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收治的一些喉阻塞、颈部外伤、头颈部大手术及下呼吸道阻塞等患者常需要实施气管切开术,通过气管切口将适当大小的套管插入气管,病人可以直接经套管呼吸,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可气管切开术后病人呼吸丢失水分约1000ml,是正常人体气道丢失水分的2~3倍。目前,临床上为了预防因水分丢失致痰痂形成而不易吸出、增加堵管风险,常规予以雾化吸入2~3次/日不等,但也存在湿化不理想的现象。为了改善气管切开病人吸入气体的湿度及强化气道湿化,临床上常常不定时的用棉签蘸生理盐水将病人气管套管外面覆盖的纱布浸湿。可这样做不仅增加了医用耗材,且操作方法繁琐。自2016年11月以来, 华西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在临床中采用容量30ml~50ml的“长嘴”塑料喷壶进行喷雾浸湿覆盖套管口外的纱布及喷雾湿化气道,效果良好。
选购“长嘴”容量30ml~50ml的塑料喷壶放在科室备用,以作为便民措施之一,方便需要的病人使用。同时,将喷壶图片及二维码打印张贴在科室宣传栏,供家属自行购买。洗净双手,将备用的塑料喷壶用生理盐水清洁后,装入无菌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根据病人气管套管口遮盖的纱布湿度情况适时进行喷雾浸湿,根据痰液的粘稠度进行气道内适时喷雾2~3次湿化气道,并观察其呼吸及咳嗽排痰情况。优点是取材方便、成本低;易于保持清洁、不受污染、符合感染控制原则;持续向套管口内喷雾2~3次不会引起病人呛咳不适,利于气道湿化;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携带方便,可指导陪护、病人自行使用,减少护理工作量,提高自护技能。
科室创建的便民措施经过近1年的临床应用,气管切开病人气道湿化得到进一步的强化、规范,效果满意,病人及家属反应良好,得到了科室医护人员的一致认同,优化了护理服务细节,值得临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