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
挂号
联系
我们
就诊
指南
常见
问题
返回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华西“红马甲”:在奉献中书写生命的温度与力量 2025.08.26

年线下门急诊量500余万人次、年出院病人26余万人次、年手术19余万台次……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患者怀揣着对健康的渴望,从四面八方赶来。

门诊大楼人潮涌动,每一个身影都写满了焦虑与期待。在患者和家属的身后,有一群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他们如同点点繁星,散布在医院的各个角落,用温暖的笑容、耐心的指引和无私的付出,为患者解疑答惑。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有着不同的背景和经历,但都怀揣着一颗炽热的爱心。


医社联动,首次招募社会志愿者

医院环境复杂、流程繁琐,对许多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外地患者和初次就医的患者来说,常常会感到迷茫和无助。为了持续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让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感受到温暖和关怀、减少焦虑和不安,为此,院团委(青工部、医务社工办)决定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志愿者。

from clipboard

去年底,院团委(青工部、医务社工办)启动社会志愿者招募筹备工作,先后与成都市慈善总会、成都市仁怀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玉林街道党工委开展多轮研讨,商定志愿者招募及培训方案;2025年2月,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线上招募通知,院团委(青工部、医务社工办)联动武侯区委社工部、社会组织、周边社区等同步进行宣传推广。消息一经发布,先后有795名社会爱心人士报名参加。其中有退伍军人、康复患者,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但都怀揣着奉献爱心。

报名的爱心人士中也有不少医院的退休职工,廖清书便是其中之一。“忙忙碌碌几十年,突然闲下来,感觉难以接受。”退休后,廖清书积极参与各种志愿服务活动,看到志愿者招募通知后,第一时间报了名。退休前,她是一名护师;退休后,她希望以志愿者的身份帮到更多患者。


部门协同,培训+考核规范志愿队伍

如何让这些来自各行各业的爱心人士真正发挥作用?院团委(青工部、医务社工办)联合医院多部门对报名志愿者的爱心人士开展了两轮培训,既有理论知识讲授、也有岗位职责讲解,让志愿者详细了解志愿服务的具体内容。

前期,院团委(青工部、医务社工办)联合门诊部、人力资源部、临床药学部(药剂科)、医保办公室、财务部、安全保卫部、医院感染疾病中心、健康管理中心、膳食中心等多部门(科室),详细梳理出24个门诊服务岗位涉及的服务内容,并据此筹备培训课程。

from clipboard     from clipboard

2025年3月7日,院团委(青工部、医务社工办)携手门诊部、医保办公室等7个部门面向报名志愿者开展线下集中理论培训,包括门诊就医流程、指引患者取药、协助缴费、感染防控等多方面知识。只有学习还不够,还有现场考核。在本轮集中培训中,384人参加培训,其中 373人考试合格,才能继续接受线下岗位分组培训。

from clipboard    from clipboard

3月13-24日,进入下一环节的人员分批次开展了线下岗位分组培训,门诊部相关工作人员带领大家熟悉各个志愿服务岗位的服务内容。3月27日,参训人员参加线下资格审查。最终,经过层层培训和选拔,有238名志愿者光荣入选。

from clipboard     from clipboard

倪小勇是一位退伍军人,在部队历经多年磨砺的他,离开部队后一直渴望有机会回馈社会。看到华西招募志愿者的消息后,他果断报了名:“在我心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是救死扶伤的神圣殿堂,在这里成为一名志愿者,对我而言,是梦想照进现实。”经过一系列培训、考试,倪小勇成为一名“红马甲”。

穿上“红马甲”的汪宇,曾是一名乳腺癌病人,在华西医院接受了化疗、手术、放疗等一系列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她得到了许多医护人员的帮助,这让她心怀感恩。报名成为一名华西医院的志愿者后,汪宇表示,希望通过自己就医的经历,更好地帮助患者解决在看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from clipboard

在培训过程中,有丰富志愿工作经验的骨干志愿者也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以彭旅宜、王先凯、段俊义等为代表的骨干志愿者,开展“老带新”结对帮扶,帮助新志愿者更快熟悉工作。

考虑多院区运行,院团委(青工部、医务社工办)还携手成都市爱有戏社区发展服务中心于2025年6月启动锦江院区社会志愿者队伍建设工作。最终,共计130名志愿者加入锦江院区社会志愿服务队伍。

from clipboard     from clipboard


用心服务,赢得患者感谢和好评

3月31日,社会志愿者正式走上服务岗位。截至6月30日,共计168名志愿者参与服务,累计提供1590人次、6075.5小时的服务,日均服务25人次。其中,69名志愿者参与10次及以上,23名志愿者参加了20次及以上。

from clipboard     from clipboard

“在参与导医服务时,才真切体会到每一个细微帮助的力量。”志愿者段俊义说,一次,一位坐在轮椅上的患者找到他,希望能帮忙找杯水喝,当他在护士站找到水递给患者后,看到他焦虑缓解的神情,让他意识到导医不仅是指引方向,更是传递医院温情的桥梁。

from clipboard

“早上8点之前到达医院,穿上红马甲,就不停的有人来咨询,被人信任的感觉真棒!”“对外地患者而言,千里迢迢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寻求对生命的帮助,我能够提供一点点服务也很欣慰。”“志愿者大部分时候都是站着的,一天下来,确实感觉有点累,但成就感满满!”……志愿者们的付出也换来了患者的感谢。

“谢谢!”“还好有你们帮忙!”的夸奖和一封封书面感谢信,让志愿者们更坚定了用心服务的信念。

from clipboard


此外,志愿者们在与患者接触中也收集了不少建议和意见。医保办公室也将与医保相关的意见建议收集整理,开展医保服务优化工作,既从源头帮助患者解决就医困难,也充分发挥了这支队伍的潜在价值。


探索机制,以制度规范过程管理

社会志愿者上岗后,为促进志愿服务规范化、专业化、常态化,在实践的基础上,院团委(青工部、医务社工办)逐步探索形成覆盖社会志愿队伍运行、监管、服务优化、队伍文化建设等多方面的机制。一是长效运行机制,志愿者每周一至周五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由第三方(北京枫林社会工作发展中心)派驻社工总体把控志愿服务报名情况和志愿者管理;同时,配备两名队长规范志愿者日常签到签退,为在岗志愿者提供物资保障和心理支持,确保志愿服务运行稳定;二是多维监管机制,形成第三方派驻社工引导、队长巡查、岗位护士负责、学生志愿者助力、队内监督的良好氛围,共筑优质志愿服务;三是动态优化机制,一方面建立服务“痛点”反馈通道,即时收集志愿服务问题,形成志愿服务“口袋书”,赋能志愿者,另一方面搭建社会志愿者与医院其他部门的交流互助平台,充分发挥社会志愿者一线工作经验;四是互助沟通机制,搭建新老志愿者沟通交流平台,经验丰富的志愿者在线实时开展志愿服务同辈指导帮扶工作,逐步培养骨干志愿者。

from clipboard

院团委(青工部、医务社工办)还牵头制定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志愿服务管理办法》《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社会志愿者标准化管理实施细则》,对志愿者来源、队伍组织、成员招募、志愿服务内容、岗位排班、出勤管理、激励、离队等情况进行规范,确保志愿服务有章可循、有序开展。

from clipboard     from clipboard


文以化人,放大志愿队伍作用

如何放大这支志愿者队伍的作用?自队伍成立以来,院团委(青工部、医务社工办)定期开展团建活动,凝聚团队力量、培育团队文化。

from clipboard

4月29日,联合门诊办公室,以“志愿服务运行情况及困难”为主题,面向社会志愿者征集服务过程中的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逐一进行研判、解决。

6月6日,联合医保办公室,以“志愿服务运行情况及医保服务优化”为主题,面向社会志愿者征集患者对医院相关服务的意见和建议。

7月8日,以“志愿服务精神与传统文化”为主题,引导志愿者放松疗愈。通过文化浸润实现心理赋能,缓解服务带来的身心压力,强化志愿者持续服务动能。

from clipboard     from clipboard

同时面向志愿者征集志愿服务人文故事进行推送,既为志愿者提供情感共鸣的交流平台,也向社会传递温暖向上的公益力量。


每一位志愿者在平凡岗位上的默默付出,汇聚成了一股强大的暖流,流淌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每一个角落。这股暖流不仅温暖了患者的心灵,也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激发着更多人加入到志愿服务的行列中来。随着志愿服务队伍的不断壮大和服务机制的不断完善,我们相信,未来将有更多的患者受益于这份无私的关爱,更多的生命将在爱与希望的滋养下重新绽放光彩。

作者:钟雨希 蒋婷婷 编辑:袁婧 刘欢 来源:团委(青工部、医务社工办)
基本信息填写
您的姓名: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
问题类型:

select…

  • 内容无法访问
  • 信息不更新
  • 内容不准确
  • 错别字
  • 图片不准确
  • 其他
问题页面网址:
问题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