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卫生中心开展研究生职业精神教育主题班会
心理卫生中心 刘琼 李斌
5月24日正值毕业季,在心理卫生中心示教室,年逾耄耋的朱昌明教授精神矍铄,声音铿锵有力,为精神科的学生分享了他从医的缘由以及为精神医学事业奋斗的往事,感染和鼓舞着每一个在场学生的心。
说起学医的初衷,朱教授回忆到:当时自己才10岁,母亲便因生产离世,而在14岁那年,继母也因病离世,亲人的相继故去,让自己心中治病救人的种子开始萌动,而一系列的变故,也让自己承担起照顾家人的担子,历练出独立自主和自强不息的精神特质,在不断的努力下,于1953年考上四川医学院(即现在的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进行医学学习。
回忆起当初临床见习和实习的日子,一切似乎还历历在目。在见习中,朱教授认真、好学,主动担当起半个主管医生的职责,掌握了输液、手术、接生、导尿等一系列的临床操作,在实习时也表现出极其负责的态度和对临床工作极大的热情,非常注重收集和分析临床中的精神症状,做详细的精神检查和记录,常常工作到晚上11点才下班,在毕业时受到当时精神科领导的欣赏和肯定,得到留院工作的机会。
在留院工作后,看到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为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了解发病的心理基础,增强治疗信心,朱教授针对神经衰弱专科,创立了极具特色的团体心理治疗,在临床工作中也留心倾听、了解病人的故事,收集励志典型的资料,鼓舞更多的患者与疾病斗争。
在临床工作中,朱教授运用自己精湛的临床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拯救了无数困顿于疾病的患者,逐渐发现了精神科的更多“神奇”之处。在当时资阳的罗志县有一中年妇女,因结核于当地医院住院期间,惊闻丈夫已离世的噩耗,突发四肢瘫痪和失语,医生考虑是“结核病灶压迫神经”,经检查未发现确切证据,考虑癔症转入我院,朱教授接诊该病人,在住院的头一周里予以病人无微不至的关心,树立患者治疗信心,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让患者对自己产生充分的信任,后在硫喷妥钠诱导下,实行催眠暗示治疗,在朱教授一句又一句的指导下,患者从发音、简单的肢体动作,到能够说出自己名字,抬起胳膊,终于重获新生。无独有偶,当时一名来自宜宾的女病人,持续性腹痛和呕吐,影响进食,内外科检查全部正常,甚至进行了剖腹探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后经全院讨论,朱教授仔细分析了小女孩发病的前因后果:原来是小女孩父母均在外打工,在其第一次来月经时感腹痛、恶心,不知所措时,未得到家人的关怀和呵护,后逐渐出现了易哭泣、注意力下降、学习成绩下滑等表现,朱教授当即认定这是自己的病人,判定为“隐匿性抑郁”,即现在的“躯体形式障碍”,运用心理治疗加阿米替林解决了患者的问题,使小患者摆脱病痛的困扰,后教授对睾丸、肝区等慢性疼痛类病症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探索,逐渐形成自己的临床诊治特色,朱教授嘱咐大家,一定要夯实临床基础知识,对病情做出正确的判断及处理。
在工作中朱教授一直注重持续不断地学习,为提升科室的诊治水平,于湘雅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开办的心理测验培训班进行学习,在杂物间住宿生活并主动要求将为期三个月的学习延长至六个月,回院后创办华西第一所心理测验室,参与撰写了韦氏智力测试中文版及MMPI中文版,撰写了多篇学术文章,并培养了无数的研究生和进修生,推动了国家心理卫生事业的发展。
除医疗事业外,朱教授还热心于学生的培养工作,担任学校五年制及七年制少数民族班级的班主任这一职务,当时矛盾冲突、歧视在班级中屡见不鲜,很多学生产生了自卑的心理,出现了酗酒等行为问题,朱教授为激励同学,将自己的工资与奖金拿出来鼓励进步的和需要帮助的同学。在一些特殊时期,与同学们同吃同住,保障学生正常学习与生活。
谈起学生的培养,朱教授表示希望同学们永远不放弃学习,坚持攻读博士学位,也强调在注重科研的同时,必须努力提高专业水平,深入病房,在与病人相处时,必须要以包容的心态理解病人,不可因不耐烦、缺乏同情心而指责病人,尤其是在治疗中不可掺杂个人私念及利益,要善于观察病人的一言一行,总结经验,提升认识。在心理健康需求不断增加的今天,嘱咐同学们一定要承上启下,发挥优良的传统,勇于担当拯救心灵的责任,走出人生的宽度与厚度。
最后,朱教授表示自己一生都在提醒自己: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有望的尽力争取,无望的也不必介意,再忙也不忘微笑面对,再急也不忘放平心态,再苦也要坚持,再累也要善待自己,不放弃自己,在不断的努力中,坚强个性,坚定信念,在医疗中追求敬业与担当,在个人发展中,坚持良知、执着和责任。也希望自己的经验和人生能给同学们一些启发和收获。
朱教授简介:华西心理卫生中心一级专家、教授,曾担任华西心理卫生中心主任,获“国务院特殊津贴”“杰出精神科医生”“四川省医疗工作终身成就奖”“教育部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等荣誉。
图1 朱教授向同学们展示自己收集的病人的书法作品
图2 同学们认真听朱教授的分享
图3朱教授正和同学分享自己从医的经历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