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从来都不缺少美,只要你拥有一颗感受美的心,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医学同样如此。
在医院,人们通常看到的是病、是痛、是悲伤的面孔,是脓、是血、是丑陋的肿瘤,甚至是狰狞的死神。其实并不尽然,在一群医务工作者的眼里,医学同样有许多感受到美的地方:有显微镜下可供“近察”的视觉之美,有捐献器官让生命延续至美,有通过创新技术让患者重塑结构、恢复功能之美,更有医生职业神圣本身赋予的精神之美,以及“以美陪伴”用人文艺术浇筑医院独有气质之美。
今天,让我们走进一位普通的外科大夫,看看用他的双手创造出来的那些美。
他是著名的泌尿外科专家,在医院工作的10余年间,致力于尿道狭窄与畸形和泌尿系结石的诊治工作,成绩斐然;闲暇之余,他把休息时间交给了自己深爱的篆刻,颇有感悟。他就是泌尿外科副主任王坤杰,一位与石头结下不解情缘的外科大夫。
痴迷纂刻的外科医生
王坤杰与石头的最初结缘要追溯到小学,从小学习国画的他,每次画完落款后都没有落印,总感觉画不完整,缺少画龙点睛的那一笔,而且不同的画法需要不同的印章,“比如画一个扇面,就需要椭形的章,原来都是去买印章,但是始终不合心意”,于是王坤杰就开始琢磨着自己刻章。
最先王坤杰是在鹅卵石上进行纂刻,但由于鹅卵石太硬,纂刻的效果不太好,随后就开始买最便宜的青田石,随着纂刻手艺越来越娴熟,又购买寿山石进行创作……2003年,王坤杰去美国学习,伴随他的,除了书和随身用品以外,就是一箱石头和纂刻工具。过海关时,托运石头的箱子被拦下来了,“安检人员拿着石头东敲敲西看看,完全搞不懂这是什么东西,还以为是什么危险物品,”王坤杰说到这里禁不住笑了起来。在美国学习期间,王坤杰学习时钻研结石,休息时钻研纂刻,每天都在与石头打交道中度过,这个时期也是他医疗技术提高得最快、纂刻技术越发娴熟的一个重要阶段。虽然现在工作繁重,但是只要能休息下来,王坤杰依然享受坐在桌前静静雕刻的时光。
微创手术精确碎石
“高手都喜欢快刀,这样呈现的作品才够完美。”在王坤杰的眼中,只有快刀才能纂刻出让他满意的印章,同样,只有用“快刀”才能最大程度治好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但是在医疗过程中,“快刀”如果不仔细驾驭,引起的问题反而比钝刀大得多。
由于泌尿系结石的易复发性,频繁的手术和治疗折磨着患者及家属,同时微创手术涉及的术式很多,一个新技术从学习到成熟至少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以前的结石手术都要开腹,现在可以利用微创技术这个“快刀”来操作,通过输尿管镜把结石碎掉。但输尿管镜又细又硬,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全神贯注,胆大心细,否则一不小心就会伤着患者。
看似一样的结石,但由于患者的自身差异,治疗方案必须个体化。有的病人结石看似中等大小,按照常规治疗手段可以用粉末化技术,但是通过术前CT观察发现结石较硬,就会选用能量更大的激光去碎,碎片化后通过套石的方法把结石弄出来,就比粉末化花的时间更少,对病人的伤害也更小,“这就跟刻章一样,一个椭形章里面放多少字、怎么放都要考虑清楚。”
两者互通得益匪浅
纂刻与碎石手术有许多共通之处。除了篆刻中对于下刀位置、雕刻力道等技法的考量与激光碎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以外,王坤杰认为纂刻赋予自己最大的收获在于享受其过程,以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体现出来的智慧和哲理。
不管是以字为主的印章,还是以简约画为主的印章,都需要对中国传统书画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王坤杰心中,一个合格的医生必须要熟悉传统文化,因为医学是最接近艺术的科学,它不像数学那样刻板,当然也没有文学那样飘逸,但处处在严谨中散发着医生的智慧和人文关怀。就如每一方印章的石材,纹理、硬度都不一样,在手术中,针对不同的结石,如何设计激光,如何操控击打方式,都需要医生进行不断的思考、创新,提高手术技巧。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点点滴滴的灵感和创新,最终成就了一个高超技艺的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