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
挂号
联系
我们
就诊
指南
常见
问题
返回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我想对党说”主题征文】遵义学习感想
2021.05.01

遵义是一座著名的“红色”旅游城市。4月23-24日去遵义学习,它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党日活动。我们所看到的每一件革命先辈用过的物品,听到讲解员讲述的每一个革命故事,都深深地让我们感动与震撼。从娄山关、红军山烈士陵园、遵义会议会址等一路走来,革命先辈们为了解放全中国前赴后继、英勇战斗的精神深深感动了大家。红军强渡乌江天险,四渡赤水的场景似历历在目,娄山关的炮声,赤水河底的浪涛,雪山草地中红军战士艰难地跋涉……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深切感受到中国革命斗争的艰苦,中国革命政权来之不易,感受到红军长征的艰巨,更体会到无数革命先驱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与伟大。能够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我倍感骄傲与自豪。


娄山关战斗遗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935年1月7日,红军长征途中占领遵义。贵州军阀王家烈、候之担闻讯,慌忙调兵遣将,在娄山关一带设防,以保老巢。为确保中共中央在黔北遵义建立新战略根据地,确保主力部队在遵义休整和遵义会议的安全,中央军委命令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率部追击,向北逃窜的敌军,夺取娄山关,以防御川南之敌向遵义进犯。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黔军被歼灭600余人,红军伤亡100余人,取得红军长征以来的首次大捷。战后毛泽东同志在娄山关上感慨万端,吟出了长征中最为悲壮的著名诗句《忆秦娥·娄山关》,描写了红军指战员英勇鏖战的壮烈情景。


娄山关,忆秦娥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大概也是同为医生的缘故,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红军坟”的故事。


红军坟

红军菩萨

红军坟,是一位红军卫生员墓,群众称它为红军坟。1935年春天,中央红军红三军团十三团二营进驻遵义。该营有一名红军卫生员叫龙思泉(后来经三军大老校长多方查证,才知道其真实姓名,牺牲后老百姓不知道具体姓名,就只能称呼他小红),自幼受父亲影响,学了不少治病疗伤的办法。部队驻扎在城南后,龙思泉除担负着全营的防病治病工作外,还利用自己的家传知识,采集山中草药,为前来求医的驻地群众医治,且不收一分钱。不久他免费治病的事情很快就传开了,找他看病的人越来越多。一天中午,一位农民找到龙思泉,请他到家里给自己的父亲看病。龙思泉顶着刺骨的寒风,冒着绵绵的细雨,翻山越岭终于来到农民家里,为病人治疗。熟料当天夜里二营突然接到上级的命令,要在拂晓前离开。由于龙思泉还在为村民医治没有回来,营长只好请房东大娘给他留下一张字条,叫他往桐梓县方向追赶部队。没想到在通往桐梓县的公路上,龙思泉被可恶的反动派保长聚众杀害,倒在了血泊里。看着被杀害的红军卫生员,乡亲们满腔悲愤,不顾危险,一起动手把龙思泉安葬在了路旁的松树林里。不久,又在坟前立了一块石碑,由于不知道姓名,石碑只刻上了“红军坟”三个字。

乡亲们不仅深切缅怀红军卫生员,甚至相信死去的红军“神医”能保佑人们平安,能为人们消灾除病。“红军菩萨”救穷人、“红军菩萨”显圣等等传说不胫而走,百里之内,遐迩盛传。许多没钱看病的乡亲们就把希望寄托在“红军坟”上,到这里凭吊、祈求的人常年不断,“红军坟”香火不绝。虔诚的乡民有的甚至说坟前的香灰是治病的良药,吃了包治百病。故事流传得越来越广,越来越神奇。渐渐地,这位卫生员被传成了温柔和善的女红军医生,也演化成当地百姓心中的神灵,变成了“红军菩萨”。譬若观音菩萨的慈悲心肠,老百姓特意塑造了母性的形象,但确是男儿之身。

听到这个故事,不由想起医圣孙思邈的金匮真言: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军民鱼水情

在“红军坟”前矗立着一尊左手怀抱小孩,右手端着汤匙喂药的红军女战士雕塑(实际是当年红军刚刚进城,很多工作需要开展,无法注意自己的形象问题,不能及时理发与剃须,只好蓄着长发)。当地有人说,上红军山抚摸下红军菩萨,可以祈福,有病可以治病,无病可以预防。猜猜我摸了哪里?你一定想不到我摸的是那个汤药灌,这是我们中医的法宝之一。良药笔下走,银针握在手。龙思泉正是这样实践着先贤们大医精诚品格的典范,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免费给老百姓看病;而他牺牲后老百姓自发为其守坟防止反动派的破坏,正是这浓浓鱼水情的体现。向导讲到动情之处不禁潸然泪下。

当下疫情依旧肆虐,犹记得去年大年三十党中央一声令下,多少解放军军医抛家弃子,奔赴武汉抗疫一线,与病毒作斗争。这是新时代军民鱼水情的体现,让人着实敬佩与感动。有一首大风歌唱得真好:

让我扭过头决绝地走

擦干泪水松开了母亲的手

敌忾同仇神州在紧要关头

一声大吼 同志们全体都有

请接受我的请命 就为了咱的百姓

就为我姊妹兄弟 请让我按下手印

就为这天下太平 就为这多少生命

为这医者仁心  就为我中华大地

他敬礼风中飘的旗 那冲锋号也吹的急

我连夜向疫区行进 你誓要灭掉这场病

多少的英雄在集结 就让我为你冲在前

所有的心都紧相连 就会让我们更团结

怒发冲冠凭阑处 潇潇雨歇出征夜

抬望眼仰天长啸  壮怀激烈我魂不灭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长江水不可断绝 卫我同胞万万千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与子同泽 与子同裳

大风 大风 大风 大风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身袭白衣问自己

是否能悬壶济世  我念着先辈的意志

救死扶伤的义士

留取丹心照汗青 那是我民族的气质

一定要阻断这苦难 就顶住武汉

让我为请战的同伴 再擦干血汗

拯救那病患内心充满胜算

就算惊涛拍岸且看我如何应战

看这一次中华儿女决不会低下头

活这一世我与你共患难风雨同舟

看这一次在出发之前唱起满江红

看这一次无数的双手撑起黄鹤楼


遵义会议旧址

信仰的力量

遵义别名大转折之城,名副其实,最初是一场毫无计划的仓促大撤退,面临着内部分裂和外部围歼的危险,后来成就了史诗般的壮丽长征。在会址遗址纪念馆里,当年的桌椅,粗布印花被子、草鞋、斗笠、行军锅、马勺等,稍有尘封,默然凝结着岁月的痕迹;看到摊开的会议记录,可以想象当年朱德和周恩来是如何批评秦邦宪、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支持毛泽东的主张,并坚定地说:“如果继续这样错误的领导,我们就不能再跟着走下去”。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当时会场气氛是如何的凝重与剑拔弩张,何去何从,事关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国之幸,民之幸。我们今天依然铭记遵义会议,因其在生死攸关之际,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作用的“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在存亡危急之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和中国革命,并且把党的路线开始转到了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正确轨道上来,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从幼稚逐渐走向成熟。

走出纪念馆,热血依然沸腾,有一种心潮澎湃荡漾在心头,再看那阁楼,已有了不一样的感情,一张张黑白的照片中,与会人员微笑与眼眸中透出的坚定无不让人感到心中燃起的希望。力量虽弱,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仿佛看到了会议之都的气势,神州大地的咆哮,中华民族的怒吼。作为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极为重要的精神财富和宝贵的历史经验。遥想昔日的烽火与韬略,思考明日的危机与锦绣,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在屠刀面前没有屈服,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这就是共产党员精神。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通过参加这一次活动,使我更深切地感受到革命的艰辛,战争的残酷,和平的可贵,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加激发了我们要珍惜今天拥有的一切,加倍努力工作。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感悟

作为自己修炼党性,提升自我的一个新起点。把红色精神与光荣传统带回来(学习革命先辈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怕牺牲和困难、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思想上坚定政治信念,在业务上精益求精、更加勤奋努力工作。


作者:洪浩       编辑:史杰蔚 刘欢      来源:科研一支部

基本信息填写
您的姓名: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
问题类型:

select…

  • 内容无法访问
  • 信息不更新
  • 内容不准确
  • 错别字
  • 图片不准确
  • 其他
问题页面网址:
问题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