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华西医院在最快时间内完成援孟加拉中国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的组建,随时待命出发前往孟加拉开展医疗救援。”2024年9月20日上午11时,应急办公室接到了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的一条紧急指令。
9月22日上午7时,伴随着朝阳,在国家卫健委医疗应急司董乾副处长带领下,由胡建昆副院长担任队长的援孟加拉国中国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集结完毕,奔赴孟加拉国首都达卡开展医疗救援工作。
连续5天,救援队奔波于孟加拉达卡医学院医院等多家医院,克服高温、语言、工作环境等诸多困难,每日工作超过10个小时,联合当地医务人员累计为113名伤员、45名患者提供治疗建议……救援队的工作得到了中国驻孟加拉国使馆和孟方的高度肯定。
近年来,我院应急医疗队伍多次冲锋在前,先后参与“泸定6.8级地震救援”“林芝雪崩高原救援”“甘肃省积石山6.2级地震救援”“气膜舱运行检测支援”“自贡重大火灾救援”等突发应急任务共计44次。
医疗应急任务时间“难以捉摸”、任务地点“天南地北”、任务响应“百里加急”,华西应急医疗队伍每一次都交上了满意答卷。华西人自信作答的底气,来自全院各部门及应急医疗队队员长期不懈的准备,来自医院为紧急医学救援任务开展提供的坚实保障。
打造一流应急队伍 强化培训和演练提升实战能力
2018年5月,我院牵头筹建的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四川)经世界卫生组织认证通过,成为全球唯一一支最高级别的非军方国际应急医疗队(Emergency Medical Team, EMT)。2019年1月,国家卫生应急移动医疗救治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经国家卫健委认证通过。
组建医疗应急队伍,为完成应急医疗任务提供了人员保障。在应急办公室的组织下,按照《国家卫生应急队伍管理办法》遴选标准,科室、医院以及上级卫健委层层选拔,保证各专业领域的高专业素养人员进入队伍,队伍成员覆盖所有临床医学二级学科。
组建队伍是第一步,灾难现场如何检伤分类、如何搭建营地……这些都是队员在真实救援场景下可能面临的问题。应急办公室结合灾难医学理论和过往救援实践,打造综合性紧急医学救援技术培训体系,涵盖灾难医学理论、灾难环境生存技能、个人身体素质及管理能力、通用救援技能、医学救援专业技能、灾难伦理与价值观等内容,共计20门课程,通过定期培训、资格考试、技能竞赛等方式帮助队员检验巩固提升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帮助普通医务人员向专业医疗应急队员转变。
医疗应急工作不能“纸上谈兵”,光有理论培训还不够。应急办公室还建立了以提升实战能力为导向的应急演练体系,通过演练检验提高队伍整体作战能力。2023年以来,累计开展演练13次、参演人员291人次、演练时长46天。
(2023川渝两地年高原卫生应急联合演练)
夯实基础能力。开展模块化演练,针对性训练营区搭建、手术、检验、后勤等各模块人机配合能力;开展综合性演练,将各模块功能串联统一,提升队伍应急指挥调度及队员分工协作能力。
突出队伍特征。结合西部地区地理地形条件等,侧重地震演练、高原演练,检验队员适应能力,以及设备物资的准确情况;考虑陆路中断等现实场景,增加航空救援演练,探索转运、接驳等航空差异性流程。
加强协调联动。开展与省内国家队、省市县各级医疗应急队伍的联合演练,加强队伍纵向联动;开展与消防救援队、蓝天救援队等的联合演练,加强队伍的横向联系;开展与重庆、贵州等外省市的跨区域联合演练,加强队伍在承担大型任务下的水、陆、空应急调度能力。
唐时元(急诊科副主任医师,EMT航空救援分队队员):
我参加了多次航空医学救援培训,国内航空医疗救援的资深专家从航空基础知识、航空医疗救援任务的组织和规范、飞行前病人照护、严重创伤的机上护理、ICU病人飞行前准备等对我们进行培训,切实提升了作为一名医疗应急队员的技能,让我在面对航空救援任务时更加从容。
王瑞(消化内科副主任护师,EMT高原分队副队长):
在康定、稻城、巴塘等地开展的高原野外队伍展开、徒步拉练等训练科目,不仅加强了我对高原环境的适应性,而且通过这种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和技能挑战,提升了我作为一名应急队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参加培训和演练是一个不断学习、持续准备的过程,不仅提高了我的专业能力,也让我深刻感受到作为救援队员的责任和使命。
(四川省2024年抗震救灾综合实战演练)
落实物资储备保障 加强应急物资支撑
在灾难环境下,能够进行自我保障是应急医疗队伍执行紧急医学救援任务的基本原则,科学合理、保障充足的物资储备对开展紧急救援任务至关重要。
在设备物资部的大力支持下,应急办建立近3000m2的川航应急医疗物资总库,将1827件装备模块化集成在各标准航空箱中,接到命令后,可以最快速度完成30人重装分队或整建制队伍出动的物资准备。在院本部,建立200m2快速反应应急库房,按轻量化、背囊化原则存储应急通讯、医疗急救、综合保障类必备物资,确保接到命令30分钟内10人背囊快反小分队或30人轻装分队的出动。
(川航医疗应急物资总库--标准航空箱编号存储)
应急办公室还联合药剂科、膳食中心建立应急药品和食品库房,并按应急药品/食品目录做好日常存储及更新。
救援任务复杂多变,实物储备并不能完全匹配每次任务的实际需求,因此在实物储备基础上,还增加了目录储备和合同储备,为队伍大规模出动或批量伤员集中收治的救援场景提供保障。
除了必备的医疗、后勤设施外,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物件”也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例如,在应急队员的生活背囊中配备有剃须刀、一次性内衣、折叠口杯等,方便队员“随时出发”,还能预防感染。
(院本部快速反应应急库房--应急物资背囊化轻量化)
健全应急响应机制 提升应急响应速度和效率
在此次赴孟加拉救援的短短准备时间内,先后共有18个部门、科室参与其中。设备物资部、临床药学部、膳食中心,最快时间完成了急救背包等医疗物资、个人生活物资、队伍保障用药以及3天食品的准备;国合办与中国驻孟加拉大使馆、省外事办、学校外事处等密切沟通,以最快速度完成了派出人员护照、签证办理等事宜。
第一时间响应准备、第一时间集结出发,高效率的背后是医院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在医院统一领导下,应急办公室牵头编制医院紧急医学救援应急响应制度与预案,明确了领导小组及各部门协调分工机制与职责;同时建立应急值守轮班机制,确保在任何时间接到上级指令后都能立即启动响应流程。
应急办公室牵头编制医院标准化医疗应急响应工作手册,联合设备物资部、基建运行部、门诊部、急诊科、重症医学科、手术室等,按照模块化原则制定10人快速反应小分队、30人轻/重装及航空分队、60人国家队出动的任务标准作业程序(SOP)。手册内容涵盖队伍主要功能、队员专业构成、携带物资目录及数量、交通方案等内容。应急值守人员对照手册就能清楚了解任务出动的具体实施步骤、响应措施及各步骤应急联络人。
为了保证方案的实用性和操作性,应急办公室定期组织召开重大自然灾害研判与应对准备工作会,结合实际不断修订更新手册并落实到人,切实保证每一次响应集结的速度与效率。
(开发的严肃教育游戏开展队员综合培训)
(美国国家灾难生命支持课程培训)
(航空医疗救援技术培训)
充分彰显华西担当 发挥“国家队”引领作用
作为中国西部疑难危急重症诊疗的国家级中心,我院承担了大量救援任务。在一次次应急医疗任务中,我院应急工作也经受了考验、得到了锻炼、积累了经验。作为“国家队”,我院还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承担社会服务,彰显华西担当。
2023年以来,先后为全省17支紧急医学救援队伍、省内地震重点危险县医疗应急队员培训17次、累计培训队员660余人次,将华西医疗应急经验辐射全省。
积极对外分享应急工作经验。2023年以来,接待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等多家应急救援承建医疗机构来院调研交流。派员参加WHO主办的应急医疗救援国际会议,与世界各地的应急医疗工作者和研究者进行深入交流和学习。
坚持平急结合,服务国家战略。结合队伍日常培训演练,开展高原巡回医疗、川藏铁路医疗保障等工作,2023年以来已组织开展巡回医疗4次、义诊4次,累计服务当地人员1200余人次。
(川藏铁路巡回医疗活动)
“我志愿加入国家卫生应急队伍,时刻听从党和人民召唤,牢记使命、救死扶伤,快速反应、高效处置,全力以赴保障人民健康。”这是国家卫生应急队员的誓言,也是华西医疗应急工作牢牢坚守的方向。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30年要建立起覆盖全国和较为完善的紧急医学救援体系,突发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和紧急医学救援能力要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目前,我院正在推进集批量患者救治中心、紧急医学救援队伍、信息指挥中心、物资仓储中心、教学培训科研中心于一体,对标国际一流的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四川)建设。未来,我院将充分发挥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国家卫生应急移动医疗救治中心和EMT队伍的作用,进一步增强队伍力量、提升专业水平、提高救援效率,更好地发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在区域内紧急医学救援领域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体现“国家队”的社会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