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
挂号
联系
我们
就诊
指南
常见
问题
返回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1. 直肠癌 TME 微创化功能性保肛术式

华西医院在周总光教授带领下,以手术难度最大、保肛率最低、复发率最高的中低位直肠癌为突破点,自2001年,在国际上率先采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 TME )超低位保肛技术,突破了低位直肠癌手术的盲区和禁区;王自强教授创新地提出了筋膜微血管指导的筋膜间解剖新观点,使手术操作更加精准,手术疗效显著提高。中心创新多种超低位保肛及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式,提出对于中低位直肠癌依据危险因素制定新辅助治疗策略,对于中低风险患者采取“免放疗”治疗策略,以减轻放疗带来的生活质量负面影响。相关研究获得2005年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在国内外专业学术大会作主题告和专题演讲100余场次。目前,该项技术已作为我国中低位直肠癌的常规术式广泛应用于临床,每年数以万计的直肠癌患者从腹腔镜 TME 超低位保肛术的实施中获益。

2. 腹腔镜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术
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大约有10%-30%会出现直肠侧方区域淋巴结转移,但由于骨盆腔侧方区域空间狭小,血管神经交错分布走行复杂,传统常规清扫术会带来较多并发症,造成不同程度的泌尿性功能障碍,在男性患者尤为明显。华西医院在腹腔镜直肠癌 TME 基础上,不断探索实践,在国内率先开展腹腔镜下选择性侧方淋巴结清扫术,使残留阳性淋巴结风险降低,术后局部复发降低;且患者术后康复快,并发症明显减少。王自强教授多次应邀在国际、国内会议上进行手术演示交流,得到包括日韩同行在内的认可,目前在亚专业顶级Dis Colon Rectum等已发表多篇 SCI 论文和中文核心论文。华西医院牵头组织30余家医疗单位在国内发布全球第一个《中国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诊疗专家共识(2019版)(2024版)》,并执笔《结直肠癌4K腹腔镜手术操作标准专家共识(2020版)》低位直肠癌和侧方淋巴结清扫手术技术规范的内容。

3. 局部晚期直肠癌及复发直肠癌的盆腔联合脏器切除术
局部晚期直肠癌及复发直肠癌往往有盆腔周围脏器侵犯,是结直肠外科领域的难点和挑战。这些患者往往对放化疗的反应性较差,整块切除原发肿瘤及邻近受累器官成为唯一根治方式。然而术前长期放化疗使受累脏器结构周围纤维化严重,导致联合脏器切除的实施十分困难;盆腔脏器切除后导致盆腔空虚,显著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等。针对此类患者的根治性治疗技术,我们以结直肠癌多学科综合治疗团队( MDT )为基础,联合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华西医院骨科、整形外科和泌尿外科,做进一步研究、探索和创新,取得了如下成果:①基于病变累及的脏器、程度以及方位,我们提出了"三平面分类和三平面切除"理念,通过术前高分辨影像的精细化评估,提高了肿瘤的R0切除率; ②联合整形外科和泌尿外科开展了一系列填充盆腔的新技术,包括保留膀胱的“全盆切除术”,大网膜移植技术、臀大肌肌皮瓣皮瓣修复术、股薄肌肌皮瓣修复术、输尿管膀胱翻瓣再植等技术,最大限度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这些先进理念的提出,以及高难度手术和修复技术的实施,改善了复杂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提高了生活质量,发挥了区域引领作用。

4. 膀胱腹膜翻瓣盆底重建新技术
直肠癌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重建盆底腹膜有利于阻止小肠坠入并粘连于盆腔,导致小肠梗阻及会阴疝等并发症。然后,对于盆壁僵硬,盆腹膜缺损大,尤其是放疗后的患者,常规的盆底重建技术往往难以实现。我们设计了一种全新的盆底重建技术,即将膀胱底腹膜游离后,翻转缝合于盆腔入口。术中及术后结果均显示该技术安全有效,临床效果满意。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结直肠顶尖的专业杂志Dis Colon Rectum及J Surg Oncol上。
 
5. 以胰腺为导向的往复式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
结肠癌全系膜手术( CME )的提出为结肠癌的根治手术提供了新的技术标准。腹腔镜右半结肠 CME 手术由于外科干区域静脉变异的高频率加之肥胖、肿瘤致系膜纤维化等因素,使得腹腔镜右半结肠的 CME 手术极具挑战。我们从2012年设计实施了腹腔镜下以胰腺颈部为标准的往复式右半结肠全系膜切除术,能显著降低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的技术难度及操作复杂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腹腔镜手术方法选择。研究结果多次在全国学术会议上分享交流,并发表在国际 SCI 期刊 Tech Coloproctol (2016)和 Langenbeck ' s Archives of Surgery (2018)。

6. 开放式小切口结直肠癌根治术
多年来,在结直肠专业组李立教授的带领下,对传统的结直肠癌开放式根治手术进行了系列创新和改良,尤其是极低位直肠癌的极限保肛技术,与"整体微创( Comprehensive Minimally Trauma , CMT )"管理模式独具特色,实现极低位直肠癌 “毫米级保肛”;突出微创化/程序化/快速康复流程;以及评估准确化,治疗精细化,随访信息化整体化服务,让结直肠癌患者享受到极高质量的专病就医体验和满意的长期效果。

7. 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 IBD )是一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 UC )和克罗恩病( CD )。炎症性肠病虽然是内科疾病,但大约30%的 CD 和10%的 UC 患者常需接受手术治疗。外科手术是炎症性肠病不可缺少的治疗手段。外科团队由孟文建教授主导,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开展了一系列规范化的外科手术,包括腹腔镜微创手术、肠切除术、狭窄成形术、全结肠切除术+回肠直肠吻合( IRA )、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 IPAA )、肠瘘切除等,炎症性肠病外科手术超过100例/年,并通过微创引流、肠内外营养等措施优化术前管理策略,大大降低了肠造口率,显著改善 IBD 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8. 腹膜转移癌治疗
腹膜假粘液瘤 (PMP) 是一种相对罕见的恶性肿瘤。对于此类腹膜转移癌患者,最大程度的肿瘤细胞减灭术 (Cytoreductive Surgery, CRS) 联合术中/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 (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 HIPEC) 是目前国际公认的、也是我们实践证明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本中心在该领域拥有深厚积累:深耕腹膜转移癌CRS+HIPEC治疗已五年,技术成熟稳定。我们掌握高难度的广泛减瘤技术,根据病情需要进行全腹膜切除术,必要时涉及多器官协同切除(包括但不限于:部分胃/全胃、胆囊、脾脏、网膜、部分小肠、右半结肠、直肠、双侧附件等),力求最大限度清除肿瘤。迄今已成功完成 100余例 腹膜转移癌(主要为PMP)患者的CRS+HIPEC治疗。 得益于规范化的诊疗流程和精湛的手术技术,我中心治疗的PMP患者 长期生存率优异(超过90%),不仅有效控制了肿瘤,更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基本信息填写
您的姓名: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
问题类型:

select…

  • 内容无法访问
  • 信息不更新
  • 内容不准确
  • 错别字
  • 图片不准确
  • 其他
问题页面网址:
问题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