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2000年,率先提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工作;2014年,率先开展麻醉监测护士培训;率先开展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7年:连续7年在复旦大学专科声誉排行榜排名全国第一;
1/250000:麻醉死亡率维持在世界先进水平1/25万;2014年至今,全院完成麻醉55万余例;
3年:2014年-2016年麻醉科连续3年无医疗纠纷、无赔付、无麻醉死亡;
……
这就是麻醉科近几年的成绩,今天我们将通过麻醉科的病例讨论来看看成绩单背后的付出。
每日清早7:15-8:00,是麻醉科“雷打不动”的晨课时间。这个“摸黑学习”的传统,已经坚持了16年。也是在那一年,华西麻醉启动了规培试点。
每周一二三五,是主治以上二线医生讲课,题目自选,住院医师都要参加。科室要求全部讲者一次性提交3年计划,且必须互不重复。每周四是病例讨论,全体医师参加,包括住院医师、主治及以上医师。每月最后一个周五,是住院医师月考。
11月17日,科里开展病例讨论。包括实习生、规培医师、进修医师在内,400多人坐了满满一屋。
科里一位规培医师说:讨论时,老师们会随机点名、提问,坐哪儿都可能被抽到。还不如主动挑个视野好的位置,能看清老师们的互动,听得也更带劲。
晨课要点名请假开药算迟到
7:00,麻醉科病房,人群涌进食堂改建的会议室。餐车上,馒头、包子、鸡蛋、牛奶、干净的碗筷,一应俱全。据食堂阿姨介绍,每周四来的人最多,有时几千个包子都不够吃。
进修医师争先换着鞋套
“晨会结束,大家就要忙起来。一进手术室,很多人可能吃不了午饭。早上吃点热乎的,是给大家的福利。”科室党支部书记罗朝志教授解释。
吃饱了才能好好学习
7:14,科主任刘进教授手持名单,站在会场中央,开始点名。这张单子列出了全部主治以上医师的名字。“***请假去开药?这么早,哪里有开药?告诉TA,算迟到。”刘进教授果断说。
科主任点名中
据说,科室采用过多种点名方式,包括指纹打卡。现场点名是一个“废而又行”的制度。“从2014年1月1日至今,华西麻醉实现了55万例麻醉0纠纷、0死亡、0赔付。这种时候,人容易失去目标懈怠,必须要强化和执行制度。”刘进教授说。他强调,科室有这样的成绩,绝不是某一个人的水平高低,必须集合整体的智慧和力量。病例讨论集合了全科人几百万例麻醉的经验和教训。所有人都要参加。不接受理由。
点名结束,刘进教授在迟到者的名字边上做标记
坚持学习是好事,但忙是现实。华西一年有20万例左右的手术麻醉。重压之下,年轻医师也曾吐槽,累得够呛。科里因此安排了AB班。A班早晨8:00上班;B班下午16:00上班,并于20:00,与A班完成病人交接。若B班在午夜24:00以后下班,第二天的晨课可以请假或晚些到。
来得晚的,只能站着听讲
回答问题嗓门小了要挨说
7:15,主治医生吕沛林登台开讲。她要和大家分享一个尿毒症期的女性病例,于局麻下行“腹膜透析管拔管术”。
吕沛林介绍病例
没说两句,她就抛出第一个问题:肾衰病人入室后,问询病史时要了解哪些情况?她走到台下,随意指了一下:“你来回答。”
第一个被提问者(左侧持话筒者)
第一人说毕,吕沛林又把话筒递给了身侧的姑娘:“你还有补充吗?”接着,她满脸鼓励和期待地,又点了一个。
第三个被提问者
开场不到10分钟,吕沛林连问4人。被点到者,有的侃侃而谈,有的边想边说,有的声如细蚊。期间,坐在最前排的教授们三次出声打断。第一次,提醒回答者“大点声,怕啥。”第二次,示意回答者“说普通话。”第三次则针对吕沛林,“演示PPT要用鼠标,要让大家在5个电子屏幕上,都能看清你想指明的要点!”
刘进教授(左一持话筒者)提醒吕沛林用鼠标
提问贯穿病例讨论始终,分三种类型。1.“我”知道答案,想考察听者,或激发其思考;2.“我”不知道答案,只是抛砖引玉,请台下人作答;3.在场的人都不知道,“我们”一起讨论、长记性。“华西麻醉科的死亡率已经达到国际发达国家水平,即1/250000。若按一个麻醉医师一辈子最多做3万例麻醉来算,那是8个医生职业生涯不能突破的共用指标。只有不断向别人学习,才能在事件发生时临危不乱。”刘进教授略有些遗憾,吕沛林的病例选得好,但讨论焦点没放在“预防意识和手段”上。“麻醉出事,就可能出人命。我们说了这么多,就是为了预防这样的情况发生。”刘进教授在讨论结束时,扬声直呼。
台上如火如荼地问着,台下埋头记录
规培生被问“哑火”
病例讨论结束后,是科室常规的每周工作沟通和要务汇报。刘进教授重申了晨课的重要性和相关纪律。然后,谈及麻醉用药安全性问题,细细描述了“三查三对”的流程。突然,他收住声音,快步走到台下,将话筒塞到一个规培生面前:“你来说说,三查三对都是什么。”规培生一脸吓懵的茫然。
问到尴尬的规培生
“你来!”刘进教授点了一个又一个。直到第4人回答后,他才舒展眉头:“这说得还有点样子。”接着,他又指示第1人:“你再说一遍!”在其引导下,规培生终于磕磕绊绊地说完了。“国外麻醉科如果发展到1/250000的死亡率,最可能出现的失误就是用错药。我们现在已经有这个苗头了。你们怎么能不好好学!”刘进教授恨铁不成钢地说。话锋一转,他又开始提醒老师们注意用药安全,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左云霞副主任主动起身,介绍起自己的经验。
左云霞(右侧持话筒者)介绍经验中
此时,台下有人小声嘀咕,老师们操作流程不一样……
刘进教授挥挥手,说:“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操作习惯。规培生都是20多岁的成年人,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成熟的判断力。轮转就是让他们多看多学,自然会取长补短。等到他们独立执业时,一定比我们当年刚刚做主治医师时的水平更高。老师们也可以问问学生,别的老师都是怎么做的。咱们虽然年纪大了,但也不能放弃学习。”说话间,电视画面亮了,开始播放华西全院电视晨会。主播热情洋溢地恭喜麻醉科,连续七年拿到复旦专科排行榜第一。台下,麻醉科众人淡定得好像在看“别人家喜讯”。
科室对七年专科第一,视如常态
连续七年在排行榜上排第一,刘进主任说,这是大家对我们工作的认可,我们也只是做好了本职工作!7年排第一的背后充满了付出和坚持,这场普通的病案讨论只是麻醉科各项工作的一个剪影,在刘进主任提出的4S理论(延长病人寿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让患者更满意、节约医疗资源)下,麻醉科必将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