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感染性疾病中心唐红教授团队联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郑明华教授以及多位国际专家,在以内分泌学与代谢综合研究为特色的国际期刊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上发表题为“Sarcopenia and MASLD: novel insights and the future”的综述文章。该综述系统阐述了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与肌少症之间的密切联系,并明确提出代谢综合征是驱动这两种疾病发生发展的共同病理生理桥梁,为理解和管理这一高发共病体系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与临床视角。
我院感染性疾病中心唐红教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郑明华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我院刘昌海主治医师、曾庆敏博士后为共同第一作者。我院为第一作者单位。
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旧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而肌少症是以进行性骨骼肌质量减少与功能减退为特征的老年综合征。临床上,这两种疾病常同时存在,并显著增加肝硬化、心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风险。尽管既往研究已注意到二者之间的关联,但驱动不同器官系统疾病协同演进的核心机制,以及如何构建整合型临床管理策略,仍缺乏系统性阐释。
该综述明确指出,代谢综合征及其关键组分(如内脏肥胖、胰岛素抵抗、慢性低度炎症与血脂异常等)不仅是独立危险因素,更是推动MASLD与肌少症发生发展的共同代谢通路。这些系统性代谢紊乱通过复杂的“肝-肌轴交互作用”,一方面促使肝脏脂肪堆积与纤维化进展,另一方面加剧肌肉蛋白质分解、抑制合成,并诱导线粒体功能障碍,形成恶性循环。研究进一步指出,当MASLD与肌少症共存时,其对临床不良结局的影响呈协同放大效应,风险远超单一疾病。
此外,文章还综述了当前以生活方式干预为核心的综合管理策略,包括地中海饮食、高蛋白营养支持、热量限制等膳食模式,以及有氧联合抗阻运动的运动疗法,并对新兴的药物疗法如GLP-1受体激动剂等在改善肝脏和肌肉代谢健康方面的潜力进行了展望。
研究强调,临床管理应将MASLD与肌少症视为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在风险评估和治疗策略中应整合代谢综合征的五大风险因素。未来研究需进一步阐明肝-肌代谢轴的分子机制,建立适用于MASLD人群的肌少症标准化定义,并借助精准医学实现个性化治疗,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