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卡-
蒋献,女,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科,科室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医学系,先后获临床医学学士学位、皮肤性病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2006年9月至2007年9月在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中心皮肤病学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1年。获第四届中国皮肤科“优秀中青年医师奖”。 现任国际光动力医学协会理事,中华医学会皮肤科分会第十五届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皮肤科分会-激光美容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玫瑰痤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委员会-激光亚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基层培训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四川省医学会皮肤性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从事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20余年,专注于皮肤老化及光老化,色素性、脉管性皮肤病以及痤疮、玫瑰痤疮等损容性皮肤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了国家自然基金、教育部留学人员科研基金及省部级等多项科研项目。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40篇。培养研究生40名。已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
患者,女,21岁,因右面颈部红斑21+年,于2017年7月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科蒋献教授门诊就诊。患者出生时右侧面颊部、下颌部、颈部、耳前可见粉红色地图状斑片。皮损颜色随年龄增长逐渐加深,皮损面积随患者生长比例同步扩大。皮损无明显增厚及结节。既往未进行过任何治疗。 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查体:患儿生命体征平稳,一般情况可,内科查体无明显异常。皮肤科专科查体:右侧面颊部、下颌部、颈部、耳前可见片状、地图状紫红色斑片,压之部分退色,触之皮温正常,双侧面部基本对称,患侧未见明显增厚。 辅助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常规均未见明显异常。 患者皮损呈紫红色,且未见增厚,可进行海姆泊芬光动力治疗。2017年7月进行了第一次光动力治疗,治疗结束后皮损消退达60%,且无明显色素沉着和瘢痕。患者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并且很受鼓舞,对继续坚持治疗非常有信心。1个月后行第二次光动力治疗,治疗后皮损消退达到80%,尤其是颈部、下颌及耳前皮损,消退非常明显。半年后行第三次光动力治疗,治疗后皮损消退已达到95%,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及副作用。 专家点评:该患者皮损位于面颈部,面积广泛,皮损呈紫红色,适合选择海姆泊芬光动力治疗。该患者在半年内接受光动力治疗3次后疗效显著,患者本人对治疗效果也非常满意,重拾了对生活的信心。
2017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科在国内率先开展海姆泊芬光动力治疗鲜红斑痣,专业的光动力治疗团队在鲜红斑痣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取得了令广大病人满意的治疗效果,同时也获得了业界的高度认可。 患儿女,10岁,因“右背部红斑10年,累及右上肢6年”于2018年1月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科光动力治疗中心就诊。10年前,患儿出生时右背部可见大面积红色斑片,随孩子年龄增长,红斑面积逐渐扩大,颜色逐渐加深,院外予脉冲染料激光治疗1次,效果欠佳。6年前,患儿右上肢出现散在红斑,无自觉症状。患儿家属担心病情可能进一步加重,影响美观,故来我科就诊。专科查体:红斑边界清楚,呈带状分布于右侧肩背部和右上肢,压之部分褪色,皮温正常,皮损无破溃及出血。 该患儿临床诊断为:鲜红斑痣(红型),建议行海姆泊芬光动力治疗。完善术前检查,在进行详细沟通并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后,前后共进行了4次光动力治疗。治疗后皮损消退超过95%,家属十分满意,非常感谢蒋献教授领衔的光动力治疗团队,不仅让患儿恢复了美观,更获得了自信。 专家点评:该患儿皮损面积广泛,血管位置较深,脉冲染料激光可能达不到相应的深度,因此选择海姆泊芬光动力治疗。经过1次治疗,皮损消退约20%,复诊后建议两个月后继续进行下一次治疗,共治疗4次,皮损红斑几乎完全消退,接近正常肤色,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患儿及家属每次治疗后均按时随访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术后护理,整个治疗过程家属对医生十分信任,这也是该患儿治疗效果佳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患者,女,30岁,因“面部红斑、丘疹3年,肿胀3+天”于2019年12月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科蒋献教授门诊就诊。近3年来,患者面部逐渐出现红斑,红斑上出现米粒至豌豆大小丘疹,偶有瘙痒。当患者情绪激动、进行辛辣食物、运动以及处于密闭环境中,红斑明显加重,伴随干燥、灼热和刺痛。多次院外就诊,口服、外用药物治疗后,不见好转,病情逐渐加重。 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皮肤科专科查体:面部可见对称性、水肿性红斑,红斑上可见米粒至黄豆大小丘疹,触之皮温明显增高。 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专科检查,诊断为玫瑰痤疮。患者病情重,皮损严重影响患者美观及生活质量,前期予以米诺环素、复方甘草酸苷、夫西地酸等药物治疗,并配合光疗、导入等物理治疗。一个月后复诊,皮损改善70%,患者的主观症状如干燥、灼热、刺痛等明显减轻。因此,在第一个月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水杨酸换肤治疗,一个月后复诊皮损已好转约90%。患者非常满意,目前仍在治疗随访中。 专家点评:玫瑰痤疮发病机制复杂,国内外最新的临床研究均建议采用口服药物联合外用药物、物理治疗等进行综合治疗。超分子水杨酸化学换肤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能否在临床用上于痤疮、玫瑰痤疮等的治疗,之前缺乏相关的研究证据。我们课题组从2017年开始使用水杨酸治疗痤疮、玫瑰痤疮,并开展了机制方面的基础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这个病例是玫瑰痤疮采用综合治疗获得满意疗效的典型案例,我们也在不断研究和探索更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期望能帮助广大玫瑰痤疮患者。
sel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