012届四川大学优秀毕业博士研究生等称号。2012年留院后一直在血管外科工作。已在国内外杂志发表文章10余篇,参编专业论著5部,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一项,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及GCP项目。

  • 擅长肾病患者血透通路的建立及维护微创介入及外科手术治疗、外周动脉性疾病(动脉栓塞、动脉硬化闭塞、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瘤等)微创腔内介入治疗、静脉性疾病(大隐静脉曲张、静脉血栓、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其他原因导致的下肢肿胀等)、主动脉瘤及夹层微创介入和外科治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华西血管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