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教学新闻
查看更多
2025.10.16
4金3银!我院学子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中再创佳绩
10月12-15日,以“我敢闯我会创”为主题,由教育部等11个部门联合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总决赛在郑州大学举行。来自161个国家和地区的5673所学校的619万个项目、2443万人次报名参赛。经过激烈比拼,我院斩获4个国家级金奖、3个国家级银奖,不仅获奖数目再创新高,而且在国际项目中实现了突破,取得了1金1银的成绩。经过国赛网评、金奖争夺赛等环节的激烈角逐,我院《光愈先锋——全球首台高能X射线闪疗装备领航者》《滤舟——中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滤器开拓者》《新膝望——高原大骨节病精准诊疗新范式》《Smartscope》4个项目斩获国家级金奖,《血桥——器官血型改造先行者》《医片AI心——AI+IHC标准品的基层病理诊断新范式》《AnesHead——革命性全麻患者神经肌肉功能监测解决方案》3个项目获国家级银奖。我院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工作部、研究生部会同相关职能部门,精心组织、广泛动员、凝练特色,挖掘重点项目,精准孵化培育。今年,我院共有49支团队报名参赛,已获得校级奖项44项(金奖19项、银奖13项、铜奖12项),省级奖项17项(金奖11项、银奖6项)。学院坚持培养医师科学家,倡导鼓励学生多元化发展、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建设了一批国家级平台和孵化基地,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我院累计获得该赛事国家级金奖21项、银奖11项、铜奖3项,数量居全国医学院校之首。国家级金奖(高教主赛道本科生创意组)项目名称:光愈先锋——全球首台高能X射线闪疗装备领航者指导老师:彭星辰,闵宇学生负责人:陈雨欣,2021级临床医学八年制博士研究生团队成员:秦涵菲、黄绎文、张正坤、孔德潇、刘东兴、李浩然、覃可盈、宋韦瑾、王婧涵、朱翔麟、包涵、沈歆童、陈言皓、柯林虓项目简介:传统放疗受限于副作用大、疗程长等瓶颈。与之相比,闪光放疗技术不仅能更高效地杀伤肿瘤,还能显著保护正常组织。其中,高能X射线闪疗凭借其强穿透力和设备成本仅为质子闪疗十分之一的巨大优势,成为具有临床转化潜力的技术路径。项目致力于从生物机制层面入手,验证高能X射线闪疗保护正常组织及逆转放疗抵抗效应,为核心装备的自主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加速高能X射线闪光放疗临床应用,推动癌症治疗模式革新。国家级金奖(产业赛道成果转化组)项目名称:滤舟——中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滤器开拓者指导老师:李林华、付平、黄进学生负责人:刘晨,2021级内科学(肾脏)专业博士研究生团队成员:李健、李清音、任柯瑜、颜天佑、周俊霄、林澄梦佳、周志锋、刘畅、徐鑫、吴雨芸项目简介:滤舟团队致力于CRRT滤器国产化,从原材料及亲水涂层研发入手,打造了第一款国产CRRT滤器,性能远超国外产品,为重症患者护航,为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破浪。国家级金奖(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项目名称:新膝望——高原大骨节病精准诊疗新范式指导老师:周宗科、王端、许宏学生负责人:姚葳,2024级外科学(骨科)专业博士研究生团队成员:岳岩、李硕元、杨凌霄、柳沛冉、谢诗彤、宋爽、姚婧、冯建榕、顾雨欣、晏宇轩、邓涛、樊思岐、何晓鹏、万旭峰项目简介:新膝望团队依托华西骨科与四川省大骨节病防治组长单位平台,聚焦大骨节病这一影响高原群众生活质量的地方性疾病,深入藏羌牧区开展义诊与筛查,建立大骨节病患者膝关节解剖特征数据库。在此基础上,联合多方探索生物型膝关节假体的临床转化与应用,构建“筛查—诊疗—随访”闭环,助力高原患者重获行走希望。国家级金奖(高教主赛道研究生创意组国际项目)项目名称:Smartscope指导老师:叶丰/步宏团队学生负责人:AneeshAggarwal,英国牛津大学博士研究生团队成员:JustinU、SherryBan、AnzhiChen项目简介:Smartscope是我院叶丰/步宏师生团队联合英国牛津大学LuyaoWang老师、博士研究生AneeshAggarwal针对肿瘤诊断异质性强、疗效预测不精准、治疗过程不能监控的临床问题,整合病理、类器官药敏、磁共振双模态材料等前沿医工结合工具的智能诊断方案。通过该方案的设计和探讨,促进了华西-牛津的科研合作和交流,为肿瘤更精准的诊断提出了新思路。国家级银奖(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项目名称:医片AI心——AI+IHC标准品的基层病理诊断新范式指导老师:叶丰/步宏团队学生负责人:王可欣,2025级药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团队成员:闫建林、彭建越、王艺博、朱妍兴、郭馨月、叶慧玲、于靖靖、雍茜浩、田孝文、李怡洁、段佳秀、霍子阳、吴宜蔓、李金峰项目简介:医片AI心项目是针对广大西部地区医院病理诊断中的室内和室间质控的实体+AI的病理质控解决方案。方案突破性研发类器官标准品制备形成各肿瘤的免疫组化标准品实体进而AI智能判读系统结合,大幅提高免疫组化批间的一致性并提高了诊断效率。通过“三体一网”帮扶体系,将方案向基层医院和兄弟医院推广,实现较好的帮扶效果和社会效益。国家级银奖(产业赛道)项目名称:血桥——器官血型改造先行者指导老师:宋涂润、李峰、林涛学生负责人:马铭,2020级外科学(泌尿)专业博士研究生团队成员:张浩、徐陈亮、周菖龙、曾子霖、包蓉、曾军、吴怡霏、段雨欣、赵蕊、贺子妍项目简介:团队关注跨血型肾移植患者预处理时间长、并发症风险高、医疗费用贵的临床痛点,利用自主研发的特异性A/B血型改造酶、自主改良的器官灌注液完成了技术突破,实现了高效、安全的“器官血型改造”。团队成功开展了全球首例A血型、全球首例B血型肾脏改造后的跨血型肾移植手术,通过临床前实验证明了血桥方案的先进性和可行性。国家级银奖(高教主赛道研究生创意组国际项目)项目名称:AnesHead——革命性全麻患者神经肌肉功能监测解决方案指导老师:李茜段龙龙何露学生负责人:KowkamZhang团队成员:KowkamZhang项目简介:AnesHead团队依托四川大学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顶尖科研平台,聚焦全身麻醉中神经肌肉功能监测存在的灵敏度低、抗干扰能力弱及结果准确性差三大痛点,在电生理协同、双模态信号收集技术与全流程人工智能算法三大核心方向实现技术突破,实现了对神经肌肉信号的灵敏捕捉、稳定收集和精准判读。团队推出的新型神经肌肉功能监测系统,有望显著降低术后残余肌松等肌松并发症,致力于成为围手术期麻醉安全监测的全球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