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是国家首批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是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中国医师协会骨科专科医师培训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加速康复外科骨科试点专家组办公室所在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加速康复外科骨科首批试点医院,中华医学会关节外科加速康复全国示范中心单位。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排名稳居第一方阵,2018、2021年排名全国第3,五年总科技量值(ASTEM)在骨科领域排名全国第二;2011年获四川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2021年获四川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华西医院自1946年有了第一位专职骨科医生开始,一代又一代华西骨科人传承百年华西风范,励精图治,锐意进取。目前,骨科地跨4个院区,设有7个病区,共418张床位,病床使用率达到100%以上,近五年年均门诊量近19万人次,住院病人近1.5万人次,年手术量近1.5万台次。骨科共336人,拥有医生103名,其中教授26名,副教授29名,博士生导师24名、硕士生导师29名,医院终身教授2名,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专家2名,20人从事过博士后研究经历,90%以上医师获博士学位。护士217人,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4名,博士1名,硕士8名。他们分别在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及各学组、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分会、中国脊柱脊髓损伤专委会等十余个国内重要学术组织中分别担任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常委、理事等职务,为骨科的学术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骨科附设有关节重建外科中心、脊柱外科中心、创伤骨科中心、骨与软组织肿瘤中心、运动医学/关节镜中心、足踝中心、手显微与骨感染和骨科研究所。每个临床中心均由在国内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学术带头人主持业务工作。骨科手术加速康复、复杂髋膝关节置换与翻修、脊柱前路手术、颈椎间盘置换、脊柱畸形矫正、复杂创伤急救与功能重建、骨肿瘤仿生个性化生物型假体保肢、肿瘤假体生物型翻修、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脱位重建、复杂足踝畸形矫正具有较大影响力;在骨与肌腱组织工程、神经损伤修复、脊髓损伤修复、骨质疏松防治、数字与智能骨科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
骨科先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近200项,获科研经费过亿元。近5年,获批科研课题119项,包括国家重大专项研究课题7项、国家级科研课题47项、省部级科研课题65项,总经费超6000万元。牵头全国临床多中心研究13项,参研项目10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513篇(IF>5分文章23篇),中文核心393篇,包括Lancet、Lancet oncology、Biomaterials、ACS Nano、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Osteoarthritis and cartilage、JBJS Am等高影响力期刊。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省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十余项。
骨科以完备的学科建设体系、优质的医疗服务技术、一流的教学人才培养、卓越的科技创新实力、优秀的区域引领辐射、强烈的社会责任担当享誉国内外,并将一如既往,不忘初心、不负韶华、奋辑争先、砥砺前行,以党建促发展,以学校、医院中心任务作为工作重心,以学科建设为核心,提升亚专业全国影响力,增强骨科整体实力,为学校和医院的发展、为人民健康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关节重建外科中心
饶书城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开展关节置换术,是国内最早开展关节置换手术的医院之一,裴福兴教授于1998年组建中国西部关节重建外科中心。主要骨干都拥有国际知名关节中心学习培训经历,多人担任AO Recon讲师,周宗科教授2022年成为国际髋关节学会(IHS)会员。多次邀请美国、英国、德国、法国、韩国等国的关节外科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和手术演示,促进了中国西部关节重建外科的发展,使该领域的临床、科研水平始终与国际先进水平保持同步。现有正高职称6人,副高职称7人,博导5人,硕导8人。
中心在复杂髋、膝关节置换、髋、膝关节翻修术、关节假体周围感染、股骨头坏死的保头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髋臼周围截骨、先天性髋关节高位脱位的关节置换术等方面处于国内先进水平。中心目前为国家卫健委加速康复外科骨科试点工作专家组办公室和首批试点单位,中华医学会关节外科加速康复全国示范中心单位。在国内率先开展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研究与临床实践,开展3D打印分区骨小梁生物型膝关节假体研发并完成全球首例人体植入,在西南地区开展首例机器人辅助下全膝关节置换术。规范临床路径,推行患者全程管理,把微创手术理念和操作技术应用到髋、膝关节置换(如DAA和SuperPATH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微创入路膝关节置换术等),极大地提升了患者安全性和就医体验,在全国髋、膝关节置换术单病种考核中,平均住院日、次均费用、病死率等指标表现优异,大大优于国家满分值,位居全国前列。
脊柱外科中心
20世纪60年代,饶书城教授开展脊柱及枕颈区畸形的手术治疗,80年代开展脊柱前路手术。经过40余年的发展,脊柱外科专业已成为技术力量雄厚,在国内具重要影响和较高学术地位的西部脊柱外科中心。现有正高职称7人,副高职称8人,博导5人,硕导10人。高级职称人员均到欧美著名脊柱外科中心接受过正规培训。连续举办脊柱外科技术进展学习会议,并多次邀请欧美及国内著名脊柱外科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和手术演示。
拥有四个特色方向:脊柱畸形、颈椎外科、脊柱微创和脊柱骨病;两个培训基地:亚太AO-Spine培训基地、中国西部脊柱侧凸治疗中心。在国际首次报道腰椎前路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1991发表),在国内率先开展胸腰椎前路手术、颈椎间盘置换术、顶椎切除术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经后路齿状突切除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经皮脊柱内镜经椎板间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研发第一款国产颈椎人工间盘,完成转化和临床GCP试验。
创伤骨科中心
20世纪60年代,饶书城教授牵头在国内率先开展断指再植术、吻合血管蒂腓骨移植和皮瓣移植术等,并成立“断肢再植研究小组”。经过60多年发展壮大,现有正高职称4人,副高职称7人,博导3人,硕导7人,所有副教授以上人员均到瑞士、美国、德国等著名创伤骨科中心访问学习,选择先进的骨折治疗理念及内固定材料,与国际先进水平保持同步发展。分为六个专业方向:髋膝关节创伤、骨盆髋臼创伤、肩肘创伤、足踝创伤、手腕与显微外科、创面修复与重建。
在奠基人杨志明教授的领导下,提出“创伤修复与功能重建”、“修复重建外科”理念,并在国内牵头创办《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完成西部地区首例股骨颈骨折FNS内固定手术,在巨大软组织创面皮瓣修复、应用皮肤牵张新技术修复创面方面经验丰富。在上肢复杂关节骨折,如肱骨近、远端复杂骨折、肘关节恐怖三联征、陈旧性腕关节骨折脱位等的规范化手术治疗;手部先天畸形矫形;肘关节僵硬及畸形的手术治疗;臂丛及周围神经修复、移植、转位及晚期功能动力重建;四肢软组织缺损、骨缺损、骨折不愈合的显微外科治疗;手外伤诊治;人工肩、肘关节置换治疗创伤后功能障碍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方面已进入国际或国内先进行列。
骨与软组织肿瘤中心
胡瀛洲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组建骨肿瘤专业组,是全国为数不多最早具有骨肿瘤专业组的科室之一,为骨肿瘤诊治的合理性、系统化和规范化奠定了基础。在屠重棋教授的带领下,骨与软组织肿瘤亚专业通过20年奋斗,于2012年,成立“骨与软组织肿瘤中心”。2018年获评省教科文卫工会“四川省3D打印劳模创新工作室”,2021年获评省总工会“四川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现有正高职称4人,副高职称3人,博导4人,硕导1人。
目前,骨与软组织肿瘤中心在全国骨肿瘤诊治领域已经占有重要地位,年手术量达到1500台次,取得了良好效果,肢体恶性肿瘤保肢率达到90%以上,5年生存率达到72%。在国际首次定义“超极限骨缺损”,提出重建方案。在国内率先开展下肢承重骨大段骨缺损3D打印金属假体重建术、3D打印一体化半骨盆假体、全肱骨/尺桡骨假体等重建术、腹主动脉球囊阻断辅助骨盆/骶骨肿瘤切除手术、肿瘤假体的生物型翻修策略、提出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华西分型和手术方案推荐。中心常规技术包括①规范性新辅助化疗技术;②肩、肘、髋、膝肿瘤关节置换保肢技术;③肿瘤半骨盆置换保肢技术;④大段异体骨关节置换保肢技术;⑤肿瘤原位灭活保肢技术;⑥腹主动脉球囊阻断下骶尾骨肿瘤切除重建术;⑦电脑导航下四肢良恶性骨肿瘤切除重建技术,其中多项技术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
运动医学/关节镜中心
龚锦源教授自20世纪60年代起从事运动创伤诊治工作,并于八十年代起开展关节镜手术,是开创我国关节镜外科事业的元勋。李箭教授1996年成立中国西部关节镜外科培训中心,2000年组建骨科运动医学/关节镜亚专科,已成为四川大学二级学科硕、博士点,中心目前为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和中国西部运动医学关节镜联盟创始主任委员单位。多次受邀出国访问、学习及学术交流;中心每年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培训项目一期及其他学术活动,多次邀请欧、美、日、韩、港台和国内知名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和手术演示,培养了大批骨干,促进了西部骨科运动医学和关节镜外科的发展。
现有正高职称3人,副高职称2人,博导3人,硕导2人,拥有世界先进的关节镜(Smith-Nephew)、导航及膝关节稳定度测试设备;开展多种运动创伤、多个关节(膝、肘、踝、肩、髋)疾病的微创及关节镜手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低等优点,优良率达95.5%以上;尤其对疑难关节肿、痛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严重及复杂关节外伤的结构修复与功能重建治疗,各种手术后关节功能不满意的再次手术优化治疗及功能康复等方面,得到同行及患者的认可、好评。在国际上首先提出“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脱位华西分期分型”体系 ,首先采用自体以及同种异体肌腱缝合修复半月板损伤;在国内创新开展肌腱缝合修复半月板损伤、 一针一线半月板全内缝合非金属固定,并首先采用可吸收螺钉及张力带缝线固定治疗髌骨骨折;此外膝关节脱位多发韧带损伤急性期缝合修复与重建,膝关节骨折伴软骨缺损的大块异体骨软骨移植修复治疗以及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的重建方面等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足踝中心
张晖教授2015年开始组建足踝与肢体矫形亚专业组。目前为四川省医学会骨科分会足踝外科学组组长单位,是全国为数不多,最早具有足踝与肢体矫形专业组的科室之一。目前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足踝外科与肢体矫形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现有正高职称兼博导1人,副高职称1人。
目前年门诊量15000余次,年手术量达1500余台,已开展手术包括:①足踝创伤:足踝部骨折脱位、陈旧骨折以及足踝部创伤后畸形的矫正以及足踝部韧带损伤等运动性损伤的治疗;②足踝骨病:踝关节骨关节炎保踝治疗、全踝关节置换及踝关节融合术;Muller-weiss病、Freiberg病、Haglund畸形、踝关节慢性不稳、距骨骨软骨损伤、拇外翻、类风湿足、拇僵硬等足病及足部畸形手术治疗;③肢体矫形:X型腿、O型腿、肢体不等长、青少年及成人平足症、马蹄高弓足等复杂足踝与肢体畸形矫正;④下肢骨感染、骨缺损的手术治疗;⑤糖尿病足、脉管炎等慢性足踝部感染的手术治疗,其中多项技术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
骨科护理团队
华西医院骨科护理团队是“四川省青年文明号”,拥有护理博士1人、护理硕士22人、90%以上护士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2003年被批准为国内第一个骨科护理和伤口护理硕士点,2019年被批准为交叉培养护理博士点。是中华护理学会骨科护理专委会副主委单位、四川省医学会骨科专委会护理学组组长单位、四川省伤口造口专委会主任委员单位。团队长期致力于医护一体化加速康复护理,在骨科围手术期疼痛管理、血栓防控、营养管理、心理睡眠管理、功能训练、健康教育等方面开展精准护理,同时开展医护一体化全程管理模式,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围术期护理服务。团队师资承担护理研究生、本科生、规培护士、进修护士、专科护士的培养工作,先后成立了中国第一所国际伤口治疗师培训学校、四川省伤口造口专科护士和骨科专科护士培训基地、中华护理学会骨科专科护士和伤口专科护士京外临床实践基地,是全国骨科和伤口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摇篮。团队积极开展医护合作临床研究和医工结合学科交叉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发表论文450余篇,其中SCI论文60余篇;编撰书籍52部;各级课题立项80余项;获得专利7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0余项;获中华医学会科技进步奖、中华护理学会科技进步奖、四川省科技进步奖、四川省医学科技进步奖等各类奖项,在全国骨科护理领域具备较高的学术影响力。
骨科研究所
骨科研究所成立于2017年,目前包括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研究、骨生物材料与3D打印研究、脊柱脊髓基础与精准治疗研究、骨关节疾病与骨科生物力学研究、骨软骨再生医学研究、运动医学研究六个研究室。依托四川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研究所自身的基础研究力量,针对临床问题,通过骨科、生物力学、无机材料学、生物化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高分子材料学、机械工程和人工智能(AI)等多学科的密切合作与交叉,开展应用基础与转化研究,逐步建成基础研究、临床应用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一体化的高水平科研平台。研发出多种新型脱细胞基质材料(包括:骨修复和肌腱修复材料等)用于组织再生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基础研究与关键技术的突破带动了产品的转化研究,已有4项产品获得国家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市场覆盖全国30个省,2000多家医院,100余万患者受益。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全体医护人员以维护健康、关爱生命为已任,本着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为广大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服务。华西医院骨科全体医护人员祝愿每一位就诊的患者早日康复,真正享受健康快乐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