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下午4点,我院在第二住院大楼三楼学术厅举行了2015年度科技成果奖励大会。四川大学副校长魏于全院士、步宏教授受邀出席,李为民院长、敬静书记等院党政领导,临床医技科室/科研室主任、科研副主任以及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大会。大会由党委书记敬静主持。
这是我院第一次举行科技成果奖励大会。会上敬静书记用“三个必然”阐述了为什么要重视科技成果,为什么科技创新在医院乃至国家发展中扮演了越来越重的角色。一是现在中国现实发展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确定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国能否在未来发展中后来居上,主要就看能否在创新驱动发展上迈出实在的步伐。要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能总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人要端自己的碗,碗里盛着中国人自己种的粮;二是科技创新的必然规律。在当今大环境下,解决重大科学问题,开辟新的研究方向,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供系统解决方案,成功转移转化产生重大社会经济效益,已成为了科技创新竞争的主赛场;三是医院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我院的愿景、宗旨、使命的要求,国家,社会、员工的期许,我们华西医院的基础与沉淀决定我院科技发展必然逐步实现从数量评价和单纯的论文导向到重视重大产出、科技创新的原创性和突破性和实际贡献的转变,这也是华西医院能够在行业领域内实现高位引领的持续引擎。敬书记希望通过此次大会,各科室要加强资源整合、开放共享,坚持创新、坚持发展的信念。
龚启勇副院长作了2015年度科技成果奖申报的相关总结,从为什么要申报科技成果奖、申报的流程、注意事项、要求等方面做了详细的介绍。围绕我院2015年成果获奖获准情况,以及科研、论文发表等情况,龚启勇副院长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成果奖申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享了申报的经验。他希望专家们能积极加入各类成果奖评审委员会,参与各类成果奖的评审,以提高大家参与申报科技成果奖的积极性。
程惊秋副院长汇报了2015年度SCI论文情况。在回顾了我院的SCI发展进程之后,他公布2015年我院发表的SCI收录论文数量达到1000余篇。根据调查机构统计数据显示,我院SCI论文收录已连续8年在全国医疗机构中排名第一。程惊秋副院长表示,虽然数量占据优势,但稀缺高质量的文章,接下来需要提高对高质量影响论文的重视程度,将发表高质量论文变为“常态”,以提升我院综合科研水平。
在颁奖环节,魏于全副校长、步宏副校长、李为民院长、敬静书记、程惊秋副院长、龚启勇副院长分别为获奖的10名教授颁奖。眼科张康教授作为代表发表了获奖感言,在感谢团队所有人付出的同时,他也希望今后能继续努力,为患者造福,为医院、川大争光。
最后,李为民院长发表讲话,对在医学研究中付出辛劳的全体同志表示感谢,并向获奖的专家及团队表示贺。李院长总结到,学科卓越发展是我院接下来的目标之一,通过此次大会既看到了成果也看到了忧虑,正视自己的短板,如何将其变为优势是大家接下来努力的方向。对此李院长提出四点要求:一、分管科研的主任不仅要重视标志性成果,更要重视标志性成果的孵化,从科室的层面总体规划设计;二、加强协同创新,通过多科室合作、多中心共同研究、国际国内联合研究等方式推动多学科交叉,以加强创新能力;三、科研分管人员要抓住前沿理念,用好前沿技术;四、充分利用我院优势临床资源,做好临床随访,完善临床资源数据库,搜集样本,将数据应用到临床研究中。
获奖名单:
第一完成人 | 获奖内容 | 成果名称 |
刘伦旭 | 组织申报奖(国家奖公示阶段) | 肺癌微创诊治关键技术的建立与临床应用 |
赵纪春 | 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提高复杂颈动脉体瘤外科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
徐建国 | 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 颅咽管瘤基础研究及其临床应用 |
何成奇 | 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 综合康复在汶川大地震伤员功能障碍中的应用研究 |
岑小波 | 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药物临床前评价研究技术体系建设及应用 |
冉兴无 | 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糖尿病足及糖尿病外周动脉病变的临床诊治及基础研究 |
周清华 | 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肺癌规范化诊断治疗关键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 |
杨胜勇 | 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 原创小分子靶向药物设计与合成新方法及其在药物发现中的应用 |
张康 | 科技论文奖 | Lanosterol reverses protein aggregation in cataracts—《Nature》 |
龚启勇 |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磁共振影响学分析方法对重大精神疾病机制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