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
挂号
联系
我们
就诊
指南
常见
问题
返回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转化医学综合楼新增核医学中心及射线装置应用项目(运行部分)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意见 2023.08.03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邀请2名专家对《转化医学综合楼新增核医学中心及射线装置应用项目(运行部分)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表》进行审查。参与人员还有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核工业辐射测试防护院(环评单位和验收监测报告表编制、监测单位)等单位的代表,共9人(名单附后)。

专家审查结束后,建设单位和验收监测报告表编制、监测单位根据专家组意见,对验收监测报告表进行了核实、修改、完善;建设单位根据项目验收监测报告表和专家组意见并对照《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严格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指南、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和审批部门审批决定等要求对本项目进行验收,提出意见如下: 

一、工程建设基本情况

(一)项目验收内容和基本情况

1、核医学中心

1)回旋加速器制药区

该区域在转化医学综合楼地下一层,主要包括回旋加速器机房、合成分装热室、固体靶热室、全检质控室及其它配套房间等,其中回旋加速器机房室内面积约78.84m2,四周墙体为80cm厚的混凝土,屋顶为100cm厚的混凝土,东侧迷路墙为50cm厚的混凝土,东侧防护门为5mmPb+20mm聚乙烯,机房地下无房间,地面不做特殊防护,配置使用一台型号为Cyclone KIUBE 100自屏蔽医用回旋加速器,最大质子束流能量为18MeV,最大质子束流强度为150μA,属于类射线装置;合成分装热室面积约47.78m2,北侧墙体为80cm厚混凝土,其余侧墙体为30cm厚混凝土,顶板为25cm厚混凝土,底板为20cm厚混凝土;固体靶热室面积为33.21m2,北侧墙体为80cm厚混凝土,西侧墙体为35cm厚混凝土,其余侧墙体为30cm厚混凝土,顶板为25cm厚混凝土,底板为20cm厚混凝土;热室控制室面积为7.69m2,防护铅门与观察窗为5mmPb当量;质检室面积为37.62m2,净化传递窗为5mmPb当量;其它配套房间包括:回旋加速器机房控制室、无菌检测室、全检质控室、阳性对照室、放射性废物暂存库,净化空调机房、外包间、准备间、缓冲间、卫生通过间、水冷机房、值班室、库房、传药梯、实验室等。

回旋加速器制药区尚未生产固体靶核素,目前生产非密封放射性核素包括:碳-11(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1.85×108Bq,年最大操作量为7.4×1011 Bq);氟-18(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5.55×108 Bq,年最大操作量为9.25×1012 Bq);氮-13(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1.85×108Bq,年最大操作量为7.4×1010 Bq)、氧-15(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1.85×108Bq,年最大操作量为7.4×1010Bq-68(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1.85×107 Bq,年最大操作量为9.25×1010 Bq);医院回旋加速器每日最多开机两次,每打靶时间3h。根据放射性核素类型,生产制药主要有2种模式:全天生产18F,该模式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5.55×108 Bq生产18F,再生产11C13N15O中的一种,该模式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7.4×108 Bq;另可能同时生产核素镓-68。单日制药只选用其中一种模式该回旋加速器制药区属于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本项目生产的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均为建设单位自用,不涉及外售。

2PET检查区

PET检查区在转化医学综合楼地面一层,总建筑面积约3865m2。该区域主要包括PET-CT机房、PET-MR机房、注射室、候诊区、病人注射后休息室及其他配套房间,其中PET-CT机房室内配置使用一台型号为uM780PET/CT,最大管电压为140kV,最大管电流为667mA,属于类射线装置;PET-MR机房室内配置使用1PET-MR,不属于射线装置。

病人注射后观察室面积约39m2,注射室建筑面积约14m2,其它配套房间包括控制室、留观室、更衣室及设备间等。

PET检查区目前仅使用回旋加速器制药区生产的非密封放射性核素18F11C68Ga, 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7.585×108Bq,该PET检查区属于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

2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手术室

转化医学综合楼二楼消化科(ERCP)手术室区域计划购置使用2C型臂X射线机,实际安装使用1,已批复的另外1ERCP C型臂X射线机1CT机待安装使用后再进行验收。在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手术室2使用1台型号为N90C型臂X射线机,属于Ⅱ类射线装置,用于开展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该ERCP2内面积为40m2, 配套1间控制室、1 间谈话室和1间等候室,手术室配套1间物品间。

 (二)建设过程及环保审批情况

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于201919日以《关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转化医学综合楼新增核医学中心及射线装置应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川环审批〔20194号)对该项目进行了批复项目部分运行,运行部分于20235月建成调试

二、工程变动情况

本项目核医学中心场所、场所屏蔽材料、厚度均与环评时一致,使用的核素种类数量未超过辐射安全许可证许可的种类和使用量。已安装使用的射线装置的能量除PET-CT以外均不大于环评时的能量,射线装置类别、场所和屏蔽材料、厚度未发生改变。PET-CT机房辐射防护屏蔽满足现有PET-CT的安全使用,也满足《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30-2020)中的屏蔽要求本次验收的项目已稳定运行,环境保护设施和辐射安全防护设施已按“三同时”要求配备并正常运行,不存在重大变更情况

三、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

项目建设执行了三同时管理制度,本项目的设计文件、环境影响报告表及批复文件均提出了相关的环保措施和建议,根据验收调查,各项措施和建议已落实。

 四、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1、辐射

1、核医学中心

根据监测结果,PET/CT未曝光时PET/CT检查室周围X-γ辐射剂量率范围为98.4nSv/h~138nSv/h射线装置曝光时X-γ辐射剂量率范围为104.4nSv/h~144nSv/h

PET/CT未曝光和曝光时X-γ辐射剂量率均满足《核医学辐射防护与安全要求》(HJ1188-2021):6.1.5 距核医学工作场所各控制区内房间防护门、观察窗和墙壁外表面30c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应小于2.5μSv/h,如屏蔽墙外的房间为人员偶尔居留的设备间等区域,其周围剂量当量率应小于10μSv/h

根据监测结果,当回旋加速器生产区生产分装放射性核素时,回旋加速器机房周围X-γ辐射剂量率与中子剂量率叠加后的范围为154.8nSv/h~292nSv/h回旋加速器生产区及周围各监测点X-γ辐射剂量率范围为154.8nSv/h~2058nSv/hPET检查区在使用放射性药品和对患者进行诊断时,PET检查区内及周围X-γ辐射剂量率范围为99.6nSv/h~415.2nSv/h;核医学中心各通风橱和注射窗操作位辐射剂量率分别为379.2nSv/h、2058nSv/h1317.6nSv/h,非操作位辐射剂量率为386.4nSv/h769.2nSv/h679.2nSv/h;废物收集桶表面辐射剂量率最大为415.2nSv/h;衰变池旁X-γ辐射剂量率104.4nSv/h,均满足《核医学辐射防护与安全要求》(HJ1188-20216.1.5距核医学工作场所各控制区内房间防护门、观察窗和墙壁外表面30 c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应小于2.5 μSv/h,如屏蔽墙外的房间为人员偶尔居留的设备间等区域,其周围剂量当量率应小于10 μSv /h6.1.6放射性药物合成和分装的箱体、通风柜、注射窗等设备应设有屏蔽结构,以保证设备外表面30cm处人员操作位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小于 2.5 μSv/h,放射性药物合成和分装箱体非正对人员操作位表面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小于25 μSv/h6.1.7固体放射性废物收集桶、曝露于地面致使人员可以接近的放射性废液收集罐体和管道应增加相应屏蔽措施,以保证其外表面 30 cm 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小于2.5 μSv/h等要求

根据监测结果,核医学中心及周围各监测点β表面污染水平为0.16Bq/cm2~3.27Bq/cm2低于《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控制区表面放射性污染的控制水平40 Bq/cm2监督区表面放射性污染的控制水平4 Bq/cm2的要求。

根据监测结果,核医学中心周围土壤β753Bq/kg属于成都市土壤天然放射性活度浓度范围412.1~865Bq/kg(《中国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国家环境保护局,1995 年)

根据监测结果计算本项目核医学中心所致职业人员年有效剂量最大为0.88mSv/a,满足职业人员年有效剂量5 mSv/a的管理限值;公众年有效剂量叠加后最大为4.2×10-2 mSv/a,满足公众年有效剂量0.1 mSv/a的管理限值。

2ERCP2

根据监测结果,本项目C型臂X射线装置拍片状态下,ERCP2周围环境和人员活动区域内监测点位的X-γ辐射剂量率范围为106.8~140.4nSv/h

根据监测结果,本项目C型臂X射线装置在透视模式下,曝光参数较减影模式低,主要考虑机房内手术医生的受到的影响,ERCP2第一术者位附加X-γ辐射剂量率22×10-8Gy/h,第二术者位附加X-γ空气吸收剂量率7.3×10-8 Gy/h射线装置在透视状态下,ERCP2内手术医生手部位X-γ辐射剂量率210.5×10-8 Gy/h

在减影状态下,各机房外的X-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对比未曝光时相差不大,说明机房防护较好,不存在射线泄漏。同时满足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30-2020医用射线装置使用场所在距离机房屏蔽体外表面30cm外,周围辐射剂量率应满足:控制目标值不大于2.5μSv/h”的规定要求

根据监测结果计算,手术医生最大受照有效剂量采用介入手术时附加年有效剂量与操作台处附加年有效剂量相叠加,因此职业人员最大受照有效剂量为3.57×10-2mSv/a,满足职业人员5mSv/a的管理限值要求;公众最大受照有效剂量为1.43×10-3mSv/a,满足公众0.1mSv/a的管理限值要求。

本次验收监测数据合格。

2、废水

1核医学科

项目废水处理措施与环评一致。衰变池尺寸和容积与环评一致。目前核医学中心每天放射性废水产生量为0.560054m3/d,以本项目使用核素半衰期最长的124I(4.18d)计,10个半衰期为41.8d,在此期间产生的废水量为23.41m3,两格衰变池均可容纳大于41.8天的废水量,能够满足放射性废水的衰变处理需要。

2)其他科室

生活废水依托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医疗废水通过预处理池处理后经过医院污水处理站预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管网。

3、废气

1)核医学科

建设方在回旋加速器机房、热室、质控室及注射室设置独立的通排风系统,该系统主要由通风橱、风管、过滤器和排风风机箱构成。在排风管道上安装有高效过滤器,有效的过滤及吸附废气中的各种有害微粒。工作场所的气流组织遵循了自清洁区向监督区再向控制区的流向设计,并保持工作场所负压,以防止工作场所放射性气体交叉污染。放射性废气排放口需设采样孔,进行气体采样和监测,保证放射性气体废物的排放满足“GB18871-2002”中的相关要求。

1回旋加速器制药区废气处理措施

本项目加速器自屏蔽区内有单独排气管道,并相对加速器机房呈负压状态,因此自屏蔽体内的感生放射性气体不会扩散至机房内。回旋加速器机房设计了独立的新风和排风系统,排风管道用大楼内排风井连接至大楼屋顶以上3m处排放。合成室的通风系统设计为独立的洁净送排风系统,合成室分装柜每个柜体均有排风管道并联至一个主管,另合成室也设置独立排风管道,2条排风管不与其他区域共用,直接通过大楼内排风井连接至大楼屋顶以上3m排放。排风口距地面约60m。回旋加速器制药区通风管道设置情况可以保证废气不循环,全部外排,并拟在管道出口设置含除碘功能的过滤吸附设施。

回旋加速器区合成分装热室中自动合成柜和自动分装柜设备本身自带通风柜(风速>1m/s);质检操作时在拟设置的质检室通风柜中进行,质检室通风柜风速>1m/s

2PET检查区废气治理措施

PET检查区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拟设置一整套通排风系统,送排风采用45度管道斜穿墙,排风口均配置活性炭过滤装置,排风管道依次并联到一条排风总管, 通过排风井升到转化医学综合楼楼顶以上3m排放,排风口距地面约60m

注射人员在通风橱内进行注射前药物分装(风速>1m/s),通风橱排放口设过滤装置。

 (2ERCP2废气治理措施

本项目ERCP射线装置在曝光过程中,会有少量臭氧产生,机房安装了通排风系统,通风量≥500m3/h,将室内产生的废气强制排出室外,由于臭氧产生量很少,经大气稀释扩散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很小。

4、噪声

噪声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区标准。

    5、固废

1放射性固废处理措施

 医院每年产生2个废锗-镓发生器,由厂家进行回收,并建立转移账单,目前医院的锗-镓正在使用,尚未报废其余放射性固体废物收集在具有铅防护外层的固体废物桶中,固体废物桶中放置专用塑料袋收纳废物,待废物袋装满后,转到放射性废物存放室暂存,并标明核素种类和收集日期,在废物库内存放衰变。

建设单位建立了放射性废物收集、暂存、转运、回收台账。按照《核医学辐射防护与安全要求》(HJ 1188—2021)中的要求对放射性固废进行处理7.2.3.1固体放射性废物暂存时间满足下列要求的,经监测辐射剂量率满足所处环境本底水平,β 表面污染小于0.8 Bq/cm2的,可对废物清洁解控并作为医疗废物处理:

a)所含核素半衰期小于24小时的放射性固体废物暂存时间超过 30 天;

b)所含核素半衰期大于24小时的放射性固体废物暂存时间超过核素最长半衰期的10倍。

不能解控的放射性固体废物应该按照放射性废物处理的相关规定予以收集、整备,并送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理。放射性废物包装体外的表面剂量率应不超过 0.1mSv/h,表面污染水平对βγ发射体以及低毒性α发射体应小于4 Bq/cm2

目前核医学科仅生产使用核素氟-18-68,氮-13,氧-13,碳-11放射性废物量较少每日废物储存30天后作为普通废物处理

 2非放射性固废处理措施

本项目工作人员产生的少量生活垃圾经医院进行统一集中回收并交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五、验收结论

项目建设环保审查、审批手续齐全。项目建设过程中落实了环境影响报告表及批复要求的环境保护措施,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验收监测表编制规范,项目情况和环保措施落实情况介绍清楚,验收监测方法科学合理,结论总体可信。转化医学综合楼新增核医学中心及射线装置应用项目具备环境保护验收条件,建议通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六、后续要求

(一)项目需完善的意见

建设单位认真学习贯彻国家相关的环保法律、法规,不断提高遵守法律的自觉性和核安全文化素养,切实做好各项环保工作。加强运营期项目周围辐射水平监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加强辐射环境档案管理。

(二) 验收监测表修改意见

1、本次验收内容,只需简要给出环评批复的主要内容。

2、建议验收报告无需介绍回旋加速器工作原理、PET/CT, PET/MR工作原理、锗-68/-68发生器淋洗原理等内容。简述其相关的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就可以了。

368Ge-68Ga发生器由生产厂家进行回收。要有回收的转移账单证明资料。(附件里没有,要进行说明还未报废)

    4、医院的一般医疗固体废物,要附医疗废物处理处置单位的合同。

5、结论中简单说明一下未对废水衰变池排口的总α、总β检测的原因。

6增加对放射性废气、废水,固废的相关监测或者未监测的原因分析。

七、验收人员信息

 验收人员信息见附表。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转化医学综合楼新增核医学中心及射线装置应用项目》运行部分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公示)

转化医学楼验收意见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2023731日 

来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基本信息填写
您的姓名: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
问题类型:

select…

  • 内容无法访问
  • 信息不更新
  • 内容不准确
  • 错别字
  • 图片不准确
  • 其他
问题页面网址:
问题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