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块有温度的匾额
在现如今的医疗领域中,医患关系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成了医疗机构和患者共同追求的目标。在这岁末年初之际,华西儿童心理卫生中心的工作人员们,收到了两块特别有温度的匾额。
小吉是一个长相可爱的男孩,但因为心理疾病,导致他的情绪很不稳定,脾气变得暴躁,经常与同学、家长发生激烈冲突,拒绝上学,还染上了抽烟喝酒的习惯,父母带着小吉四处奔波求医。当来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的时候,他们已经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多家医院接受治疗。小吉妈妈说:孩子院外的治疗非常不顺利,吃很多的药,但就是没有见到效果,孩子的冲动行为,爱发脾气是一点都没有控制住,常常会因为一点小事而和妈妈发生争执,甚至演变到动手攻击妈妈的地步。小吉妈妈对于孩子的病情感到非常的着急,对治疗也越来越没有信心。住院后,小吉妈妈表现出了对病房管理、环境、治疗的诸多挑剔及不满,认为医院环境差影响孩子休息、医院管理太死板、药物起效太慢……每天都提出很多的要求和质疑。
面对这样的家长,医护人员也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生怕做什么事或者说什么话又被指责和质疑。可就是这样的患者和家长,却在小吉住院10天后,给病房送来了两块匾额,分别感谢了儿童心理卫生中心的医疗团队及护理团队对孩子的关怀和照顾。医护人员感叹,这是一块最具有温度的匾额!
看到这里,大家不禁要问,工作人员们到底做了什么,会让小吉,尤其是小吉妈妈有了这么大的改观呢?
儿童心理卫生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就针对小吉和小吉妈妈的情况来看,能感受到家长对治疗期望很高,但由于长期的治疗效果不佳,又导致小吉妈妈对任何治疗持质疑态度,这样的医患关系很难推进治疗,因此与家长积极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让家长能明白心理疾病的治疗过程,向家长提供可选择的治疗方案并进行详细讲解,准确识别和把握症状,给予更专业的指导和治疗,充分让家长和孩子参与到疾病治疗方案的制定中,让家长和孩子感受到被尊重、被重视。另外,对于孩子的情绪爆发,给予及时地干预,帮助小吉找到合理的发泄方式;教会小吉妈妈在小吉出现情绪问题的时候,可以使用“冷却、复盘、正性引导、正向说话、避免说难听的话”等技巧应对。
日常护理过程中敏锐的发现了小吉妈妈的情绪变化,了解小吉妈妈可能面临的压力和困难,主动关心,耐心倾听,对小吉妈妈暴露出的无助和无奈进行有效疏导。认真观察小吉日常和妈妈的相处过程,发现母子之间沟通非常不顺畅,互相不理解对方,表达方式存在问题,这时分别与小吉和小吉妈妈进行了单独详尽的沟通,深入了解了两人的担忧及诉求。指导两人如何做到有效的表达及有效的倾听。耐心向小吉妈妈讲解怎样有效陪伴孩子,重塑治疗的信心,让小吉妈妈了解到,治疗是欲速则不达的,降低小吉妈妈的过度焦虑。
从小吉母子的事例上不难看出,虽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我们相信在医疗机构、医生和患者的共同努力下,医患关系将迎来更加和谐美好的明天。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位患者、每一位家属、每一位医疗工作者都将成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积极推动者和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