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麻醉手术中心朱涛主任医师团队和内分泌代谢科李舍予主任医师团队在JAMA Pediatrics(IF:18)在线发表题为 “Digital Health Interventions in Pediatric Perioperative Care: A Network Meta-Analysis” 的网络Meta分析文章。研究团队通过对49项随机对照试验进行了频率学派随机效应网络Meta分析,全面比较了虚拟现实、2D视频、2D游戏、互动机器人、咪达唑仑以及强化对照等多种干预措施对儿童围术期关键结局的影响。结果表明,虚拟现实在减轻术前焦虑和术后疼痛、提高麻醉诱导依从性方面效果最为显著;2D视频与2D游戏也显示出中等程度的临床获益。然而,各类数字健康干预均未能显著降低术后谵妄的发生率。
我院麻醉手术中心罗紫月、周瑞豪,内分泌代谢科农开磊为共同第一作者;朱涛主任医师、李舍予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儿童手术患者常面临显著的术前焦虑、术后疼痛及麻醉诱导配合度差等挑战,不仅增加了围手术期用药与护理负担,也可能影响术后恢复质量与家庭就医体验。传统药物如咪达唑仑虽可用于缓解焦虑,但仍存在镇静过度、呼吸抑制等安全性风险。近年来,随着可穿戴设备、移动终端与沉浸式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健康干预(Digital Health Interventions, DHIs)逐渐应用于儿科围术期管理。这类干预措施——如虚拟现实、二维视频/游戏、互动机器人等——以其非药物、低风险的特点,为缓解患儿焦虑和疼痛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然而,各类DHI技术在有效性、作用强度和证据可靠性方面是否存在差异,何种干预更适合特定临床场景,仍缺乏系统、高质量的综合比较与证据支持。
研究团队系统检索了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ENTRAL、CINAHL等数据库,以2025年3月1日为限,纳入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频率学派随机效应网络Meta分析,比较7类干预: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VR)、2D游戏(2-Dimensional Games, 2D games)、2D视频(2-Dimensional Videos, 2D videos)、互动机器人(Interactive Robots)、咪达唑仑(Midazolam)、标准对照(Standard Care, Control)、增强对照(Enhanced Control,如手册/宣教材料)。主要结局为儿童术前焦虑、术后疼痛、觉醒期谵妄及麻醉诱导依从性,效应量以标准化均数差(SMD)或均数差(MD)及95%置信区间表示,同时报告certainty of evidence,并进行一致性与敏感性评估。
最终纳入49项随机对照试验,涉及4535名接受全麻手术的儿童(平均年龄7.42岁;95% CI, 6.85–7.99;65.9%为男童)。在术前焦虑方面,共纳入43项RCT;术后疼痛共18项RCT;术后谵妄仅11项RCT;麻醉诱导依从性7项RCT是证据最少的结局。
图1. 儿科围手术期数字健康干预的网络关系图
研究人员通过联赛表(league tables)展示了各干预与标准对照之间的效应量,效应以标准化均数差(SMD)或均数差(MD)及95%置信区间表示,并根据GRADE分级标注证据确定性(深色为较高确定性,浅色为较低)。在术前焦虑方面,VR(SMD –1.14, 95% CI –1.54 to –0.74; moderate certainty)、2D视频(SMD –1.08, 95% CI –1.51 to –0.65; moderate certainty)、2D游戏(SMD –1.02, 95% CI –1.54 to –0.49; low certainty)和增强对照(SMD –0.83, 95% CI –1.53 to –0.13; low certainty)均较对照显著降低焦虑。术后疼痛方面,VR(SMD –1.09, 95% CI –1.58 to –0.59; moderate certainty)、2D游戏(SMD –0.87, 95% CI –1.62 to –0.12; low certainty)、2D视频(SMD –0.56, 95% CI –1.06 to –0.06; moderate certainty)均显示出减痛效果。术后谵妄方面,VR与对照比较(MD –2.38, 95% CI –4.83 to 0.07)提示潜在优势,但结果不稳定。麻醉诱导依从性方面,VR显著优于对照(MD –0.93, 95% CI –1.62 to –0.24; moderate certainty)。整体上,VR在多个结局上显示出最强效应,2D视频和2D游戏也表现出一定益处。
图2. 儿童术前焦虑、术后疼痛、觉醒期谵妄和麻醉诱导依从性的联赛表
研究人员同时基于P-score对各干预在不同结局中的相对效能进行可视化排名,雷达图的每个角代表一个结局(儿童焦虑、术后疼痛、术后谵妄、麻醉依从性、父母焦虑与满意度),点越靠近外圈代表干预排名越高。整体来看,VR在儿童焦虑、疼痛及依从性上均占据优势,2D视频和2D游戏在缓解焦虑和疼痛方面表现中等,而咪达唑仑在部分结局(如术后谵妄)有一定作用。互动机器人与增强对照的排名居中,标准对照整体最低。该图直观表明,虚拟现实在多数结局中综合效能最佳,2D干预次之,传统对照干预相对劣势。整体而言,虚拟现实及2D视频、2D游戏等数字干预在缓解儿童术前焦虑、减轻术后疼痛和提升麻醉诱导依从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体现出个性化、沉浸式和互动性强的技术特征,对优化未来儿童围术期照护策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图3. 各结局干预措施的P值排名图(雷达图)
原文链接: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pediatrics/fullarticle/2838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