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传染科在第二住院大楼三楼学术厅举办了关于《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新进展》的读书报告,旨在与内科护理同仁共同分享慢乙肝的流行病学、预防和抗病毒治疗等的新知识。培训由主管护师陈芳主讲。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指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后,病毒持续6个月仍未被清除者。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HBV,2.4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65万人死于HBV感染引起的肝衰竭、肝硬化、肝癌。由于母婴传播的阻断及乙肝疫苗的普及,我国1~59岁一般人群HBsAg携带率由之前的9.75%下降至7.18%,5岁以下儿童的HBsAg携带率已降至0.96%。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推算我国慢性HBV感染者仍有9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例。
传染病重在预防,预防慢乙肝的传播主要从乙型肝炎疫苗的注射、意外暴露后预防、对患者和携带者的管理以及切断传播途径等方面着手。陈芳老师与大家温习了乙型肝炎疫苗注射的对象、时机、部位和方法;对确定HBsAg阳性者建议其家庭成员检测两对半;着重强调了意外暴露后的处理方法,临床工作中大力推广安全注射。抗病毒治疗是防止肝脏进行性损害的重要手段,但治疗的长期性使得病人的用药依从性差,因此进行良好的健康教育,是病人定时、规律服药和随访的保证。
慢乙肝的病人不仅只入住传染科,有可能因其他病种在其他各临床科室进行治疗,系统的学习疾病相关知识及进展,对于慢乙肝消毒隔离、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预防和病人健康教育等方面有积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