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脑肿瘤病人代先生满心欢喜地从我院康复出院了;不仅如此,由12颗钛钉、10cm×10cm的钛合金网构建的“钛合金颅骨”使他与众不同,成为现实版的“终结者”。
今年46的代先生是云南楚雄人,大约3年前开始出现头痛症状,开始只是在后脑勺周围疼痛,后来逐渐扩展到整个头部。疼痛时靠吃止痛药强压,随着时间的推移,代文芳的脑袋渐渐长大,后顶部像寿星头一样凸出一大块。2007年10月,代文芳头疼加剧并晕厥,止痛药也失去了效果;家人急忙将他送到楚雄最大的医院,CT检查发现他长了一个5×6厘米大小的脑瘤,医生告诉他们必须尽快到大医院手术。2008年2月7日,正当大年三十过春节时,剧烈的头痛再次向代文芳袭来,他渐渐发现自己双眼的视线开始模糊,双脚也不听使唤了,家人明白:代文芳的病情已经刻不容缓。家人听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是西南最好的医院,于是家人决定到成都求医。
3月1日,代先生来到我院就医。脑外科毛庆教授给代先生做了全面检查后,诊断为“双恻顶枕部窦镰旁脑膜瘤”,由于患病时间过长,脑瘤已经长成10c m ×10c m ×4c m 的巨型肿瘤,后脑部比正常情况多凸起了3倍多。毛庆教授还发现患者的头盖骨已经完全被肿瘤侵蚀,呈蜂窝状,肿瘤组织已经顺着蜂窝渗入骨头里,近二分之一的颅骨穹隆部都必须切除掉,除此之外,脑膜、大脑镰、矢状窦均被侵蚀破坏。脑膜瘤呈飞碟状,位置在代先生头顶盖骨部,下端挤压脑组织。更严重的是的是,脑膜瘤将后脑最大的一根引流静脉上矢状窦压闭,必须尽快手术;但矢状窦一旦受损,就会引起大出血死亡,手术风险非常大。
经过充分的术前检查评估后,毛庆教授为患者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3月10日上午,这台与众不同的手术开始了。术中,毛庆教授切除蜂窝状颅骨,小心剥离脑瘤;助手李浩博士则在制造人工颅骨,替代代文芳被肿瘤侵蚀的颅骨。他先测量切下的颅骨大小,然后取出一块方形的网状钛合金板,修剪成一个10cm×10cm大小的圆形,再把这块圆形钛合金板慢慢掰成头盖骨的形状,“在脑外科工作5年,我还是第一次完整切除这么大的肿瘤并同时一期修复这么大的颅骨。”李浩告诉记者。
当毛庆教授将大约500克重的脑膜瘤完整切除的时候,李浩手中的“钛合金颅骨”也正好完工。因颅骨不直接接触大脑,一般在两者之间长有一层硬膜;而代先生的脑腔里,原本隔在颅骨与脑组织之间的硬膜也被肿瘤破坏了。为此,医生们只得先用一块0.5mm厚的乳白色高分子做一层人工硬膜,然后再把“钛合金颅骨”安在代先生头上。“钛合金颅骨”超过代先生的骨缘0.5cm,手术医生用12颗长5mm,直径2mm的十字钛钉把骨头和钛合金颅骨吻合起来,每颗钛钉之间间隔3cm-4cm。“铁头安装”完毕后,医生再把头皮覆盖缝合。#p#分页标题#e#
下午2:00,手术终于顺利完成,已经安装了“合金脑袋”的代先生被推出了手术室。
3月23日下午,记者在脑外科见到代先生,他的脑袋上有一道横穿脑袋的半弧形伤口,安静地坐在轮椅上,精神状态不错,圆圆的脸上带着红晕。他告诉记者:“手术之后,头再也不痛了,现在眼睛也能看得见了,明天就可以出院了。”
据李浩博士介绍,这个“钛合金颅骨”比人骨轻,承重的应力不如人骨强,病人康复后头部不能承受较强的碰撞和击打;同时由于金属导热性比人骨强,代先生今后要尽量减少在太阳下暴晒,以避免物理性的“头脑发热”。此外,由于医生们保留了生长着神经和血管的头皮,今后代文芳的毛发生长不会受到影响,头皮还会慢慢长进“钛合金颅骨”的网眼里,让植入合金和头皮组织牢牢贴附在一起。“不过,由于钛合金颅骨是金属,以后他坐飞机走安检门就会有些麻烦,肯定他一进门就会报警。”李浩笑着说。
(宣传统战部:廖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