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11月26日以大篇幅文章报道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预约挂号的成功经验,全文如下——
华西医院如何破解“挂号难”——
编者按:近年来,群众“看病难”呼声日益强烈。在很多著名医院,“一号难求”现象非常普遍。患者通宵排队挂号,也未必能挂到专家号。而挂号越难,“号贩子”也越猖獗。从今年11月起,卫生部要求全国所有三级医院开展实名制预约挂号服务。目前,很多医院刚刚起步,取得了一些成效,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问题。今天,本报推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开展预约挂号的成功经验,希望给其他医院一点启示和借鉴。
①不托熟人能否挂号
预约挂号占门诊总量近六成
不久前,四川攀枝花市盐边县的张先生到县医院体检,被诊断为血液病,医生建议他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确诊。然而,一提起华西医院,张先生就想起了他几年前看病的经历:连续两天通宵排队,竟然没有挂到号,最后不得不从“号贩子”手里买了高价号。
为了避免类似的遭遇,张先生开始四处托人,终于辗转找到了一位华西医院的老乡。他忐忑不安地给这位老乡打了个电话,请求帮助挂号。可是,老乡却告诉他,现在挂号不用托“熟人”了,只要办张建设银行卡,在全省任何地方都可以预约。
张先生半信半疑,第二天就在盐边县建行办理了“华西健康龙卡”,在银行自助机上,他成功预约了3天后的血液病专家号。到了成都,很快完成初诊。因为检查结果需要等3天,医生又给他预约了3天后的复诊号。看病如此顺利,张先生做梦也没想到。
今年6月以来,华西医院门诊所有号源全部放开预约。目前预约号占门诊总量的近60%,居全国大型医院实名制预约挂号之首。对此,华西医院门诊部主任刘姿感受最深,她说:“过去,我最怕接电话。电话一响,十有八九是亲戚朋友托我挂号的。现在预约挂号方便了,我的电话也清净多了。”
②窗口“长龙”为何消失
放开门诊所有号源,预约时限扩展为两周
华西医院是西南地区的医疗中心之一,日均门急诊超过1万人次,床位数达4300张,是全世界单体规模最大的医院。为了挂上专家号,很多患者头天晚上就来排队。但是,“号贩子”凭借“人海战术”,总能占据有利地形,倒卖紧俏号源,从而牟取暴利。为此,医院想了很多办法,但“号贩子”仍屡打不绝。
早在1996年初,华西医院就开通了电话预约挂号。但是,老百姓的投诉量比预约量还大。主要意见有两条:一是电话难打,打早了没人接,打晚了就占线;二是号源太少,尤其是紧俏专家号挂不到。结果,大量患者还是被“逼”回了窗口挂号。
今年以来,华西医院决心用全新的思路,铲除“号贩子”生存的土壤。在14年探索预约挂号的基础上,医院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巧借专业公司平台,推出了低成本、高效率的预约挂号模式,实现了病人、医院、专业公司的“多赢”。
一是银行卡预约。华西医院和建设银行联合推出了“华西健康龙卡”,这张卡除了具备储蓄卡功能外,还增加了预约挂号功能。在全省任何一台建行自助机上,都可以完成预约挂号。预约费每次2元,挂号费从1元到50元都有。只要确认交易,自助机就会吐出一张单据,清晰地标明时间、医生、诊室等内容。这张单据就是“挂号单”,患者凭此条可直接看病。另外,患者也可以拨打95533免费人工电话。银行卡不仅解决了实名制看病问题,还治住了“号贩子”。因为如果非本人看病,这张号就是“废号”。目前,“华西健康龙卡”已经发行了150万张。银行在预约挂号服务上虽不收费,但办卡的人多了,储蓄额也大幅增加。
二是114电话预约。患者凭身份证,在医院门诊办理实名就医卡后,就可以拨打成都114预约挂号。为此,成都114专设了30多部电话和70多名话务员,24小时提供服务。除2元预约费外,患者只需支付每分钟8分钱的电话费。成都114预约挂号项目负责人称,114是社会公益服务平台,开展预约挂号服务并不盈利,但可以扩大114品牌的影响力。
三是门诊和复诊预约。门诊挂号窗口改变了只能挂当天号的传统,提前一天就可以挂第二天的号。患者看完门诊后,如需要复诊,医生会当场开出预约号。
为了提高实名制预约挂号的成功率,华西医院放开了门诊所有号源,公开透明,预约时限也扩展为两周。在任何一个预约挂号系统内,号源都是相同的,而且以时间先后为序,如同火车票售票系统。系统操作员只有预约权,没有“截留权”。
曾有人担心:如果实行预约优先,窗口排队的患者挂不上号怎么办?华西医院的实践证明,预约挂号渠道畅通了,窗口挂号的患者就会大大减少。#p#分页标题#e#
过去,医院每天早晨6点开始挂号,排队的有近千人,“长龙”延伸到大厅门口,到8点才能散去。现在,每天7点开始挂号,每个窗口最长不过20多人,半小时后排队就消失了。即便当天号挂完了,患者也可以预约次日号。如有患者确需当天看病,但未能挂上号,可以求助分诊中心,护士在核实情况后,可以给予特殊照顾。
如今,医院大厅里偶尔还能遇到个别游荡的“号贩子”。但由于挂号越来越方便,他们似乎很难揽到“生意”。
③供需矛盾怎样解决
增加门诊专家供应量,减少患者就医盲目性
华西医院院长石应康认为,从门诊挂号到预约挂号,改变的只是挂号方式,而要从根本上解决“挂号难”,必须解决医疗资源的供需矛盾,最大限度扩大门诊号源的供应量。为此,医院采取了一系列内部挖潜举措。
增加门诊专家供应量。医院明确规定,凡副高以上的临床专家,每周必须出两次以上的门诊,中级职称的主治医师出一次。同时,医院大范围返聘退休专家出门诊,敞开普通门诊和便民门诊供应量。而对于医生的挂号费,也进行了合理分级,拉开差价。例如,同样是主任医师,根据年资和学术地位的不同,挂号费可分为7元、10元、20元、30元、50元等不同档次。其作用有两方面,一是体现知名专家的技术价值,二是用经济杠杆调节患者需求,避免大病小病都找名气最大的专家。
提高门诊空间资源使用率。鼓励医生加班加号,大量增加延时门诊、夜间门诊等,尽量满足患者需求。今年6月以来,医院门诊服务量增加了10%左右。
创新门诊服务模式,减少患者就医盲目性,避免门诊资源浪费现象。从今年6月开始,医院抽调30多名资深护士,在每个楼层增设分诊中心,指导患者根据病情实际需求分级挂号。对于初诊和轻症患者,一般建议挂普通号;在初诊完成各种检查后,协助挂复诊专家号;对于外地转院或疑难重症患者,尽量安排高年资专家号或多科会诊号。同时,分诊中心还有一项“特权”:对于确有困难的患者,中心随时协调专家给予加号,包括紧俏知名专家号。
实行精确预约,让患者分时段就诊。凡是预约挂号的患者,都有精确的就诊时段。对于患者来说,缩短了等候时间,实现了“错峰”看病;对于医院来说,可以合理安排专家出诊时间,避免了病人在高峰时间过度集中造成的压力。
④病人爽约如何制约
连续三次无故爽约,取消挂号卡预约功能
实行预约挂号,病人爽约怎么办?华西医院的做法是:如果病人连续3次无故爽约,系统会自动将其纳入“黑名单”,并取消该卡的预约功能,仅保留现场挂号功能。
医院之所以设“黑名单”,主要是为了培养患者的诚信守约精神。一般来说,患者在预约挂号时,系统都会明确告知取号时间、解除预约方式、违约责任等,并用手机短信提示。病人因故不能如约取号,可提前两天电话取消。如果没有解除预约,在规定的时限内也没有取号,系统会自动将违约号源投放到门诊挂号窗口,这样就不会造成资源浪费。
门诊部副主任马洪升说,正常人是不会反复预约、连续爽约的。如果有这样的现象,就有恶意嫌疑了。因此,系统会将其信息自动锁定,纳入“黑名单”。当然,个别记忆力差的老人或者其他特殊患者,如果不小心进入“黑名单”,只要作出合理说明,医院也可恢复其“清白”。
一份对爽约者的追踪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属于不熟悉“游戏规则”,没有考虑后果。从今年6月到10月,预约挂号的爽约率已经从15%下降到3%。
患者不能爽约,医生爽约怎么办?医院规定,医生不能随意停诊,如果确有特殊任务,事前向医务部申请,副院长批准后方可停诊,科室还须派出水平相当的专家代出门诊。同时,预约系统会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马上告知患者,帮助完成修改或解除预约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