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肿瘤学科被批准成为国家重点学科,也是这一年,肿瘤中心进行了新的学科整合设立,同时成立了华西临床医学院肿瘤学教研室。9年时间,从本科教学的短板,发展到现在的“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的荣获,肿瘤中心本科教学团队的辛苦付出获得了丰硕的回报。
“本科教育才是一切职业教育的基石。” 在教研室的成立大会上,时任肿瘤中心主任的魏于全院士的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本科教学团队党员同志们努力探索,不断发展。
成立伊始的肿瘤学教研室,只有一门面向临床七年制的16个学时的选修课以及每年十几位基础医学专业的实习生。连续几年的教学评比,肿瘤中心基本都处于垫底的位置。当时正值肿瘤中心打破传统,从按治疗手段进行三级学科分科到按病种进行分科的转型时期,大家都在适应新的工作模式,如何搞好本科教学工作,大家心里都没底。
正是这个时候,卢铀老师临危受命,带领蒋明、李燕、徐泳等教学骨干成立了本科教学团队,这是一个以青年教师为主的团队,成员们热情有余但工作经验稍显不足,卢铀老师尽管承担着繁忙的医疗、科研和管理工作,仍然千方百计抽出时间悉心指导大家怎样高效有序地完成教学及教辅工作。他利用去国外探亲的机会,走访名校,自费购买参考书籍,利用业余时间组织讨论和学习,帮助大家了解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在教学工作中,小至几张幻灯,大到长远规划,卢铀老师都反复思考,精益求精,付出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一位青年教师发邮件向他请教教学问题,结果发现他是在凌晨2点回复的邮件。在这种忘我的工作精神带动下,不仅本科教学团队,整个肿瘤中心的教师都对教学工作全力以赴。团队成员利用业余时间走访学生、教师进行调研,讨论、分析本科教学的经验与不足、帮助任课老师做好课前课后各种辅助工作,教师们在2008年课程、课时、实习生明显增加的情况下积极踊跃上课带习,为提高本科教学工作质量献计献策,任莉、姜愚两位老师更是将自己十几年积累的教学资料和经验倾囊而出,帮助科室在很短的时间内建成了完整的肿瘤科常见体征资料库、规范化病例等重要教学资料。
借鉴国外的先进教学理念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卢铀老师提出了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三个发展方向:肿瘤学基础理论知识系统化,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全面化,早期开发素质训练。在这个思路的指导下,肿瘤中心在短短几年内实现了诸多零的突破:出版了第一部面向本科生的肿瘤学教材;出版了第一部肿瘤学习题集;首次获得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立项课题;成立了华西学生肿瘤研究学会,仅2010年9月到2011年11月,就指导本科生自主设计、申请并开展临床及基础课题7项,发表论文3篇,承办第二届全国八年制医学生论坛。肿瘤中心在全院教学单位的排名也由垫底跃升到前几名,并荣获2009院级教学先进奖。
时至2013年,肿瘤学教研室经过多年筹备,开设了必修课八年制系统整合课程《肿瘤学基础与临床》与留学生课程《modern oncology》,结束了本科阶段肿瘤学只开选修课的历史,实习生的人数也增加到每年近400余名。在没有专职教学人员的情况下,教研室成立了由卢铀、李平、易成、柏森,艾平、张洪、沈亚丽、杨雨、徐泳、黄媚娟、谢莉、吴昕、段宝凤、陈烨、成科、赵娅琴、周晓娟、余敏、李艳莹,周莉,钟仁明等教师组成的教学工作组,徐泳老师担任教学工作组组长。工作组在协助授课、带习老师高效地开展教学的同时,积极探索深化教学改革,如继续在现代肿瘤学教学中开展小班化TBL教学工作;在肿瘤学基础与临床课程中开展重能力、重平时的考试工作改革;实习教学中培养、考核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文献综述能力;以华西学生肿瘤研究学会为平台,积极开展本科生(含长学制)第二课堂教育。教学工作组的成员们在实践中培养了兴趣,锻炼了能力,多位成员成长为本病房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管理骨干。卢铀、徐泳两位教师参与的以“胜任力为导向”、“整合为策略”的医学人才培养战略研究与实践也荣获了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党员是一面旗帜,在肿瘤中心本科教学的团队中,党员同志们不忘初心、坚定信心,实现着一个一个小目标。如何利用、创造良好的教学和科研资源,在医学生肿瘤学本科教育中走的更远,肿瘤中心本科教学团队一直在思考、永远在路上。
作者:宣传统战部 来源:宣传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