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胆道外科彭其芳教授于2019年4月19日在华西医院因病治疗无效,安详离世,享年85岁。
彭其芳教授1957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医科大学,并于当年分配至四川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工作,曾任肝胆胰研究室主任,对肝胆胰疾病的基础和临床有深入研究。学术上曾担任过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编委,四川省针麻分会副理事,华西医大肝胆胰外科硕士研究生导师。1966年参加川医工业巡回医疗队(攀枝花)工作一年,1970年参加支援凉山共大工作半年,1971年参加川医肿瘤队(盐亭)工作四个月,1973年参加四川省首批援藏医疗队(昌都地区医院)工作2年,1977年至1993年(每年2个月)参加省针麻队,先后在三台、射洪、绵阳、绵竹、江油等县、市开展针麻科研工作,1995年、1996年先后二次到海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工作共八个月,在上述工作中,积极开展工作使当地医院的外科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在全国公开杂志上发表论著50余篇,在国内首先报导肝癌向胆管内生长致梗阻性黄疸的诊治,提高诊断效率,改善治疗效果。在医源性胆管缺损的治疗方面,与冉瑞图教授提出更符合生理的新手术治疗方法,取得良好效果。对局限性肝内胆管结石特别是伴有肝内胆管狭窄者,提出肝段切除治疗,提高了治疗效果。1992年带领团队首次在华西医院开展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我院腹腔镜微创手术之先河。参加编写《诊疗技术操作常规与功能试验》、《急症手册》第三版、《家庭医生》等书。1985年研究化脓性胆管炎胆红素结石获卫生部科技成果二等奖,1997年研究胆汁粘度与造影剂浓度对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的影响,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0年研究针刺复合麻醉胃大部切除术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1年研究胆道出血的治疗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年对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胃大部切除术操作规范化研究,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1993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彭其芳教授一生爱党爱祖国,热爱医学科学。追求真理,刚正不阿,为人清正,两袖清风,低调无欲。将自己的毕生精力和智慧奉献给了祖国的医学教育事业和医疗卫生事业。他对病人满腔热忱、一丝不苟,视同亲人;对同事虚怀若谷、谦和以待;对学生关怀备至、精心指导,潜心育人。对我院普外科的建设、发展、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呕心沥血,辛勤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逝世,是我国医学外科学界的重大损失,是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的重大损失,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导师、好医生、好同事。对彭其芳教授的逝世,我们全校师生员工表示沉痛哀悼,并向家属表示亲切的慰问。
四川大学
2019年4月19日