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胰腺外科柯能文主任医师团队联合消化内科杨锦林主任医师、王瑞副主任医师团队成功为2名患者进行了超微创双镜联合十二指肠肿瘤局部切除。该项新技术的成功开展,是我院复杂疾病MDT团队协作模式的又一次成功实践,也为复杂肿瘤患者治疗提供了更优解。
患者为37岁男性,因近一年上腹部反复不适,于今年7月在我院胰腺外科柯能文主任医师处就诊,行超声内镜检查发现十二指肠球降交界处占位,最大直径约2cm,考虑为来源固有肌层占位,神经内分泌肿瘤、间质瘤、异位胰腺可能,传统处理方式即进行腹腔镜十二指肠局部切除。
由于十二指肠特殊的解剖位置和功能,无论外科医师还是内镜医师,在进行十二指肠肿瘤切除时都面临着挑战。外科医师的难点在“找”,有时为了精确找到肿瘤,需要切开十二指肠壁并且扩大切除范围才能保证肿瘤完整切除,这无疑增加了术后十二指肠瘘以及狭窄的风险。内镜医师的难点在“穿”,对于起自固有肌层的肿瘤,特别是2cm以上较大的肿瘤,稍有不慎就会切穿十二指肠,甚至损伤胆囊、胆管和下腔静脉,给患者带来围手术期的巨大风险。
“这名患者起自固有肌层的肿瘤直径有2厘米,在腹腔镜下,肿瘤的边界不能准确定位,往往需要在肿瘤附近打开十二指肠,充分显露肿瘤后再切除,这势必会导致切除的十二指肠范围更大,修补范围也更大,术后出现瘘和狭窄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柯能文主任医师表示,只能采取将“内镜+腹腔镜”有效结合的新方法。该新技术使传统的腹腔镜十二指肠肿瘤局部切除由“微创”变为“超微创”,内镜下精准定位后沿肿瘤边缘进行切除,在保证完整切除肿瘤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减少了十二指肠损失的范围,大大减少了术后瘘和狭窄的可能。
(图为内镜医师与外科医师在双镜模式下对肿瘤进行探查)
(图为内镜医师在内窥镜下对十二指肠肿瘤进行全层切除)
(图为外科医师在腹腔镜下对十二指肠进行修补)
8月9日,手术正式进行。在此次采用的通过腹腔镜联合内镜的双镜模式中,外科医师首先通过腹腔镜提前游离暴露十二指肠,然后内镜医师通过内镜准确找到肿瘤并精准切除。由于提前对十二指肠的充分游离,并使用纱布隔离了下腔静脉、胆囊、胆管,内镜医师不必担心切穿十二指肠,可以专注于肿瘤的精准切除,大大减少了操作难度。一旦切穿十二指肠或十二指肠局部薄弱的情况下,外科医师再立即进行十二指肠修补,之后再由内镜医师对修补处进行检查,并放置胃管或者三腔营养管。
同日,柯能文主任医师还利用该项新技术为另一名58岁的男性患者进行了手术。柯能文主任医师在腹腔镜直视下游离十二指肠后,内镜医师再进行操作有效避免了周围组织损伤,同时腹腔镜下即时修补,充分保证了修补效果,大大减少瘘的发生,使患者获得确切治疗效果的同时承担最低的手术和并发症风险,也使内镜下十二指肠肿瘤切除由“高风险”变为“低风险”。
两位患者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第三天即出院,目前恢复顺利。柯能文主任医师表示:“双镜联合在黏膜外科(内镜)和浆膜外科(腹腔镜)间架起一座桥梁,最大限度实现了技术互补,双镜联合不是技术叠加,而是通过多学科协作实现‘1+1>2’的质变,让微创技术真正惠及复杂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